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铜翅水雉
水雉科銅翅水雉屬下的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铜翅水雉(学名:Metopidius indicus)为鸻形目水雉科铜翅水雉属下唯一的一种鸟类。[3]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等亚洲地区的湿地或沼泽中,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或水生昆虫为食,是该环境下常见的一种鸟类。
该物种以其头部的白色纹路及古铜色翅膀为其特征,头上的盾型额甲常为蓝色,但求偶时会转红。行为上则以其一雌多雄的交配制度为特色,在季风季时,雄鸟会以高频率的叫声吸引雌鸟前来交配,并负责了孵卵及育雏的大部分工作,雌鸟每次产卵3—6枚,卵26—29天左右后孵化,7周后幼鸟可离巢。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因未有证据显示其种群减少速度达易危阈值,因此铜翅水雉目前被划分为无危物种。
Remove ads
命名与分类
| |||||||||||||||||||||||||||||||||
基于2022年研究所呈现的水雉科支序图[4] |
英国生态学家约翰·莱瑟姆于1787年时即提及了该物种,但直至1790年才以Parra indica的学名描述。[5][6]其中种加词indica(及其阳性形式indicus)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印度的”,其模式产地亦位于印度。[7]:204[8]:290
1832年,德国鸟类学家约翰·格奥尔格·瓦格勒根据解剖学上的差异,为铜翅水雉另立了新属Metopidius,这也使得铜翅水雉成为了该属下唯一的物种至今。[3][9]其属名Metopidius来自于古希腊语metōpidios,意为“在额头上的”,指其头顶上的印记。[7]:252
Remove ads
形态特征
铜翅水雉头前的蓝色额盾为其特征之一,会在求偶时转为红色
铜翅水雉的体长在26.5—31厘米之间,体重94—210克。[8]:290[10]成鸟两眼上方具有明显的白色横纹向头后方延伸,眼下则有一半月型白斑,额头上的额甲在非繁殖季时为蓝色,但在求偶期时会转红;眼睛虹膜褐色、鸟喙黄色,跗跖绿褐色。[11][8]:290其主要体羽为带光泽的黑色羽毛,背部、肩羽及翅膀覆羽为古铜绿色,背部起至尾部与尾下覆羽为红褐色。[8]:290[10]后爪极长,桡骨前缘坚硬且高度角质化。[12][8]:278雌雄相似,但雌鸟体型常大于雄鸟。[13]

幼鸟头顶与贯穿眼部的横纹为红褐色,带小型白色眉纹;而颈部前方为淡黄褐色,侧边则为深黄褐色。腹白,背、翅颜色则接近成鸟。[8]:290[13]
自远方看,该物种有可能会与体型相似且生活在同区域的黑水鸡混淆,或其幼鸟与水雉幼鸟相淆,但铜翅水雉幼鸟并无黑色颈纹。[11][14][15]
Remove ads
分布与栖息地
铜翅水雉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一带约11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包含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等,也亦可见于中国大陆西双版纳。[13][16]这个物种是一种涉禽,主要在富有挺水植物或漂浮植物的浅水沼泽、湖泊、水田、水库、池塘或湿草地中栖息,海拔1000米以下。[13][12][17]相较于可适应小型的沼泽或池塘的水雉而言,铜翅水雉更依赖于大面积的湿地环境。[8]:279该物种不作长距离迁徙,是一种留鸟;但会因季节性的水文变化而进行局部性的移动。[8]:291[12]
习性
铜翅水雉行为整体与水雉相似,为日行性的鸟类,常单独活动;非繁殖季时亦常成小群活动,有些个体(特别是雌鸟)甚至会在此时离开其领地觅食。[12][18][8]:278它们生性较为机警但不畏人类,善于踩在漂浮植物上灵巧地行走,当受惊即会窜往水塘深处或躲往水下;也善于游泳或潜水。[11][13][12][19]不过这个物种一般很少起飞,但在危急时其飞行仍甚有力,但距离不长,往往仅能低飞几米。[12][18]起飞时姿态类似于骨顶鸡属鸟类相似,会将脚拖于身后,颈部伸直。[18]
交配中的铜翅水雉
铜翅水雉采一雄一雌或一雌多雄制繁殖,全年皆可繁殖,但主要视当地季风季节而定,在印度、中国大陆则落在6—9月之间。[8]:291[10][12][18]在此期间,雄鸟会展现高度领域性并驱逐或与其他雄鸟争斗;而雌鸟也不例外,通常一只雌鸟的领域会包含1—4只雄鸟的领域,当中约60%的雌鸟会仅与一只雄鸟的领域重叠。[12][21]雄鸟会以高频率的叫声以吸引雌鸟交配,而雌鸟也可能借此评估雄鸟,且多偏好与发出发出最高频率的雄鸟交配。[22]一份三年的观察显示雄鸟的领土约7,220±740平方米,而雌鸟的则约11,970±1,670平方米大。[23]且除了驱离同类,铜翅水雉也曾被观察到驱离了白胸翡翠、棉凫、白胸苦恶鸟等其他物种。[14]

其巢成盘状,常会筑于莲叶、百合叶或挺水植物上,是由水生植物简单堆砌而成、结构松散的浮巢。[8]:291[12][18]
雌鸟每窝产卵3—6颗,每次产卵间隔约10天;卵的颜色多变,自淡黄色、褐色至深红褐色皆有,且常带有稀疏的黑色线斑或不规则纹路,大小在长34—40毫米、宽22—27毫米左右。[8]:291[10][12][21]雄鸟负责了大部分的育幼责任,会独自孵卵约26—29天的时间,在此期间雄鸟会将跗跖及脚趾向前伸展,贴靠身体与翅膀孵卵。[8]:283,290[13][21]而后在照顾雏鸟的阶段时,有时还可见雄鸟将幼鸟携带于身上奔跑;或遭遇危机时直接将雏鸟藏于翅膀下逃跑的行为出现。[12][18]雏鸟约在10周后即可独立生活。[21]
与水雉不同的是,铜翅水雉的雄鸟在交配后两个多月内不会尝试再度交配,使得约四个月的季风季内通常仅会有一窝幼鸟。[8]:291而其卵的被捕食率相当高,一次观察发现约有94%的卵会遭鸟类、啮齿动物或龟等掠食者食用;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雌鸟的产蛋耗能较低(约仅占其体重的16.8%),这使得可以产更多卵以因应该情形。[21]
Remove ads
铜翅水雉会发出低沉粗哑的咕哝声,以及类似“seek-seek-seek...”的声音。[10]
物种现状与保育
铜翅水雉主要依赖于湿地生存,且有遭受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人为干扰、非法狩猎及农药的威胁,但仍为分布广泛、普遍可见的湿地鸟类。[16][10][19]湿地国际于2023年预估其个体约有5—10万只的规模。[24]虽然其种群趋势未知,但据信其种群并未受到威胁而有到达易危物种的门槛,故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这个物种被列为无危物种。[16]惟因在中国大陆云南的数量稀少,而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中。[1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