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莉莎白女王二號
Remove ads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英语:Queen Elizabeth 2,简称QE2)是一艘1969年2008年间由丘纳德公司所运营的游轮(英:cruise ship),该船并未被归纳为远洋班轮Ocean liner,也未与英国皇家邮政公司签署邮政运输协议。结束服务后则改造为浮动酒店继续营运。[2]

事实速览 历史, 技术数据 ...
Remove ads

背景

1950年代,商业客机的兴起因速度和成本优势逐渐取代了远洋班轮在跨大西洋交通运输的角色,1957年两者之间的旅客运量已达到1:1,1958年投入服务的波音707更进一步削弱了远洋班轮的地位。于此同时,玛丽王后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两艘负责跨大西洋航线的主要班轮皆因船龄老旧而维修成本居高不下,1960年代就有届龄除役的必要。尽管商业客机逐步取代远洋班轮的趋势势不可挡,丘纳德航运公司也因此亏损连连,该公司依然坚持保留远洋远洋班轮的传统,伊丽莎白女王二号的问世正是在这种时空背景下诞生。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为丘纳德航运公司玛丽王后号伊丽莎白王后号,第三艘以英国王后命名的远洋班轮,因此兴建时代号为“Q3”。丘纳德航运公司为“Q3计划”的基本规格设定了以下目标:[3]

  • 吨位75,000注册总吨
  • 满足2,270人的载运量。
  • 兴建预算3,000万英镑。

设计

Thumb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采长型船艏设计,这种设计在远洋邮轮当中相当常见。
Thumb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于下水满四十周年当日(2007年9月20日)航行于克莱德河上,可见烟囱的颜色以黑色橘红色做搭配,橘红色则有两道黑色横条。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的主要设计师为詹姆斯·加德纳,负责室内装修和上层建筑的设计,加德纳为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打造的设计风格被英国设计委员会形容为特大号的私人游艇,既充满前卫感与现代感,又不乏功能性。[4]

基本规格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的总吨位为70,327吨,船身长度为294米。完工时的推进系统采用蒸汽涡轮发动机,最高速度为32.5节(每小时60.2公里),后因改造为柴电动力系统,最高速度提升至34节(每小时63公里)。

船体结构

船体为钢制,船首采用球状船首设计。焊接技术取代了传统将钢板交叠并由铆钉固定的工法,因此相较于玛丽王后号伊丽莎白王后号能大幅减轻船身的重量。

上层结构

船艏采飞剪型船首设计,艏楼近似诺曼底号邮轮法国号邮轮之设计,简洁无凸出物。

冠达邮轮公司习惯为邮轮的烟囱以黑色橘红色两色做搭配,伊丽莎白女王二号则改采黑白双色设计,这在当时引起一些争议,批评者认为这种改变影响了公司的企业形象。1983年爆发福克兰战争,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曾短暂作为运兵船使用,战后的改装工程又将烟囱漆为黑色橘红色。1986年的改装工程除了将推进系统由原本的蒸汽涡轮发动机改为柴电动力系统,也为烟囱进行结构补强,将原本铅笔状的烟囱加粗。原烟囱拆下的钢材并未因此被浪费,而是被重新使用于改造后的新烟囱。此外,改造过的烟囱的红色部位也多了两道黑色横条。

建造过程

服务历史

营运初期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于1969年5月2日展开首航,由英国南安普敦启航,并于四日之后抵达美国纽约市。此段航程共计4日16小时35分。

1971年1月8日,法国大西洋海运公司安的列斯号因在格林纳丁斯群岛马斯蒂克岛附近触礁而导致燃料室起火,整艘船因火势蔓延而沉没。所幸,船上约500名乘客皆被安全地疏散至马斯蒂克岛上,并由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接驳离开。1971年3月5日,伊丽莎白女王二号的进水口因遭遇水母堵塞而停驶4小时。

1972年5月17日,伊丽莎白女王二号在纽约南安普敦的航程途中接获炸弹威胁,船组员紧急对全船进行搜索,英国空降特勤队特种小艇部队跳伞空降至船上进行盘查,经详查后并未发现任何爆裂物,后证实为恶作剧嫌犯因此遭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

福克兰战争

随着福克兰战争爆发,1982年5月3日宣布将伊丽莎白女王二号征用作为运兵船使用,Vosper Thornycroft造船厂随即为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进行了改装工程,1982年5月5日甲板上新建了两座直升机停机坪。此外,多个旅客休息室被改造为官兵宿舍,地板上原本铺设地毯的区块则暂时被2,000块高密度木质纤维板所覆盖。临时的输油管道由甲板直接接通至引擎室,使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能够在海上直接补给燃料。为强化船身的结构强度,1/4的船身部位被装上额外的钢板,消磁线圈的安装则增加了船舰对水雷的防御能力。

战争期间,在前往南乔治亚与南桑威奇的旅程当中,有超过650名丘纳德航运公司的船组员自愿为船上的3,000名第五步兵旅的官兵服务。为防止遭阿根廷军方侦测,船组员将船上的雷达系统关闭。

改装为柴电动力

1995年9月11日,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正航行于南安普敦纽约的旅途上,在途经飓风刘易斯的暴风圈内,于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东部以南约300公里的海面上遭遇了约27米高的疯狗浪。此事虽未因此令船身造成重大损害,但也使抵达纽约的时间误点了超过10小时。[5]1996年,在其第20次环球航行途中,自下水以来之总航程哩程达到四百万英哩,等同于绕行地球185圈之距离。

营运后期

1998年嘉年华公司收购了丘纳德68%的股权,并于1999年给予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三千万美元的经费进行整修,整修工作除了将部分公共空间的重新装修,也为旅客房间配上了新的配色。

2004年,随着玛丽王后二号投入营运,伊丽莎白女王二号结束了北大西洋定期航线的服务。

结束服务后

重新对外开放

伊丽莎白女王二号在经改造为浮动酒店后于2018年重新对外开放,改装工程共投入了270百万人时的人力资源。酒店由迪拜政府公营的港口、海关及自由贸易区公司旗下的PCFC酒店负责营运,2018年4月18日开始试营运,原计划2018年10月正式营运,惟装修工程尚未完工,截至2019年3月仍未举行开幕典礼。[6]

大厅一旁设有展览空间,介绍伊丽莎白女王二号的服务历史。

[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