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凡达

2009年科幻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凡达
Remove ads

阿凡达》(英语:Avatar[注 1])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美国[7][8]史诗式科幻电影,为《阿凡达系列》的第一部电影。由詹姆斯·卡梅隆撰写剧本并执导,主要演员有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米歇尔·罗德里格兹斯蒂芬·朗。电影设定于2154年,当时人类正在南门二恒星系生态茂盛的潘多拉卫星上开采珍稀矿产难得素[9] 采矿殖民地的扩张威胁到了当地部落纳美人的生存:纳威人是土生土长于潘多拉星球上的有感知智慧能力的类人种族。“阿凡达”指的是经过基因改造而能为部分人类所控制的纳威人身体,人类使用他们来同潘多拉星上的原住民展开交流[10]

事实速览 阿凡达Avatar, 基本资料 ...

《阿凡达》的开发始于1994年,卡梅隆当时为这部电影撰写了80页的剧本论述[11]。卡梅隆原计划在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摄制完成后就开始制作这部电影,并打算在1999年上映[12],但最终未能如愿。卡梅隆解释说,当时的技术手段还不足以表现出他想像的电影场景。[13]为电影中的外星人创造语言的工作开始于2005年夏天,卡梅隆也在2006年初开始发展剧本及其虚构世界[14][15]

官方公布的《阿凡达》制作费为2.37亿美元[2]。其余的估计则认为电影制作大概花费了2.8至3.1亿美元,另外投入1.5亿美元到市场的宣传行销上[16][17][18]。在发行上,这部电影不仅使用了传统的2D放映格式,还使用了包括RealD 3DDolby 3D、XpanD 3D和IMAX 3D在内的多种3D,乃至4D电影格式[19]。因为在3D视野和立体视觉制片上有着诸多创新,这部电影被誉为电影制片技术上的一大突破[20]。因为这部电影,尔后所有好莱坞动作片都使用了3D拍摄技术,之后,3D放映版本也开始遍及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首轮戏院。

2009年12月10日,《阿凡达》在伦敦举行了预映,12月16日开始全球上映,北美地区则在12月18日上映。上映后,电影好评如潮,实现了商业成功[21][22][23]。在上映期间,这部电影打破了不少票房记录,成为了有史以来北美(不考虑通货膨胀)乃至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超过了保持这一纪录12年之久的《泰坦尼克号》[24],此纪录维持了近10年之久,于2019年7月20日被《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所超越[25],又在2021年3月中国重映后重夺票房榜冠军[26]。《阿凡达》还是首部票房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电影[27]。而为了配合2022年12月上映的续集《阿凡达:水之道》,影片进行了重制,2022年9月23日在全球重映,画面和音效均有所升级[28]。计入通货膨胀后仍然是史上第二高的电影(相当于2019年价值的$3,273,000,000),仅次于《乱世佳人》(相当于2019年价值的$3,728,000,000)[29]

随着电影的成功,卡梅隆表示将会继续拍摄续集[30]。《阿凡达》入围9项奥斯卡奖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31]

Remove ads

剧情

故事发生在2154年的潘多拉星上。潘多拉星是南门二恒星系[9]波吕斐莫斯行星Polyphemus[32]的一颗类卫星,星球上生物繁茂。RDA公司(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正在星球上开采名为难得素的珍稀矿产。帕克·塞尔弗里奇(Parker Selfridge乔瓦尼·瑞比西饰)主管RDA殖民地的采矿作业。RDA殖民地有着自己的私人保安部队“Sec-Ops”。[33]潘多拉星的大气对地球人类是有毒,迫使地球人类必须使用呼吸面具

潘多拉星球上的居民纳威人是具有智力的类人种族,有着10尺长的尾巴和蓝色的皮肤;[34]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崇拜大地之母艾娃(Eywa)。为了改善和纳威人的关系,并对潘多拉星的生物圈加以研究,科学家们培养了纳美-人类混血的“阿凡达”,他们可以通过心灵连接而受基因匹配的人类控制。前海军陆战队队员杰克·萨利(Jake Sully萨姆·沃辛顿饰)的双胞胎兄弟是一名科学家,曾接受过作为阿凡达控制者的训练,但却在一次商业迫害的抢劫中被杀害。于是,下身截瘫的萨利就接替了其双胞胎弟弟的工作。阿凡达计划的领导者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Dr. Grace Augustine西格妮·韦弗饰)认为萨利并不能胜任他弟弟的工作,因此为他安排了一名保镖。

当处于阿凡达形态的格蕾丝、人类学家诺姆·斯贝尔曼(Norm Spellman乔·大卫·摩尔英语Joel David Moore饰)和杰克正在森林中收集生物样本并记录数据时,一只闪雷兽thanator)袭击了他们,导致杰克与队伍走散。女纳威人妮特丽(Neytiri佐伊·索尔达娜)救出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杰克,并把他带回了她的部族——奥马地卡雅族(Omaticaya)——的居住地家园树(Hometree)。妮特丽的母亲Mo'at(Mo'atCCH·庞德尔英语C. C. H. Pounder饰)是部族的精神领袖,她对这名“梦行的战士”(warrior dreamwalker)很感兴趣,并指示她的女儿要将纳威人的生活方式传授给杰克。

Sec-Ops的领导者迈尔斯·夸里奇上校(Colonel Miles Quaritch斯蒂芬·朗饰)向杰克许诺说,如果杰克能提供可迫使纳威人与其合作的情报,他的截瘫就能得到恢复性的治疗。[35]随着杰克开始向夸里奇提供情报,格蕾丝也越来越对其感到怀疑,最后她决定将自己、杰克和诺姆三人,转移到具备阿凡达连接单元的偏远基地去。在三个月里,杰克与妮特丽和奥马地卡雅族人愈加亲近,并最终拒绝了夸里奇和RDA的要求。当奥马地卡雅族接受杰克成为其中一员后,他和妮特丽互相选择对方作为自己的伴侣。当一台推土机铲平了声音树Tree of Voices)后,杰克破坏了它:这显示出他效忠对象的改变。夸里奇给塞尔弗里奇播放了杰克的影像日记,杰克在影像中说到,奥马地卡雅族绝对不会放弃家园树。于是,塞尔弗里奇下令摧毁家园树。

尽管格蕾丝竭力主张说,摧毁家园树会影响潘多拉星球有机体赖以连接的神经网络,但塞尔弗里奇只给了杰克和格蕾丝一小时去劝纳威人离开家园树。杰克向奥马地卡雅族人披露了他的最初任务,妮特丽认为杰克出卖了他们。杰克和格蕾丝的阿凡达因而被俘。夸里奇的军队摧毁了家园树,杀死了包括妮特丽的父亲Eytucan酋长(韦斯·斯塔迪饰)在内的许多奥马地卡雅族人。在基地,杰克、格蕾丝和诺姆因背叛RDA公司而受囚禁。对夸里奇的战争手段感到厌恶的保安部队飞行员楚迪·查肯(Trudy Chacón米歇尔·罗德里格兹饰)将他们劫出,把他们带到前哨站,并协助其转移。但在逃离过程中,格蕾丝被夸里奇击中,严重负伤。

为了重获奥马地卡雅族人的信任,杰克制服了一只霸王飞龙Leonopteryx):历史上只有五名纳威人驯服过这种强大的空中捕食者。杰克在神圣的灵魂之树Tree of Souls)下找到了奥马地卡雅族人,并求得Mo'at帮助治愈格蕾丝。在灵魂之树的帮助下,族人们试图将格蕾丝从其奄奄一息的人类躯体中转移到她毫无意识的阿凡达身上,但因其伤势过重,格蕾丝未能坚持完转换。Mo'at随后宣布说:“她现在和爱娃在一起了。”[36]

在妮特丽和奥马地卡雅族新领袖苏泰(Tsu'Tey拉泽·阿隆索英语Laz Alonso饰)的协助下,杰克从众多纳美部族里集结了数以千计的战士,希望借此击退人类。通过和灵魂之树的神经连接,杰克向爱娃祈求,希望她能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帮助纳威人。夸里奇提到了纳威人正在集结军队,说服塞尔弗里奇批准对灵魂之树展开先发制人的打击。他希望通过毁灭纳威人的宗教和文化中心来迫使他们归顺。

随着保安部队开始攻击,纳威人也展开了反击,但人员伤亡甚重,苏泰和楚迪都不幸遇难。然而,形势却突然逆转,潘多拉星上的野生动物们开始进攻保安部队,妮特丽高兴的说爱娃回应了杰克的祈求。杰克在轰炸机抵达灵魂之树前摧毁了它。夸里奇找到了连接杰克人类躯体和阿凡达的节点,并对其展开攻击,令杰克暴露在潘多拉星的大气中。妮特丽杀死了夸里奇,救出了杰克。随着攻击的结束,杰克和妮特丽的爱情得以恢复,而妮特丽也第一次见到了杰克的地球人类躯体。

塞尔弗里奇和剩余的公司职员被驱逐出了潘多拉星,但杰克、诺姆和其他科学家则被准许留下。杰克戴上了奥马地卡雅族领袖的徽章。部族展开了宗教仪式,将杰克从其人类躯体中永久地转移到他的阿凡达身上。

Remove ads

演员和角色

地球人

更多信息 角色, 演员 ...

纳威人

更多信息 角色, 演员 ...
Remove ads

制作

起源

1994年,詹姆斯·卡梅隆为《阿凡达》撰写了80页长的剧本论述[11]报导称其仅用了两周时间。[55][56]在1996年8月,卡梅隆宣布说,他将在完成《泰坦尼克号》后开始拍摄《阿凡达》,其中会使用合成的或计算机生成的演员。[13]该计划会耗费1亿美元,并且至少会有6名主要角色会“看上去是真的,但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57]卡梅隆和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计划在1997年夏天开始制作,以在1999年公映。[12]然而,卡梅隆感到当时的技术,还不足以表现出他所要表达的故事和场景。因此,他决定在未来几年中,把精力放在摄制纪录片和改进技术上。

2005年6月,有报导称卡梅隆正在从事暂命名为“880计划”的计划,以及漫画《铳梦》的电影版。[58]后来《商业周刊》报导说,二十世纪福克斯已为卡梅隆提供了一千万美元的预算,用于拍摄《阿凡达》的概念验证片段。2005年10月,卡梅隆将成果提交给了福克斯的高层。[59]12月,卡梅隆表示他将先期拍摄《铳梦》的电影,并在2007年年中上映;而“880计划”的电影将在2009年上映。[60] 2006年2月,卡梅隆表示说,他已经修改了两部电影的计划——“880计划”被提前到了2007年,而《铳梦》被推迟到了2009年。他还指出,“880计划”的上映,可能会推迟至2008年。[61]

同月末,卡梅隆透露说,“880计划”正是他几年前想要制作的“《阿凡达》的重编版本”。[62]他提到,咕噜金刚戴维·琼斯英语Davy Jones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这些计算机生成角色的创作促使了技术的进步,[11]在前一年(2005年)花了5天时间比较试拍片段后,他决定先于《铳梦》摄制《阿凡达》。[63]

Remove ads

发展

2006年1月至4月,卡梅隆逐步完善了剧本,并发展了电影中外星人纳威人的文化。南加州大学语言学家保罗·弗朗莫创造了该族的语言[11]纳美语大概有1000个词汇,其中有30个是由卡梅隆加入的。发音音位中的紧喉辅音(例如将“kx”读成“skxawng”)出现在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语中;而词尾的“ng”则可能是卡梅隆从新西兰的毛利语里借出来的。[15]西格妮·韦佛与电影的布景设计师英语Scenic design拜访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生理学教授乔迪·S·霍尔特,向他求教植物学家研究和采样植物的方法,并对如何解释电影中潘多拉星生物的交流进行了讨论。[64]

2006年7月,卡梅隆宣布他将在2007年2月确定演员后开始《阿凡达》的主要摄影工作,并计划于2008年年中上映。[65]同年8月,特效公司维塔数码与卡梅隆签约,以协助其制作《阿凡达》。[66]此前与卡梅隆合作过的斯坦·温斯顿,也协助了《阿凡达》的设计。[67]电影的制片设计花费了几年时间。电影有着两组不同的制片设计师,和两组相互独立的艺术部门,其一主要负责潘多拉星的植物群动物群,其二主要负责创作人类机器和人类元素。[68]2006年9月,报导称卡梅隆将使用他自己的现实摄影系统英语Digital cinematography cameras拍摄3D画面。该系统将在一台摄影机体中使用两台高清晰度的摄影机,以产生有深度感的画面。[69]

当所有准备工作开始进行后,福克斯却动摇了,他们还记得卡梅隆上部电影《泰坦尼克号》预算超支和延期上映的痛苦经历。卡梅隆为此重写了《阿凡达》的剧本,合并了好几名角色,还答应假如电影不成功的话就减少他的报酬,但都未能完全消除福克斯的担心。[59]卡梅隆在联合制片人乔恩·兰多的办公室外安装了盏交通信号灯,并将其设为黄灯,以表现电影无法确定的未来。[59]2006年年中,福克斯告诉卡梅隆,他们已经“毫无疑问地放弃了这部电影”[70];于是,卡梅隆开始寻找其他的公司,并向迪克·库克英语Dick Cook(后来成为了华特迪士尼公司的主席)展示了他的概念验证[59]然而,当迪士尼打算接手时,福克斯却动用了它的优先购买权英语right of first refusal[59]2006年10月,在精巧媒体英语Ingenious Media答应支持这部电影后,福克斯终于同意将《阿凡达》付诸制作;前者为后者分担了占官方预算一半以上的财务风险。[59]在福克斯接受《阿凡达》后,卡梅隆和兰多将交通灯转为绿色。[59]在两位制片人参与撰写的《阿凡达的艺术:詹姆斯·卡梅隆的史诗历险》(The Art of Avatar: James Cameron's Epic Adventure)一书中,有位仍觉怀疑的福克斯主管告诉兰多说:“我不知道让你们拍这电影是谁的疯狂主意,是我们的还是你们的!”[71]

2006年12月,卡梅隆将《阿凡达》描述为“一部200年后发生在一颗星球上的未来故事……是一场饱含环保意识的老式丛林历险”。[72][73]2007年1月发布的新闻稿则这样描述这部电影:“《阿凡达》还是一场关于救赎和革命的心灵旅程。是一出关于一名负伤的前海军陆战队队员的故事,他不情愿地加入了旨在占领并利用一颗生物繁茂的外星球的行动,但他最终转而率领当地种族为生存而战”。[74]而“我们将创造整个世界,包括由幻影般的植物和动物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以及具有丰富文化和语言的原住民。”[75][53]

根据估计,电影使用了大约2.8至3.1亿美元用于制作,并使用1.5亿美元用于营销;其3,000万美元的税收抵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对片方及其融资方的财务冲击。[18][16][17]然而,制片厂的一位发言人对电影网站The Wrap说,电影的预算“为2.37亿美元,另有1.5亿用于推广,这就是全部了。”[2]

Remove ads

主题与灵感

Thumb
杰克·萨利正为拯救其新加入的部族而战。

《阿凡达》是一场发现自我的动作冒险之旅,其背景是扩张主义生物多样性的对抗。[76]

卡梅隆说他的灵感来自他“小时候读的每一本科幻小说”[77],他借鉴了埃德加·赖斯·伯勒斯约翰·卡特英语John Carter (character)系列,并努力让其风格焕然一新。[11]卡梅隆承认《阿凡达》与《在上帝赐予的土地上游玩英语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和《翡翠森林》(The Emerald Forest)、《幽灵公主》有着共同的主题,亦即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这部电影还和《与狼共舞》有所联系,后者描述了一名重伤的士兵被敌对阵营的文化所吸引。[78]

在2007年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卡梅隆回答了“阿凡达”一词的意义:“它是印度教神祇英语Hindu deities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在这部电影中,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技术,可以将一名人类的智力注入遥控的生物身体当中。”[79][10]

纳威人(潘多拉星当地的类人种族)相貌的灵感,来自卡梅隆的母亲在很早以前做的一场梦。在这场梦里,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尺的肤女人。卡梅隆觉得这一画面十分绝妙,于是在他的首部剧本(写于1976年或1977年)中,他就加进了类似的生物,这在后来成为了纳威人的原型。[76]在谈到选择蓝色作为肤色的特别原因时,卡梅隆说:“我就喜欢蓝色……而且,这与印度教的神祇有所联系,[80]我喜欢它的概念。”[81]

Thumb
潘多拉星上的山,其部分灵感来自中国湖南省张家界的武陵源(图)。

为了创作电影中漂浮的哈里路亚山,设计者从“各种类型的高山”中汲取了灵感,“但主要来自中国的岩溶地貌。”[82][83]据制片设计师迪伦·科尔(Dylan Cole)所言,黄山,以及湖南省与世界各地的一些高山,为漂浮岩石的创作提供了灵感。[83]2009年12月,导演卡梅隆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漂浮山峰的设计受到了中国山峰的影响,“我们所做的仅仅是在外太空重建黄山”。[84][85]当卡梅隆被问到他是否从摇滚乐队Yes唱片封面得到漂浮山峰的灵感时,卡梅隆笑着答道:“也许是这样的……早在我抽大麻的那会儿。”[86][81]

为了创作潘多拉星人类采矿殖民地的内景,制片设计师在2007年6月参观了位于墨西哥湾诺布尔英语Noble Corporation·克莱德·布德罗(Noble Clyde Boudreaux[87]钻机。他们拍摄并测量了每一座钻机,并在后期制片中使用CGI技术将其真实地还原到银幕上。[88]

对于杰克和妮特丽的爱情故事,卡梅隆采用了悲剧式的爱情主题;他承认他们与《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和萝丝有相似之处。两对情侣都来自截然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蔑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迫使他们在社会的竞争中作出选择。“他们都爱上了对方,但他们却需要并肩战斗,因此,为了实现一方的目标,另一方就有离开的必要,这样很有趣”[89],卡梅隆说到。[90]他认为杰克、妮特丽的爱情故事在观众中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妮特丽的吸引力。“因此,在生理差异上——当我们为他们添加更多的外星人特征时,我们会不断地自我设问——大体上说,简单的提问版本是:‘那么,你觉得这样如何?’”[91]卡梅隆如是说。男艺术家们都被调动来完善纳威人的吸引力。[92]虽然卡梅隆觉得不该让杰克和妮特丽马上爱上对方,但却遭到了这两名角色的演员,沃辛顿和索尔达娜的反对。卡梅隆说,沃辛顿和索尔达娜在拍摄期间“发生了伟大的化学反应”。[93][90]

在2009年的动漫大会上,卡梅隆告诉与会者说,他要拍的“这东西有一匙糖,其中盛满了所有动作、冒险以及其他”让他“这个影迷”兴奋的元素;但“当你欣赏它时,你也许会为自己与自然和其他同胞交流的方式”感到几分愧疚。[94][95]他补充说:“纳威人代表了我们的大我,也就是我们渴望成为的自我,是我们通常喜欢自诩的一面”[96],而在电影中,尽管人类里也有好人,但这一整体却“代表着我们的另一面:它会毁掉我们的世界,并可能会把我们引领向阴暗无望的未来。”[97][95]

卡梅隆承认,《阿凡达》不仅含蓄地批评了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也批评了机械化战争的冷酷无情。[99]对于电影中“震慑英语shock and awe”一词的使用,卡梅隆谈到:“我们知道发射导弹是什么感觉,但我们却不知道国外人民的感受,不知道让导弹落在我们自己国家是什么感觉。”[100]在稍晚的一次采访中,卡梅隆说:“这部电影百分之百不反美。”[101][102]在电影中人类暴力摧毁纳威人的家园树时,有段场景表现了家园树在一轮导弹袭击后的倒塌,此时背景中扬起了大量的灰尘和余烬。当被问及该场景和九一一袭击世贸中心倒塌的相似性时,卡梅隆表示他当时也“惊讶于这段场景与九一一的相似度”。[103][99]

Remove ads

拍摄

2007年4月,《阿凡达》在洛杉矶新西兰惠灵顿开始了主要摄影。卡梅隆将这部电影描述为完全实景真人镜头和计算机生成角色与实时环境的结合体。卡梅隆说到:“理想地说,观众到时将无法分辨其中的差异”。[104]卡梅隆指出,他在四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制作电影的非主要场景。[105]卡梅隆和文斯·佩斯(Vince Pace)改进了专有的3D数字融合摄影系统(Fusion Camera-3D System),并将之用于实景的拍摄。[106]2007年1月,福克斯宣布说,《阿凡达》会使用24帧每秒的胶片进行3D拍摄,尽管卡梅隆强烈要求使用更高帧率的3D胶片来降低残影余像的明显程度。[107]据卡梅隆说,这部电影中计算机生成元素占六成,而实景与传统的微缩英语miniature effect镜头占四成。[108]

电影的动作捕捉拍摄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普拉亚-维斯塔英语Playa Vista, Los Angeles, California休斯飞机片场,计划耗时31天。[63][109]实景拍摄则在2007年10月于新西兰惠灵顿的石街(Stone Street)片场展开,同样也计划使用31天的时间。[110]共有一千多人参与了电影的摄制。[109]为了给拍摄各组镜头作好准备,所有演员都针对他们的角色接受了专业技能的培训,譬如箭术马术枪械肉搏战。此外,他们还接受了为此部电影创造的纳美语的培训。[111]在开始电影的拍摄前,卡梅隆还把演员们派往了夏威夷的热带丛林,[112]让他们在正式拍摄前体验雨林生活。[111]

在拍摄中,卡梅隆使用了他的虚拟摄影系统,这是种实现动作捕捉摄制的全新方式。该系统可将增强现实的画面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能把演员的虚拟角色实时置入数字背景中,允许导演像拍摄实景镜头一样调整和导演场景。据卡梅隆说:“它就像一个大型的、功能强大的游戏引擎。如果我想要在天空中翱翔,或改变我的背景,这都能做到。我可以实时微缩整个场景,并按照50比1的比例播放。”[113][114]如果使用传统技术,虚拟场景只有在演员的实景表演完成后才能展现。卡梅隆将该系统描述为一种“纯粹创作的形式,你可以完全控制那些元素,无论你想搬动一棵树、一座山还是整个天空,你还可以改变每天的时间”。[115]卡梅隆还让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试用这些新技术。[73]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还曾前往现场,观察卡梅隆使用这些设备导演的过程。[116][117][118]

在拍摄CGI和实景互动的镜头时,卡梅隆使用了一种名叫“simulcam”的特殊摄影机,它是3D融合摄影机与虚拟摄影系统的合体。在使用simulcam实时拍摄实景画面时,由虚拟摄影机拍摄或从头设计的CGI图像,会被叠加到实景画面上,并显示在一台小型的监视器上;这让导演可以指挥演员和场景中的虚拟元素发生互动。[111][119]

视觉效果

Thumb
卡梅隆率先使用了一种特别设计的摄影机,它可以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并将其录制成数字格式供动画师使用。[120]

有许多革命性的视觉效果技术被用于制作《阿凡达》。据卡梅隆说,该电影在1990年代的延期,正是为了等待技术发展到足够的高度,令导演可以充分表达出他所设想的电影场面。[12][13]为了创造出照片级真实度的计算机生成角色,卡梅隆开发了新的动作捕捉动画技术;该开发工作耗时14个月,直至2006年12月才完成。[114]

技术上的革新包括:照亮大片区域(如潘多拉星丛林)的新系统,[121]比以往同类摄影棚大6倍的动作捕捉摄影棚,以及能够实现完全表演捕捉的改进面部表情捕捉方法。为了进行面部捕捉,演员会各自戴上一顶装有小型摄影机的便帽,摄影机会正对演员的面部;该摄影机收集到的面部表情和眼睛动作等信息则会被传送给计算机。[122]据卡梅隆所说,该方法可以将演员的身体动作完整无缺地复制到其数字替身身上。[123]在将表演捕捉的数据直接传送予计算机的同时,亦有多台参考摄影机从不同角度展开拍摄,以给数字艺术家提供各个角度的表演画面。[124]电影的一位动画监制理查德·贝恩汉姆英语Richard Baneham提到了一处对其成员构成独特挑战的场景,他说:“在电影末尾有一处杰克被妮特丽抱起的场景,我们最终看到的画面中,杰克是人类而妮特丽是纳威人,他们发生了互动。而让实景角色和CG角色产生实际接触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在寻找投射适量阴影的点上花了不少功夫,其中包括从人类角色反射到纳威人皮肤上的反射光。”[125]

新西兰惠灵顿维塔数码公司领导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制作,该公司曾雇用900人来为这部电影工作。[126]为了渲染《阿凡达》,维塔数码动用了占地10,000平方英尺服务器群,其中有4,000台惠普服务器,共有35,000个处理器核心,运行Ubuntu Linux系统及使用集群管理软件Grid Engine[127] [128] [129] 在2009年11月的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排名中,该渲染服务器群位列第193至197名。[130]在创建纳威人角色和潘多拉星虚构世界时,存储其数据的空间超过了1PB[131]而在《阿凡达》的最终胶片中,一分钟长的片段需占用17.28GB的存储空间。[132]为了确保特效制作的按时完成,还有许多其他公司参与了制作:例如工业光魔就与维塔数码一同创作了战斗的场面。在这部电影中,工业光魔负责大部分特种车辆的视觉效果制作,它还发明了一种新方法来制作CGI爆炸效果。[133]乔·莱泰里英语Joe Letteri是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总监。[134]

Remove ads

音乐和原声碟

作曲家詹姆斯·霍纳为这部电影配乐,这是他继《异形2》与《泰坦尼克号》后第三次与卡梅隆合作。[135]2008年3月,霍纳和一支小型合唱团合作,录制了纳美语演唱的部分配乐。[136]霍纳还同民族音乐学家万达·布赖恩特(Bryant)合作,为该外星种族创造音乐文化[137]第一次配乐演奏计划在2009年春展开。[138]在制作期间,霍纳向卡梅隆保证说他不会在此期间参与《阿凡达》以外的任何计划;有报导称霍纳每天早晨4点就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霍纳在一次采访中谈到:“《阿凡达》是我做过的最难的电影,也是我接到的最大的工作。[139]霍纳谱写的配乐是由两段风格迥异的配乐合成的:他首先创作了一首反映纳威人发声方式的配乐,然后再将其与另一首“传统的”配乐结合。[111]电影的主题曲《我看见你》由英国歌手利昂娜·刘易斯演唱。2009年12月15日,片方在MySpace上公开了由杰克·纳瓦英语Jake Nava导演的一段伴奏片段。[140]

Remove ads

行销

宣传

Thumb
卡梅隆在2009年的圣迭戈动漫大会上宣传他的电影。

电影的首幅图片释出于2009年8月14日,[141]而《帝国》杂志的10月期则独家发布了另一批图片。[142]7月23日,在2009年圣迭戈动漫大会上,卡梅隆、乔恩·兰多佐伊·索尔达娜斯蒂芬·朗西格妮·韦弗一同出席了汤姆·罗思曼英语Tom Rothman主持的讨论会;并在会上播放了25分钟[143]的Dolby 3D格式的电影片段。[144]为了宣传电影,韦佛和卡梅隆还出席了另一场讨论会,并分别在23日[145]和24日[146]发言。卡梅隆在动漫大会的阿凡达讨论会上宣布说,8月21日将成为“阿凡达日”[147]。《阿凡达》的预告片将在这一天以影院支持的所有格式发布;而电影的官方游戏预告片和系列玩具也会在同一天揭晓。[148]

129秒长的预告片在线发布于2009年8月20日。[149]另一版210秒长的预告片则在2009年10月23日于影院上映,因其备受好评而在6日后(10月29日)在线发布于雅虎网站。[150][151]

影片上映前,各大媒体谣传制作成本高达3亿,甚至5亿美元,将一举成为电影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但之后福克斯表示,实际制作成本仅只2亿3千7百万美元,另外还投入宣传成本1亿5千万美元。[2]

书籍

游戏

卡梅隆2007年选了Ubisoft蒙特利尔公司为电影制作《阿凡达》游戏。电影制作者和游戏编辑者进行了很紧密地合作,卡梅隆决定把Ubisoft设计的一些车辆和道具应用到了电影中。[152]该游戏发行于2009年12月1日,[153]它支持绝大多数游戏平台(PS3Xbox 360WiiNintendo DSiPhoneMicrosoft Windows),与12月8日加入了PSP

另一款改编游戏《阿凡达:潘多拉边境》由Ubisoft Massive开发,于2021年揭露,并于2023年12月发售。

2022年6月28日,《阿凡达:清算(Avatar:Reckoning)》在腾讯游戏年度发表会上首度公开,游戏为iOS / Android平台的手机MMO射击型RPG游戏,背景为潘多拉星球,由祖龙娱乐、腾讯游戏、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和迪士尼合作推出。[154] 但已因战略调整而被取消。

人物玩偶

马提尔玩具宣布将在2009年12月推出一系列《阿凡达》动作玩偶。[155][156]每一个玩偶将被加入一个被称作i-TAG的3D网络标签,使用者将可以用网络摄影机扫描,每个动作玩偶将想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影片内容。[155] 一系列的玩偶代表着6个电影中不同的角色他同时也被分发到了在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美国以及委内瑞拉麦当劳开心乐园餐(Happy Meal)中。[157]

在2009年12月,法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为阿凡达全球公映特制的限量版的邮票。[158]

票房

本片首轮票房27.49亿美元[159],重新上映后累计票房27.89亿美元[4],超越了《泰坦尼克号》保持13年的全球票房记录21.87亿美元。

本片在海外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地区有:

北美的纪录

  • 票房最高的第四个周末[161]
  • 票房最高的第五个周末[162]
  • 票房最高的第六个周末
  • 票房最高的第七个周末[163][164]
  • 环保主义电影的最高首映周票房[165]
  • 环保主义电影的最高票房[166]
  • 票房最高的2009年电影[167]

全球纪录

  • 《阿凡达》截至2010年1月25日,共41天的上映档期间便超越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北美海外最高电影票房纪录[168]
  • 电影在12月20日的首映周于所有106个市场中名列票房冠军[169]
  • 票房最高的2009电影
  • 历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达到10亿美元的三维电影
  • 历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达到20亿美元的电影[170]

创下的纪录

其他纪录

  • 意大利最高的首映周票房[173][174]
  • 多米尼加共和国最高的首映周票房[169]

地区票房

北美方面,最终票房为7.6亿美元[4]

日本方面,最终票房为156亿日币[175]

韩国方面,最终观影人次为13,624,328人次[176],是目前韩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海外电影。

中国大陆方面,上映首日票房入账3500万元人民币,首周更是创造了2.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四周票房累计超过9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个票房过1亿美元的电影,并成为中国史上第一部连冠10周的电影,甚至不少地区的电影票需要靠倒卖、加价才能买到。最终票房来到13.78亿人民币[177]。而中国大陆成为北美地区以外第一高票房的海外地区。[178]

香港方面,本片于2010年1月19日在香港收入突破1亿港币,破票房销售纪录。最终票房1.78亿港币[179],曾多年雄霸香港最高票房电影,该纪录于2019年被《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打破。

台湾方面,最终全台票房为新台币11亿元[180]

上一届:
公主与青蛙
美国2009年美国周末票房冠军
第51-52周
下一届:
阿凡达
上一届:
阿凡达
美国2010年美国周末票房冠军
第1-5周
下一届:
分手信
上一届:
十月围城
中国大陆2010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
第1-10周
下一届:
越光宝盒
上一届:
你好,李焕英
中国大陆2021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
第11周
下一届:
哥斯拉大战金刚
上一届:
暮光之城:新月
台湾地区2009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
第51-52周
下一届:
阿凡达
上一届:
阿凡达
台湾地区2010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
第1-5周
下一届:
艋舺
上一届:
新·超人力霸王
台湾地区 2022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
第39周
下一届:
微笑
上一届:
风云2
香港2009年香港一周票房冠军
第51-52周
下一届:
阿凡达
上一届:
阿凡达
香港2010年香港一周票房冠军
第1-6周
下一届:
72家租客

评价回响

电影收获了多数影评人的正面评价。根据烂蕃茄上收集的335篇影评文章来看,其中274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82%,平均得分7.4分(满分10分),网站影评家共识写道:“它在技术层面上可能比作为故事片更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阿凡达》重申了詹姆斯·卡梅隆在富有想像力、引人入胜的电影制作方面的非凡天赋。”[181]。而基于另一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的38篇评论文章,其中33篇予以好评,无差评,5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83(满分100)[182]

在俄罗斯上映后,观众指出《阿凡达》中的某些元素和俄罗斯科幻小说《Noon Universe》的相似点,共青团真理报更抛出整版篇幅的报导,对《阿凡达》和《Noon Universe》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比较,记者作家Dmitry Bykov在俄罗斯新报表示:“《阿凡达》中的纳威人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斯特鲁加茨基的Nave。”接受英国的卫报采访时,他更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毒害了西方文明。”然而,《Noon Universe》的作者Strugatsky兄弟,哥哥Arkady Strugatsky于1991年去世,而76岁的弟弟Boris Strugatsky则在接受采访时,对《阿凡达》和《Noon Universe》存在相似性的观点不屑一顾,并否认媒体报导他谴责阿凡达导演的相关新闻,指其毫无根据。俄罗斯电影评论家Yuri Gladilshikov表示:“《阿凡达》和Strugatskys的小说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相似性,因为它们都是反乌托邦的幻想之作。”更进一步说道:“对于任何一种体裁的作品,你都能找出很多与它相似的同类作品,这对Strugatskys和Cameron来说也不例外,而且我认为二者的相似之处微不足道。”[183][184]

停映传言

在中国,《阿凡达》的剧情被一些网友影射为“强制拆迁”和“钉子户”之间的斗争,因此有传言称中国广电总局要求各地电影院于2010年1月22日起将《阿凡达》2D版本下档,此举引发境外媒体猜想或因以上的引申含义的缘故所为[185]。不过事实上,2D版本下档的原因是其票房主要来源于3D和IMAX版本,2D版本的利润并不可观,而大纪元新闻网对此事的报道也仅仅是转述论坛和推特上的文章,[185]不能保证真实性。另外阿凡达票房火热,引发票房排挤效应,亦有媒体据报导将其理解为为即将上映的华语电影《孔子》铺路[186]

奖项和荣誉

上一届: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金球奖最佳戏剧类影片
2010年
下一届:
社交网络

备注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