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郑鄤(1594年—1639年),谦止峚阳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横林镇(今属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明朝政治人物东林党人。身体最肥,颇似豕形,故喜财色。[1]天启壬戌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崇祯年间因被控“杖母”和“奸妹”,凌迟处死。有《峚阳草堂诗集》。

事实速览 郑鄤, 籍贯 ...

生平

郑鄤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书院。母吴氏,是大学士吴宗达堂姐。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九岁中式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有直谏声,文震孟黄道周皆与之游。其时魏忠贤初秉政,郑鄤随文震孟上言,二人俱被降调[2]。家居十四年。

Thumb
民国时的北京西四牌楼,郑鄤受刑地

崇祯八年(1635年),应诏复官。面见权臣温体仁时,锋芒毕露,温体仁有意除之[3]。不久,温体仁与吴宗达合谋,告发郑鄤“假借扶乩的判词,使母遭受杖打。”郑鄤杖母不孝的罪名上达朝廷。温体仁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弹劾郑鄤“杖母”罪,又加上“奸妹”,共两大罪(“奸妹”确定为诬告,“杖母”则不得而知)[4][5],十一月,郑鄤被捕,刑部尚书冯英接案后,不敢忤逆于温体仁的权势,却也不欲诬陷郑鄤,于是将弹劾之辞“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原封不动承上,并在报告中对案情只字不提,单单称赞郑鄤学识人品。然宠臣杨嗣昌此时亦参与附和温体仁等人,上书中伤郑鄤与黄道周崇祯帝不疑,因而大怒,责令重判郑鄤,并责冯英徇私枉法,诏吏部议处,后被发戍边。[6][7]。崇祯十一年八月初六日再提审郑鄤,诉杖母、奸妹之罪之外加控以“奸媳”之罪,即其儿媳韩氏(韩锺勋之女,与郑鄤之子娃娃婚)。法司原拟大辟斩首处死,二十六日黎明崇祯帝下令加等凌迟,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初二凌晨,被凌迟割3600刀杀害。午余事情完结,天亦暗惨之极。

Remove ads

身后

《明季北略》载,郑鄤受刑后,京城百姓争相购买其肉以为药用。所谓“二十年前文章气节,功名显赫,竟与甘皮同奏肤功,亦大奇矣。”[8]

黄道周在为《郑鄤墓志》中赞冯英曰:“大司寇冯公直指为天下万世明允之戒”。顾炎武作《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诗:“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

清乾隆年间,乡人汤修业首起为郑鄤之狱辩护,随后又有赵怀玉、董士锡、陆继辂、庄毓軦等人参与,这类论述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钱名山和唐玉虬。

评论

郑鄤案的发生,既是郑鄤自身狂傲的性格,缺乏基本的政治经验所致,又有其在乡诸多不法行径,导致自身乡评极差而罹祸的因素。同时,郑鄤案的发生也是晚明党同伐异的政治环境使然,而崇祯帝刚愎自用的性格和有意抑制士大夫清议朝政的心态,则是促成此案的关键因素[9]

家族

郑振先,进士。

姻戚,韩锺勋,辛未进士。

著作

有《峚阳草堂诗集》二十卷、《峚阳草堂说书》七卷及《天山自述年谱》。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