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尔泰通用银券

民国初年在新疆部分地区短暂流通过的一种货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尔泰通用银券
Remove ads

阿尔泰通用银券(简称:阿币;别称为:阿勒泰兑条)是中华民国初年阿尔泰特别区短暂流通的临时货币,用以解决中央拨发的款项无法按时送抵阿尔泰的问题。民国八年(1919年),因为中央政府国库不够支配,且时任阿尔泰办事长官扣发军饷,导致“阿尔泰通用银券”印发超额,无法全部兑现,引发了兵变。最终导致了阿尔泰特别区并入新疆省,降为阿山道。阿尔泰通用银券最终以新疆省票七钱兑换“银券”壹圆的方式收回。阿尔泰通用银券面额分为壹圆、伍圆、拾圆三种。

事实速览 阿尔泰通用银券, 使用地区 ...

背景与历史

Thumb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红色),阿尔泰特别区大致相当于今除吉木乃县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名义上还包括蒙古国科布多省南部与巴彦乌列盖省等地,实际上1912年之后即归属外蒙古)

中华民国成立后,管理阿尔泰乌梁海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三部的阿尔泰办事大臣改称为阿尔泰办事长官,阿尔泰特别区则成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独立行政区。刚刚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外蒙古多次侵扰阿尔泰地区,甚至爆发了科阿战争。面对此种风险,主政新疆的杨增新曾向中央建议将阿尔泰特别区归并于新疆,改区为道,统一管辖,然而北京政府并未同意该建议[1][2]

因为阿尔泰特别区归中央统一管辖,故每月定额2万元当地军政费用均由中央政府直接拨发。所拨款项多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由于阿尔泰特别区地处边境,不仅距离遥远,且一路上交通并不便利,导致了所拨款项经常无法按期运抵阿尔泰。也因此,兵变时有发生。“阿尔泰通用银券”的前身“阿币”的发行,就是为了解决款项无法按期到达的问题。“阿币”由阿尔泰办事长官公署印制发行,先行充当兵饷在市面流通,等款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到达后再进行兑换。也因此,“阿币”的每月发行总额通常就是中央所拨发的2万元,且仅在阿尔泰地区流通[3][4]

1912年到1918年间,帕勒塔刘长炳程克的任期内,“阿币”均是印刷较为粗糙的石印纸币。正面是长官公署的印章并标明纸币金额。1918年年初,张庆桐调任阿尔泰办事长官后,“阿尔泰通用银券”作为“阿币”正式发行,“阿尔泰通用银券”相比于之前的“阿币”较为精致[5]。不过因为北京国库不够支配,划拨给阿尔泰的资金开始积欠。从而导致“阿尔泰通用银券”的印发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无法完全兑现的情况出现。到了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因为拖欠军饷数额巨大,加之时任阿尔泰办事长官张庆桐扣饷不发,最终在这一年的3月7日,阿山兵变爆发。兵变导致财政局长、外交局长被杀,张庆桐本人被囚禁。事变几经周折,最终,杨增新将流通的“阿尔泰通用银券”以新疆省票七钱兑换“银券”壹圆的方式收回,并着手补发军饷,平定兵变。兵变平定后,阿尔泰划归新疆省,成为阿山道。此后阿尔泰所需的军政费用不再由中央政府直接拨发,而改由新疆省政府拨发[3][4]

Remove ads

形制特征

“阿尔泰通用银券”货币单位与中央政府所划拨的现钞(中行及交行发行的钞票)一致,单位为“圆”。“阿尔泰通用银券”于北京印刷。面值有壹圆、伍圆、拾圆三种。

更多信息 币值, 样面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