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愁予

中華民國詩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鄭愁予
Remove ads

郑愁予(1933年12月4日—2025年6月13日),本名郑文韬台湾现代诗诗人,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6岁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随后出版《窗外的女奴》、《衣钵》、《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多部诗集。

事实速览 郑愁予, 本名 ...

代表作《错误》广为流传,获得李泰祥罗大佑等音乐人改编为乐曲传唱。

Remove ads

生平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郑愁予生长于军事世家,祖籍福建泉州南安,世居直隶顺天宁河,为郑成功十一代后裔。1933年郑愁予在山东济南出生,其父亲陆军少将郑晓岚在他出生后不久即前往南京就读陆军大学,随后又赴湖北,郑愁予与其母亲由山东当地亲戚照顾,并于1937年先后入读汉口路小学幼稚园和南京鼓楼小学[1],再于1945年进入山东峄县私塾研读四书五经、古典诗词[1]。抗战结束前(即1945年至1947年间),他因战局动荡关系入读山东烟台华侨学校(私塾)、河北宁河县芦台镇东大寺小学、河北省立宁河中学、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以及天津金钢桥学校(借读)[1]。而抗战结束后,郑愁予举家迁至北平,1947年进入英人设立的崇德学校就读[1]

1948年底,国共内战趋近尾声,郑家随着当时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少将的父亲一路南迁,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台湾。郑愁予1949年5月赴台之前正入读湖南衡阳道南中学[1]。在校时曾与同学一起组织“燕子社”[1],主理油印刊物《燕子》的编辑工作[1]。其时亦自费出版了其以笔名“青芦”写成的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1950年从新竹中学毕业后[1],他进入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会计统计科[2](现国立台北大学统计学系)就读[1]。笔名“愁予”取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以及《楚辞‧九歌‧湘夫人》[3][4][5]。1951年郑愁予以愁予为笔名在野风杂志上发表〈老水手〉,这也是他第一篇在台湾正式发表的诗作[6]。后来郑愁予也不断在《新诗周刊》、《现代诗》等杂志报刊发表诗作。1956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郑愁予为发起人之一[6]

1952年,郑愁予于台北现代诗社出版《梦土上》,其中收录的〈错误〉一诗颇受欢迎。1997年〈错误〉编入台湾高中国文课本,后来中国大陆等地区选也曾选郑愁予的作品入华文教材。

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毕业后,郑愁予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预备军官班就读,之后到基隆港务局工作了许多年,郑愁予在这个时期认识了余梅芳女士,两人在1962年结婚。

1968年,郑愁予取得奖学金前往美国学习,进入名作家聂华苓所主持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研究,陆续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学位、美国加州世界文化艺术学院文学博士(D.Litt)。先后任教于美国爱荷华大学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香港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文学。1970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管辖权给予日本,海内外学生发起一连串保钓运动,郑愁予因中担任爱荷华大学保钓会主席,遭中华民国吊销护照滞留美国。2004年自耶鲁大学退休,获聘耶鲁大学驻校诗人。

2005年,郑愁予返台担任国立东华大学第六任驻校作家,兼任国立金门大学讲座教授,不久便获聘为国立东华大学荣誉教授[7]。于金门担任讲座教授的期间创作的诗集《和平的衣钵:百年诗歌万载承平》获得第10届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其中收录的诗作“当撞响和平之钟到八百二十三声”被刻在金门和平纪念园区钟的和平钟旁。

2016年至2019年间,受邀为东海大学驻校诗人,2017年,更荣聘为东海大学终身荣誉讲座教授,长驻于东海校内,除学术讲座演讲和师生座谈,亦参加多场海内外文学活动及公益活动。2019年起,担任金门大学荣誉讲座教授。[8]

2020年后,便长居美国[9]

2025年6月13日凌晨4时44分(当地时间),郑愁予在美国因心脏衰竭逝世,享耆寿91岁[7][10]

Remove ads

争议

被控性骚扰

2023年,随着2023年台湾#MeToo运动发展,一篇2016年网志被再次转载,内容指控郑愁予在2005年于国立东华大学担任客席讲师期间,于聚餐时性骚扰一名旁听女学生。[11] 当事人表示不愿意媒体转载文章。[12][13]

政治立场

2012年1月11日于台湾总统大选立委选举前夕,于苹果日报发表一篇标题名为《台湾版的科学贵族》的文章[14],批评涉及宇昌案的科学家李远哲何大一陈良博为科学贵族,间接表达支持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同时表达支持九二共识的立场。

2016年1月15日于总统大选立委选举前夕,在中国时报发表一篇标题名为《海峡只是停火 不是和平》的文章[15],批评中华民国的选举是假象,因为缺乏为人民谋福利“诚”的基础,暗示对岸共产主义政权可以随时统一台湾,中共才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学历

经历

更多信息 经历, 机关 ...
Remove ads

出版诗集

更多信息 诗集, 年份 ...
Remove ads

荣誉

  • 《郑愁予诗集I》被选为二十世纪新文学经典之一
  • 《郑愁予诗集》被选为“影响台湾三十年最有力的三十本书之一”
  • 《文讯月刊》问卷之副刊“最受欢迎诗类作家第一名”
  • 《文学家杂志》问卷之“各文类十大最受欢迎作家第一名”
  • 全国青年学艺大竞赛文艺创作比赛最佳新诗奖:得奖作品《革命的衣钵》
  • 救国团青年文艺奖:得奖作品《衣钵》
  • 中华民国国家文艺奖新诗奖:得奖作品《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 中国文艺协会文艺“终生成就奖章”
  •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赠予“中国文学终生成就奖”
  • 台湾元智大学赠桂冠文学奖“桂冠诗人奖”
  • 行政院新闻局颁第19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类“最佳作词人奖”
  • 纽约华人文协赠予“终身贡献奖”
  • 国立台北大学杰出校友
  • 国立中兴大学杰出校友
  • 国际诗人笔会颁予终生成就“诗魂奖”
  • 时报文学奖

评论

  • 杨牧:“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他以清楚的白话,为我们传达了一种时间的空间的悲剧情调。”
  • 萧萧于《现代诗学》[16]指出:“郑诗最具传统诗情,而且其诗篇幅袖珍,正是中国诗的本色。”“现代诗人竞相炫奇作怪,郑愁予独保留宋词元曲中的优美遗韵,读者对于古典之美的眷怀,不能不经由郑愁予的诗作获得满足。”
  • 张默、萧萧在所编的《新诗三百首》[17]的小评中:“郑愁予的笔触,既有塞北江南的寓意,也有海外异域的采风,更有台湾乡土的情怀,而他眷爱的好山好水,一直都悠游于作者广大浩瀚的心室,诗人是通过书写小我之情,捕捉大我之情,而进入无我之情的至高境界。”
  • 痖弦:“郑愁予飘逸而又矜持的韵致,梦幻而又明丽的诗想,温柔的旋律,缠绵的节奏,与贵族的、东方的、淡淡的哀愁的调子,造成一种云一般的魅力,一种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响。”
  • 覃子豪称赞,郑愁予的诗“纯任自然、毫无矫饰,仿佛流浪之子,充满闲散的逸情和旷达的胸怀,散发着淡淡的愉悦和忧郁。”[18]
  • 余光中在一首诗里称郑愁予为“浪子”。[18]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