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医疗辅助队

政府保安局轄下的輔助部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醫療輔助隊
Remove ads

医疗辅助队(英语:Auxiliary Medical Service缩写AMS)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辅助部队之一,专责支援卫生署、医院管理局及消防处,为香港提供紧急救护、非紧急救护运送及卫生服务。其宗旨是提供最高效率和成效的医疗服务,增强常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署署长需兼任医疗辅助队总监,现任由林文健医生出任,总参事为黄英强,领导4,931名成员。

事实速览 医疗辅助队, 机构概要 ...

徽章

Thumb
Thumb
主权移交前的医疗辅助队旗帜及徽章(1950-1997)

由1950年成立起,医疗辅助队使用上方有代表伊丽莎白二世的女皇皇冠的徽章,中央以蓝底色配上辅助队的缩写AMS,下方加上HONG KONG一字。香港主权移交以后,徽章作出更改,皇冠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取代,下方样式与警察徽章相同,以嘉禾包围标志,中央以中文加上医疗辅助队五字。

宗旨

是顾及内部保安的考虑因素,辅助现有的医疗及卫生服务,以维持香港的医护服务和保障社会安宁,特别是在发生紧急事故期间。

平时则为政府各部门及外界机构提供辅助志愿医疗服务。此外,医疗辅助队亦为纪律部队人员及其他合适的公务员提供辅助医疗训练,借此提高他们的行动效率及成效。

历史

医疗辅助队于1950年按《基要服务团条例》成立,在1953年石硖尾大火、1962年台风温黛、1972年六一八雨灾、1996年嘉利大厦五级火警、1999年香港国际机场中华航空642号班机、2003年SARS事件中发挥了其重要的角色地位。医疗辅助队于1983年脱离卫生署,成为一个独立部门,隶属于保安局。而在1997年主权移交前夕,医疗辅助队改由新订立的法例规范,不再属“基要服务团”之列。

历任首长

  • 医疗辅助队总监Unit Controller,1982年改名为Commissioner
  • 医疗辅助队总参事Chief Staff Officer,医疗辅助队公务员编制之首)
    • 邓鼐斌
    • 骆湛才(1994年—2001年6月22日)
    • 陆伟洪(署理,2001年6月23日—2002年2月17日)
    • 陈耀荣(2002年2月18日—2012年9月)
    • 许伟光(2012年9月24日—2019年6月14日)
    • 黄英强(2019年6月15日—)
Remove ads

纵队组织

Thumb
位于大围的新界东总区办事处
Thumb
医疗辅助队东涌办事处

医疗辅助队主要分为以下六个纵队

  • 总部纵队(HQ Column)
  • 行动翼(一)(Ops. Wing 1)
  • 行动翼(二)(Ops. Wing 2)
  • 训练及发展纵队(Traning & Development Column)
  • 医疗及辅助医疗纵队(Medical & Paramedic Column)
  • 后勤及支援纵队(Logistics & Support Column)

总部纵队主要由医疗辅助队的公务员编制人员组成。

行动翼负责前线工作,大部分的急救当値和特别服务由此翼人员负责。总部纵队等四个纵队主要提供后勤支援,在一些特别的大型活动或事故(例如渣打马拉松奥运马术)亦会提供人手,协助前线工作。

行动翼成员是前线的志愿队员,大部分队员都隶属行动翼。行动翼分为一、二,统筹5个总区。毎个总区再按位处的香港行政区划分区队,区队由一名高五级长官的区指挥带领。

  • 行动翼(一):香港总区、九龙东总区、九龙西总区
  • 行动翼(二):新界西总区、新界东总区

训练及发展纵队(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Column)负责提供训练和发展策划予队员,分为发展科及训练科;训练科又名训练学校(Training Institute, TI),负责为新队员提供急救、步操、伤者撤运和感染控制等训练。

医疗及辅助医疗纵队辖下有卫生防护课(HPU)、应急特遣队和后备人员科。其组员主要有专业医生、护士和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在大型事故发生时,辖下的应急特遣队会提供受过专业训练的队员,支援及协助前线工作。

后勤及支援纵队主要为前线工作提供支援的角色,例如物资和队员的运送、队员的福利事宜等工作。医疗辅助队的公共关系事宜亦由该纵队辖下公共关系及教育组负责。除此之外,医疗辅助队乐队亦由该纵队管理。

Remove ads

车辆

急救单车队

急救单车队(英文:First Aid Bicycle Team)于2002年成立,初时是医疗辅助队义工团计划的主要服务之一,现由各纵队内自愿参与的队员所组成。急救单车队主要在周六、日及公众假期为沙田至马鞍山、大埔及上水,及天水围至屯门的自行车道使用者提供急救服务。由于这些自行车道经常发生单车交通意外,而碍于自行车道的环境关系,机动救护车辆难以即时到达现场,配备轻巧急救工具的急救单车可以其机动性,快速进入现场提供急救以至先遣救护服务。其后因管理不善而大幅削减当值人数及装备。

长期服务奖章

香港授勋及嘉奖制度下,品格优良且表现良好的医疗辅助队长官及队员,在服务满15年后可获颁长期服务奖章。此后服务满20年、25年、30年,则可分别获颁第一至第三加叙勋扣。在服务满第35年,则可获获颁长期服务金章。[1] 在1997年主权移交以前,医疗辅助队长官及队员则可获颁民防部队长期服务奖章英语Civil Defence Medal

更多信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
Remove ads

争议事件

2009年

  • 2009年医疗辅助队于卫生署诊所为小童注射肺炎球菌疫苗,技巧不熟练,注射技巧欠佳,亦因错误派发退烧药被指专业失德

[2] [3]

2011年

  • 2011 医疗辅助队一名女学员,在何文田总部更衣室更换制服时,疑病发昏迷,其后始被学员发现,可惜送院抢救后不治

[4]

2012年

2012 马拉松轮椅运送无呼吸脉搏伤者, 推至急救站后始开始CPR,送院不治。 [5]

2013年

  • 2013 马拉松医疗辅助队为心膊骤停病人使用AED时贴错心脏去纤颤机电极贴片, 左右倒转,及后送院不治。

[6]

2014年

  • 2014 占中当值期间意外将一名被送院警员由救护车担架跌下:伤者由救护车上连同轮床跌到地上。

[7]

2015年

  • 2015 渣打马拉松10公里赛事24岁见习工程师吴卓谕参加渣打马拉松10公里赛倒地昏迷, 医疗辅助队救护车不敷使用须由消防处救护车送院, 2018年遗产管理人入禀控告包括医疗辅助队当日在场提供紧急医疗、急救和救护车服务上的疏忽导致死亡。

[8]

[9]

  • 2015 医疗辅助队政府小巴于大埔广福邨附近自行车道与单车碰撞,一名长者昏迷送院不治。

[10]

2016年

[11]

2017年

  • 2017 三项铁人赛失救事件:伤者遇溺被救生员送上岸后由医疗辅助队人员接手,但未有即时施行心肺复苏法及进行体外心脏去纤电击反而量度血压,上岸超过15分钟未有任何BLS施行,及后送院不治。

[12]

  • 一名负责驾驶非紧急救护车的政府司机疑不满上司对其工作表现负评,于工作期间于医疗辅助队总部内企图跳楼自杀,由救护员救出送院。[13]

2018年

  • 2018 马拉松盖殓患者:救护车去错地方,26分钟未有车送院,医疗辅助队人员到场未有翻起伤者检查只盖上毛毡,15分钟后翻起才发现无呼吸脉搏及后送院不治。

[14] [15] [16] [17]

2020年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期间被指未能提供足够个人保护装备予前线队员使用。
  • 2020 一名女子入禀区域法院,声称2017年农历年三十年宵市集举行期间,在维多利亚公园遭3人袭击,救护车未能于合理时间内到场,故向施袭3人、警务处长及医疗辅助队总监索偿,同时指控警务处及医疗辅助队疏忽失职。

[18]

  • 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期间检疫中心当值的医疗辅助队成员,被指要求降低保护装备。医疗辅助队发出内部通告,指根据卫生署指引,队员除非进行雾化医护程序,否则不需佩戴N95口罩。队员值勤期间 需近距离接触检疫人士探热及运送物资,以往均可佩戴N95口罩,质疑政府是因N95缺货,调低保护装备标准。

[19]

  • 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期间医疗辅助队离岛区定期训练,上午训练期间多人切蛋糕庆生,违反部门禁止训练期间举办庆祝活动指令更莫视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风险。

[20]

  • 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期间疑未有将受污染反光衣收集处设于人流密集的控制室门外,更未有妥善遮好,有违感染控制守则。 [21]

轶事

由于医疗辅助队制服与消防处救护员、保安等制服极为相似。常常被市民当作其他部门或部队。

另外,基于工作性质问题,都常常被市民当作香港圣约翰救伤队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