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魏忠贤

明朝太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魏忠贤(1568年2月27日—1627年12月11日),直隶肃宁县(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原名魏四,进宫后改名李进忠移宫案后,改回魏姓天启帝赐名忠贤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内珰),人称魏珰[2]逆珰[3]逆贤[4]。他在天启年间拉拢齐楚浙党官吏加入组成阉党,与东林党人爆发激烈的东林党争崇祯帝即位后遭整肃、流放,期间畏罪自杀,崇祯帝将其尸体凌迟。后世中外史家普遍对魏忠贤给予极其恶劣的评价。

事实速览 魏忠贤, 国家 ...

生平

青宫旧劳

魏忠贤出生于隆庆二年正月三十日(1568年2月27日),是个左撇子,年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精通射箭,懂得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饮酒嫖妓,好与人嬉笑。人们称他为“傻子”。他事实上有自己的决断,但是喜欢猜忌,更喜欢别人对他阿谀奉承。[5]后为赌债所逼,只好弃妻卖女,且见太监在游乐场所出手阔绰,决意入宫做宦官,相传魏忠贤是在赌场被人追债殴打时,才取刀自宫野史相传刀子只割到衣服,因此仍然是个健全的男人,因与后宫佳丽熟识结好,得以通融。

入宫后改名李进忠。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所助。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乳母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6]泰昌元年(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赐名忠贤,并令其掌管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督宝和等店。天启三年十二月,魏忠贤正式总督东厂[7][8]

党争夺权

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在成功排斥方从哲后渐有独掌朝政之势[9],时人谓“众正盈朝”,然而他们好同恶异[10][11],又好以乡里分同党[12][13],故而为齐楚浙党及小人所深恶[14][15][16]。魏忠贤与熹宗是皇孙时代即结识的旧识,魏忠贤乘机结交朱由校乳母客氏,两人遂狼狈为奸[17],魏忠贤也得以借故把与东林相善的太监王安缢杀[18]魏忠贤后来也曾经尝试巴结东林党人,但被拒绝并因其恶行而受到大臣弹劾,于是也痛恨东林党人起来[19]。天启四年(1624年),熹宗逐渐放任魏忠贤势力做大[20],东林内“击内派”的杨涟左光斗等也压过“调和派”的意见向魏忠贤发起政治总攻[21][22][23],惟其攻势在客氏和掌印太监王体干的协助下被化解[24],而魏忠贤遂集合齐、楚、浙党及不被东林接纳的士大夫形成阉党以图向东林反攻倒算[25][26][27][28]

重建紫禁城三大殿之余,朱由校喜欢钻研木工[29],亦沉迷于刀锯斧凿,魏忠贤总是趁他木工做得全神贯注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遂逐渐专权[30][31][32]。加之熹宗为人善忘[33]魏忠贤因而得以利用中旨[34][35][36],窃夺威福[37],倾害正人。魏忠贤又控制厂卫,勾结魏广微等朝中大臣以“蔑主冲幼,结党擅权”挑拨煽动熹宗对东林的不满[38][39][40],使阉党得以逼走叶向高[41]韩爌[42]朱国祯[43]等内阁大臣和赵南星高攀龙等东林领袖[44][45],并成功诬蔑杀害包括东林六君子东林七君子等正直的士大夫[46][47];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其时东林“累累相接,骈首就诛”、“善类为一空”。相反,崔呈秀魏广微倪文焕田尔耕许显纯等献媚之人则逐渐得到魏忠贤的提拔重用,魏良卿等魏忠贤亲侄更被滥封至公侯之位[48][49][50][51],致使朝政败坏[52],东厂横行[53]。在外督师的孙承宗听闻魏忠贤乱政后,曾一度计划入京亲自向天启帝进谏[54],但最终被魏忠贤进䜛挫败[55][56],孙承宗后续便因柳河之败而被大造文章弹劾去职。

紊乱朝政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结成政治同盟,从而极受皇帝宠信,人称“九千岁”(意谓在号称千岁亲王之上,近于号称万岁皇帝),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57]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五虎[58]五彪[59]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不惜拆毁了民舍田墓数万所来盖“厂臣生祠[60],蓟辽总督阎鸣泰建生祠于蓟州密云昌平通州涿州河间保定,宣大总督张朴建生祠于宣府大同,一些无耻的官员甚至向魏忠贤木像行五拜三叩头[61][62][63]。天启五年(1625年),明熹宗赐魏忠贤“顾命元臣”印,其时朝臣如魏广微顾秉谦刘志选曹钦程王绍徽霍维华阎鸣泰贾继春田尔耕许显纯等大臣,均将政权拱手相让于忠贤[64],甘心沦为帮凶,道德与气节沦丧[65],时人讥为“门生宰相”、“魏家阁老”。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66];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67]。魏忠贤六十大寿,“天下督抚、总镇竞投密献、异宝、谀词。廷臣自三公、九卿……称觞者,衣紫拖金,填街塞户。金卮玉斝,镌姓雕名,锦屏绣障,称功颂德”,第一位提出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祯[68]

自从魏忠贤独掌大权以后,九边拖欠军饷的情况严重恶化[69]。在魏忠贤掌权以前,九边拖欠军饷的情况从天启元年拖欠119万两改善至天启四年只拖欠1万6千两,但魏忠贤主政后,天启五年拖欠九边27万4千两,六年拖欠237万2千两,七年拖欠200万9千两,短短三年便累积拖欠九边军饷逾465万两[70]。在这情况下,各地督抚叫苦连天,如陕西巡抚胡廷宴就指出当时“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逃,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71]。山西巡抚曹尔桢也抱怨“三关 (即固关、龙泉关、倒马关)兵士十月无粮...”[72]。辽东巡抚袁崇焕上书告急,指宁远“米粮久缺,军士告饥”[73]。延绥巡抚朱童蒙也上书言延绥军饷拖欠已达三十余万,该镇“军士缺饷,嗷嗷告饥”[74]。而根据宁夏巡抚史永安上书,宁夏也出现“缺饷缺马”的情况,宁夏各卫营屯堡可以堪战的马匹竟只有78匹[75]。顺天巡抚刘诏也反映说班军和蓟镇(永平、昌平、密云)均出现缺饷无粮的境地[76]。甚至连魏忠贤派出到各地监军的太监,也屡屡指出边镇缺粮的困境,如镇守宣大太监葛九思就提出“宣镇缺粮数月”[77],镇守辽东太监纪用也指出辽镇“亟缺粮料”[78]。熹宗皇帝在批复各地督抚时,也承认当时边镇广泛出现“饥军待哺,边储仰屋”、“军士枵腹待哺,情实急迫”、“蓟永二镇缺饷多时,山海二仓查无颗粒”等情况[79][80][81],以上可见魏忠贤专政所造成边饷短缺的恶劣情况,这也为后来宁远兵变等埋下祸根。而在魏忠贤专擅下,甚至在天启七年把接连取得宁远之战宁锦之战胜利的袁崇焕排斥而去[82][83][84][85]

与此同时,魏忠贤掌政时期尽管天灾频繁[86],但阉党臣僚却鲜少在奏疏提及灾情和赈济工作[87]。如无锡连续数年大灾,官府却无所作为,以致于“或夫妇临田大哭,携手溺河;或哭罢归,闭门自缢;或闻邻家自尽,相与效尤”[88]。在这情况下,魏忠贤仍然在地方横征暴敛,致使“人不堪役,则先卖其牛、弃其地,久之而其人亦逃矣...此被坐之家,在富者犹捐橐以偿,至贫者则尽弃户而去”[89]魏忠贤的党羽乔应甲巡抚陕西,任内“贪声大著”、“秽迹多端”、“言清行浊”、“闻者欲呕”[90],有被抢劫的百姓请求捉捕贼人,乔应甲竟然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盗贼充斥横行[91][92]。南京守陵太监杨国瑞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他每次办工转移文书时,都会嚣张地向南京户部索取年例钱粮等公费作为报酬[93]。以上乱政导致天启年间流民剧增,民变烽起[94][95]

此外,魏忠贤为了完成三大殿的工程,不但强行摊派大小文武百官、地方官吏、宗藩等捐俸捐助近83万两[96][97],更下令摉括地方榷关、各府州县库贮官银,如各官柴直银,镇江府海防银、三府备倭银、徐州库军便银、扬州府操饷银、南赣赏功银、苏州凤阳二府马价银、盐运司募兵银、贮库银、挖河银、福建藩司西库备用银、两淮运司钱粮等,地方经费因而被搜括一空。魏忠贤甚至把漕粮及仓屯粮也卖了助工,导致地方空虚,也间接导致三吴长江盗贼、鸱张海盗得以纵横啸聚[98]。三大殿工程直至天启七年八月完工,朝廷一共花费了688万7千余两,但仍拖欠著商人工匠民伕120万两工钱[99],而魏忠贤党羽的工部尚书徐大化贪恣无忌,克扣工钱,私受铜商厚贿,挪借惜薪司钱粮二十万两[100][101][102][103]。除此以外,在魏忠贤掌权时期的锦衣卫与内廷出现了广泛的冗员冒滥,阉党权贵的弟侄亲属们大量挂职领俸[104][105][106],锦衣卫官旗等从万历四十八年仅17760员暴增至36360员,文思院匠官由原来只有752人暴增至5288员,鸿胪寺带俸序班也由173员增加到527员,还有各监局和光禄寺冒滥的人员等,几项加起来每年就要额外开支银2万8千8百两、俸米37万石[107][108][109]。而根据史书记载,魏忠贤执政期间也大量盗窃京师、南京的奇珍异宝和内帑金银等,导致后来出现“内外匮竭”的情况[110][111][112][113]

天启末年时,太仓老库匮乏得只剩下11万4千两,户部尚书郭允厚上书直言“积贮之府所余仅尔,匮乏之象深足惊心”[114]。此外,郭允厚也坦言“太仓之岁入仅三百三十万,而岁出该五百余万,臣思之而无策也。省直之岁征仅三百三十万,而九边之岁支已该三百二十万,臣思之而无策也...用财者日盛,生财者无门,而臣之伎俩穷矣...”[115]。吏部尚书王绍徽也言“今物力既拙,加派滋起,以致百姓流亡,盗贼充斥。”[116]。时人总结天启末年处于“兵穷、饷穷、民穷、财穷”的困境[117]

尽管财政匮乏,魏忠贤为了收卖人心、市恩商人,还是把潼关、咸阳、大庆、庆阳、凤翔、汉中、临洮、西安、三原的商税一切罢免,致使国家损失大量税收[118]。除了陕西以外,浙直也有商人翁元等因为魏忠贤减免他们的商税,而为魏忠贤歌功颂德,捐资建坊[119]。此外,两广总督何士晋虽是东林党人,但以征收商税来抵补辽饷的加派[120][121],史称“共得三十万金抵解辽饷,而民间竟不知有加派之苦”[122],但其后来却被阉党诬蔑是“征贿助饷”、“那移赋额”,最终被罢官免职,熹宗还在批示中表示“商人困苦情毙昭然甚悉,着即与改归田亩,照地征输以抵辽饷”[123]

Remove ads

身败名裂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危,他召见信王朱由检说“吾弟当为尧舜”,又说“忠贤宜委用”[124],随后又诏逾廷臣“魏忠贤等皆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内阁大臣黄立极则回答说:“陛下任贤勿贰,诸臣敢不仰体?”[125]。朱由检向来厌恶阉党专权,一直不为魏忠贤所容[126],魏忠贤曾在熹宗病逝前打算垂帘摄政,但在施凤来的反对下罢休[127];后来,魏忠贤又一度打算借助提督忠勇营的太监涂文辅发动政变,但被崔呈秀以“恐外有义兵”劝止[128][129]。同年八月,熹宗驾崩,遗命由弟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阉党和朝野官员大多知魏忠贤败像已现,都纷纷开始试探崇祯帝的态度,魏忠贤也惶惶自惧而请辞任职务,崇祯帝虽心厌忠贤而不动声色,反而选择继续韬光养晦[130],对其请辞温旨不允[131]。后来陆续有大臣杨维垣弹劾阉党骨干成员崔呈秀,崇祯帝得以借机逐步削弱魏忠贤的权力[132][133]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崇祯帝在铲除魏忠贤的羽翼崔呈秀之后,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崇祯召魏忠贤至殿上,命宦官当众宣读钱嘉征奏疏,忠贤面如土色[134]以重金拜托皇帝身边的老宦官徐应元求情。徐劝他辞职,于是忠贤请辞获准。[135],崇祯帝随后便把魏忠贤贬至凤阳[136],期间魏忠贤豢养一批亡命之徒,崇祯闻后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京师审判。[137]党羽李永贞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在阜城南关尤氏旅店与同伙李朝钦痛饮至四更,最后悬梁自尽。据记载,当晚有书生夜宿魏忠贤所住旅馆,作歌讥讽魏忠贤,魏忠贤闻之更加伤心苦闷,和李朝钦吊颈自杀。[138][139][140]。此后崇祯帝又诛杀客氏、忠贤侄魏良卿,逼崔呈秀自尽,并平反冤狱追恤了许多在天启年间被太监魏忠贤逼害致死的东林党官员[141]

崇祯帝下令将魏忠贤尸体凌迟后[142][143],又下令清查“阉党逆案”,韩爌和东林内阁本来无意“广搜树怨”,因而只提供了四五十人搜捕名单,但崇祯帝认为人数太少而不高兴,两方数来数回,崇祯帝后来下令把逆案罪分六等(赞导、拥戴、颂美、祠颂、谄附等),并把谄附魏忠贤的内侍太监也一并追究,最终“钦定逆案”中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6人,交结近侍19人,交结近侍次等11人,逆孽军犯35人,谄附拥戴军犯15人,交结近侍又次等128人,祠颂44人,共计258人,再加上漏网之鱼57人,共计315人[144][145]。韩爌《钦定逆案》定首逆同谋六人:崔呈秀、李永祯、李朝钦、魏良卿、侯国兴、刘若愚依谋反律减等斩首,决不待时。刘若愚屡疏辩冤,改斩监候,后来释放。阉党主要成员如崔呈秀顾秉谦田尔耕、太监李永贞等后来也被陆续籍没家产,以助边饷[146][147][148][149][150][151][152][153]

Remove ads

亲属

Remove ads

影视形象

1988年 TVB电视剧 《狂龙》 江毅

1993年台视《大太监与小木匠乾德门

1993年电影《刺客新传之杀人者唐斩倪大红

1996年电视剧《新龙门客栈李立群

2002年电视剧《英雄刘威

2006年电视剧《三揭皇榜王刚

2007年GZTV电视剧《大明天下王绘春

2014年电影《绣春刀金士杰

2014年电影《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倪大红

2017年TVB电视剧《超时空男臣何广沛

2017年电影《绣春刀II:修罗战场金士杰

轶闻

魏忠贤笃信佛教,时常礼敬名僧,跟秋月、大谦等知名禅师有来往。也包括了饮酒食肉,为人势利的碧云寺诗僧[171]

朱长祚在《玉镜新谭》中称魏忠贤“形质丰伟,言辞佞利”,擅长唱歌、奏乐、围棋蹴球,而熹宗是个木工天才,喜欢引绳削墨,“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魏忠贤总是趁他沉浸于匠人之乐时去奏事,见此,熹宗不耐烦,总是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清康熙四十年,江南道监察御史张瑗奉命前往西山一带巡视,发现碧云寺后面魏忠贤墓“峻宇雕墙,覆压数重,葱郁绵亘,金碧辉煌”,于是禀报康熙皇帝,建议“仆毁”。康熙皇帝命令:“魏忠贤碑墓,著交与该城官员仆毁划平。该部知道。”六月毁墓。[172]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大规模扩建碧云寺,在被平毁的魏忠贤坟墓旧址上仿照西直门外真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样式建造了一座佛塔。[173][174][175]遗址出土明代武将石像。

明代冯梦龙撰《燕都日记》记载,李自成攻陷北京前夕,大厦将倾之际,崇祯帝念及魏忠贤昔日的事功,在太监曹化淳建议下,收葬魏忠贤的遗骸于香山碧云寺(后于康熙四十年,即1701年被捣毁)[176]。但根据“日侍先皇(崇祯帝)左右”的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著作《崇祯遗录》考证,他指出“野史有上(崇祯帝)命收魏忠贤骸骨一事,荒谬不足致辨。”[177]。时任左谕德的杨士聪也对此说予以反驳,他指出当时曹化淳早就闲住不在京城,崇祯皇帝又如何接受曹化淳面奏? 杨士聪称这伪说是“一二逢迎时局者”所为[178]。而且根据明朝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卷九正监蒙难纪略》,当中记载曹化淳正是被魏忠贤逼害的王安旧属,因此魏忠贤得势时间曹化淳也深受逼害,故而曹化淳为魏忠贤说情的可能性较低。

Remove ads

评价

《明史》:“迨神宗末年,讹言朋兴,群相敌仇,门户之争固结而不可解。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黠桀渠憸,窜身妇寺。淫刑痡毒,快其恶正丑直之私。衣冠填于狴犴,善类殒于刀锯。迄乎恶贯满盈,亟伸宪典,刑书所丽,迹秽简编,而遗孽余烬,终以覆国。庄烈帝之定逆案也,以其事付大学士韩爌等,因慨然太息曰:“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痛乎哉,患得患失之鄙夫,其流毒诚无所穷极也!”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者,河间恶少,肃宁丑类,樗蒲坐困,腐身自媒,斯固以刀锯之凶残,冀鼎俎之拾渖者也...乃若衅开宗社,毒流缙绅,诬织封疆,飞文宫禁,威明岂货群羌,乃输左校,张俭讵危社稷,更烦北寺耶!洎乎文言冤狱,遍扁染清流,杨涟、左光斗等并系锒铛;魏大中、周顺昌等同婴桎梏,正如朱并所告二十四人,李膺所坐六百余士,虽夕阳亭下,震鸩何辞,首阳山前,滂尸不愧。而田尔耕三木横加,许显纯五毒备至。乳虎乍逢,尽洒苌弘之血;苍鹰所击,皆含杜伯之冤。是则拊髀之愤,原不冯生,而破柱之风,犹能为厉矣。倘非金阊告变,佩韦倡怒,杀诏使于厕上,沉驾帖于河中,则悬金之募,沉命还多,瓜蔓之抄,囊头未已也。”

在由中国文史学者刘继兴和刘秉光所著的《历史上那些帝王们》一书中认为:“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曾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层能力、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179][需要较佳来源]

前任:
宋晋
东厂提督太监
1623年—1627年
继任:
王体乾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