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运兵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运兵船(英语:troopship,又称部队运输船、军队运输船或兵员船)是指用于在战时或平时运送士兵的船舶。运兵船通常是从商业船队中征用的商船所改装而来,并不具备直接将部队送上岸的能力,因此通常在港口装卸士兵,或透过交通艇与驳船等小型船只进行接驳。


攻击运输舰[1]是专门为将两栖部队运送至滩头而设计的一类远洋运兵船,通常配备有自主登陆艇队;而登陆舰则可直接冲滩将部队送上岸。
历史
自古代起,人类就已使用船舶运送军队。例如古罗马时期即使用一种名为“纳维斯·卢索里亚”(navis lusoria)的小型船只,该船可由桨或帆驱动,用于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上调动军队。[2]

现代的运兵船与客轮几乎同时出现,当各国海军兵力不足时,常会向民用船队租借或征用这类船只。19世纪时,海军经常租用民用远洋邮轮;到了20世纪初,这些船只会被涂成灰色,并配备简单武装,其原本为缩短航程所设计的高速特性,在战时成为逃避潜艇与敌方巡洋舰的优势。奥林匹克号甚至在一次航程中撞沉了一艘U型潜艇。航速快的大型邮轮可单独航行,不需护航;而速度较慢或老旧的船只则会加入护航队行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主要海军强国会向国内的航运公司提供补贴,协助其建造可于战时改装为武装商船的高速远洋客轮。例如英国政府资助了皇家邮轮公司(Cunard)与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建造了毛里塔尼亚号、阿奎塔尼亚号、奥林匹克号与不列颠号等邮轮。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现这些船只过于脆弱后,多数改用作运兵船或医院船。
玛丽皇后号与伊利沙伯皇后号邮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两艘改装运兵船。在完成全面改装后,每艘船每次航程可载运超过10,000名士兵。其中Queen Mary在1943年7月的一次横渡中载运了多达15,740名士兵,创下单次最高人数纪录,战争期间总共运送了765,429名军人。[3]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运兵船投入使用,包括220艘“有限容量”(Limited Capacity)的自由轮改装型、30艘基于C4型设计的“G・O・斯奎尔将军级”军用运输舰、一个由84艘胜利船改装的专用部队运输舰级别、若干艘由C3-S-A2型货船改装的专用运兵船,以及15个攻击运输舰舰级,仅此一类舰型即建造了约400艘。
- 自由轮的改装版本最多可搭载450人、[5]550人[6]或650人[7](资料来源略有不同),可用来运送部队或战俘。改装内容包括于前部中甲板加装五层铺床、增设淋浴及船用厕所设施、加装两部柴油发电机,并增设两门厄利孔20毫米自动机炮。[5][6][8][9]
- 30艘基于C4型货船设计的“G・O・斯奎尔将军级”级运输舰,每艘最大载客量超过6,000人。
- 胜利船也发展出一个专用的部队运输舰舰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完成改装。共有84艘VC2-S-AP2型胜利船完成改装。[10][11][12][13][14]
- 一个基于C3型货船设计的舰级(主要为C3-S-A2与C3-S-A3船体)也被改装为专用运兵船,每艘可搭载约2,100名士兵。[15]
- 至少15个攻击运输舰舰级共计约400艘,这些舰艇专为登陆作战而建造,不同于一般远洋运输用途。
Remove ads
对于被改装为运输任务的船只,英国皇家海军会将其原本的船舶类别代号(如RMS〈皇家邮轮〉、MV〈机动船〉或SS〈汽船〉)更改为 HMT(Her/His Majesty's Transport,陛下运输船)。美国则使用两种代号:WSA 表示由战时航运管理局管理、由商船队船员操作的运输船,USS(United States Ship)则表示正式编入美国海军并由其操作的舰艇。初期的运兵船若改装为攻击运输舰,会获得“AP”代号;从1942年开始新建造的攻击运输舰则改为使用“APA”代号。
二战后
在冷战时期,美国设计了美国号,使其能在战争爆发时迅速由邮轮改装为运兵船。近代亦有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与“堪培拉号”被英国皇家海军征用,以载运英军参与福克兰战争。[18]到了20世纪末,几乎所有远距离的人员运输皆改由军用运输机空运完成。
一些著名的运兵船
另见
- 美国海军两栖作战舰列表#攻击运输舰(APA)
- 美国海军两栖作战舰列表#两栖运输舰(LPA)
- 美国海军辅助舰艇列表#运输舰(AP、T-AP)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