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如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鄭如蘭
Remove ads

郑如兰台湾话Tēⁿ Jû-lân;1835年10月—1911年7月),香谷芝田,台湾新竹水田庄人。[1][2]

Thumb
郑如兰

生平

家族

他的父亲淡水厅附生郑用锦,母亲是张枣娘;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3]他的伯父郑用锡,他的祖父郑崇和,其家族为新竹北门郑氏家族。[4]

有长子郑拱辰(1860-1923),次子郑神宝螟蛉子)。[5]历史学家郑钦仁(1936-)为其曾孙。[6]

早年生活

他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即过世;此后,他由母亲独力抚养长大。他在成长过程中努力求学,并孝顺服侍母亲。[3][1]

同治五年(1866年),他经当局考核批准后开始为母亲兴建节孝牌坊

他曾受提学道丁曰健拔擢而得以入泮,并在入泮后获选优等并成为补增广生;但是,他在参加数次秋季乡试后一直未能如愿考取。[7]

政治生涯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他因为办理团练事务有功,由增生授候选主事,赏戴花翎,后来又加道衔,旌表孝友。[3][1]

日本政府入主台湾后,当局因其财力与声望而加以重视。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郑如兰逝世,享年七十七岁。[7]

家庭生活

他的元配恩贡生陈缉熙的长女;她在十八岁时嫁予郑如兰。[7]

Thumb
新竹净业院

文学生活

郑如兰爱好吟咏诗词;他为北郭园诗社“吟社”创立者,并一生致力于其活动。[4]

著作

参见

连结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