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铁线清水宫

台灣澎湖廟宇,位於馬公市鐵線里,主祀清水祖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鐵線清水宮map
Remove ads

铁线清水宫,亦作铁线祖师庙,旧称铁线朱王庙。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庙宇,铁线里公庙,主祀清水祖师[1]

事实速览 铁线清水宫, 基本信息 ...

沿革

“铁线里”旧称“铁线尾(台湾话Thih-suànn-bé)”,民间讹称“铁汕渼”,约莫于清代雍正年间便有福建移民开垦的纪录,在日治时期初期之前皆归统于嵵里澳管辖。[2]

铁线清水宫建庙年份不详,最初奉祀的主神也并非清水祖师爷[3],而是叶府王爷,由邱氏的开基祖迎奉而来。根据蔡光庭老师考证铁线邱家族谱资料,邱氏约莫在康熙中叶左右迁居澎湖[4];日渐安定之后,乡亲感恩神明灵应,便在雍正九年(1731年)辟建庙宇,最初主祀叶府王爷,当时另外也供奉李府王爷和朱府王爷两尊神明。[5]

据耆老口耳相传,在光绪辛卯年(即光绪17年、公元1891年)之际,顺应澎湖厅将数尊神像分配予嵵里澳的各社祭祀之政策,朱府王爷千岁神尊便被分配至铁线尾社,村民嗣后商议重建庙宇,庙宇既成,引以朱府王爷为名,时称“朱王庙”,庙身坐东北朝西南。[注 1]

日治时期结束后,朱王庙历经多年风霜寒暑,早已毁坏严重,由于铁线尾聚落不但幅员狭小(仅0.8820平方公里),生产力不高[6],人丁益显单薄,直到民国50年(1961年)才有乡民耆老提出每丁每月出资的办法来筹措重建资金,总算在民国52年(1963年)动工,民国54年(1965年)落成[3],负责施作该次的重建工程为知名“大木匠师[注 2]叶根壮[7]

民国54年(1965年)农历11月18日庙宇举办入火大典,传说铁线朱王爷显灵,自云修行有成、功德圆满,已受玉皇大帝敕封“清水祖师爷”,即成为清水祖师分灵,故朱王庙的庙号更易为“祖师庙”,又名“清水宫”。[注 1][8]但根据2013年出版《澎湖铁线清水宫-文鸾武坛神威传奇》记述,清水祖师是由本庙第三任叶府王爷升任,年份为昭和五年(1930年)。[5]

故铁线清水宫与同在马公市西文里文澳祖师庙虽然都供奉清水祖师,但两者信仰渊源不同,铁线清水宫乃原祀的王爷千岁晋升,而文澳祖师庙系援引福建泉州安溪系统而来[1]

民国90年(2001年),清水宫管理委员会有感庙宇老旧狭隘,遂向国有财产局管理申购港口旁的海埔新生地来辟建新庙,同年(2005年)四月破土动工,耗时两年,计斥资新台币3190万元整,在民国94年(2005年)竣工,即为现貌。[注 1][3]

Remove ads

鸾堂

日治时期的澎湖,当时庙宇深受一新社乡绅活动影响,以沙盘鸾笔请神降坛开示的鸾堂(善堂)接连设立,遍布澎湖各大地区;大正11年(1922年),铁线朱王庙开办“初化社虔善堂”,善书《宝世金篇》刊出,著有〈礼〉、〈义〉、〈廉〉、〈耻〉,共计四卷。[1][9]:52-54

铁线尾居民邱石印在民国38年(1949年)出任虔善堂正鸾手后,扶鸾济世一甲子,直到81岁才将文坛堂主之位传予邱君壮,而随文坛鸾堂文化没落,铁线清水宫成为少数保有传统鸾堂习俗的庙宇,邱君壮也乃有“末代文坛堂主”之称。[1]

图辑

旧庙

清水宫旧庙为大木匠师叶根壮民国52年(1963年)作品,并未随新庙辟建而拆除,今可见于新庙的西北侧,保存尚称完整。

新庙

民国94年(2005年)落成的清水宫庙宇内观摆设。

相关条目

Thumb
铁线里清水宫重建碑记(2005年立)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