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宣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陈宣儒(1971年—),[3]台湾高雄小港大林蒲人,旧名陈金燕,笔名田中实加,为纪录片《湾生回家》监制,并出版同名书籍。父亲为大林蒲人,母亲是林园人。[4]毕业于高雄市小港区凤林国民小学。[5]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7年1月1日) |
生平
陈宣儒曾在上泽社担任出版总监及参与编修多本日文参考书。[6]
2014年10月,陈宣儒编写的《湾生回家》由远流出版发行;2015年9月出版“全新增订版”。2015年10月16日,其担任监制的《湾生回家》纪录片在台湾上映。
在2016年陈宣儒以田中樱代的经历出版成书,内容讲述台湾日治时期的花莲移民村故事,并于《我在南方的家》书中加入她过去10年以来的湾生采访纪录。[7][8]然而陈宣儒承认身份造假后[9],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在Facebook表达,出版《湾生回家》没有错误,不会收回该书,但可能不会再版[10];但2017年1月3日,远流出版公司面对读者对于《湾生回家》及《我在南方的家》所提出的书籍内容质疑,而表示可以退书或换购等值商品。[11][12]
著作
下列为陈宣儒所编写过的日文教学书及文学作品:[13]
Remove ads
争议
陈宣儒原本自称是台日混血、湾生后代,日本名是“田中实加”[15][16]。 2013年5月24日,前《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吉村刚史撰文指控陈宣儒并非日本人,当时他认为陈宣儒可能患了坚信自己虚构故事的精神疾病,在报导时特意以“M”隐其姓名(Mika Tanaka),并纳闷台湾媒体为何被一个早就被揭穿说谎的人骗[17];故在《台湾电影2016年》称,陈宣儒并非如电影所述的日本人与湾生后代,而完全是台湾人(“台湾人です。ごめんなさい”)[1][2]。2016年12月,陈宣儒表示,她确实是湾生的后代[18]。陈宣儒在高雄市小港区大林蒲老家邻居称,陈宣儒父亲是在地的大林蒲人,母亲是林园区人,是在高雄长大[19]。
2017年元旦,陈宣儒发表声明稿承认身份造假,她是台湾人、本名为陈宣儒,其所称外婆田中樱代只是高中三年级时在高雄车站巧遇的路人[20]。吉村刚史认为,陈宣儒的声明稿破绽连连。
Remove ads
2016年12月,陈宣儒原本以资助纪录片为名“义卖”的画作,被发现实际上是使用电脑将其他名家的作品加以影像处理略作修改而成;之后陈宣儒在其个人脸书页面为“盗图”行为致歉。陈芳明称其利用人的善良进行欺骗,为最险恶的行为[21]。同时书籍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也有争议,纪录片导演黄铭正于2016年12月24日表示,出资方陈宣儒并无参与拍摄工作,她只参加过日本高崎的清水奶奶葬礼,书中部分内容是来自影片拍摄后采访人物的日文翻译稿,且未经允许就使用了采访照片[22]。
评论
- 杨渡:看到《湾生回家》作者田中实加被爆不是日本人,而遭到连串批判,甚至出版社也被批作假,我心中只想到一部拍摄于1981年的电影《假如我是真的》。……“回到田中实加吧,她只是一个悲哀的‘假日本人’,一个想当日本人想疯了的台湾人,这样的人,在台湾社会还少吗?这个国家和这个政府,如果核灾食品都想进口,那面对田中实加的‘变形记’,又有什么可骇异的?它只是一个没摆脱二等公民意识的殖民地社会的伤痕之再现而已。”
- 陈芳明在其脸书表示陈宣儒的假冒是对台湾史的巨大伤害。[23][24]
- 周韵采:“试想,如果没有田中实加这样虚构的日本望族,牵系我们想望着照片中清丽脱俗的田中樱代,湾生的酷难史实真能带出《湾生回家》电影海报上绚丽而凄怆的文案,触动台湾人的心,赚进大把的眼泪与文创收益吗?在这台湾版的《神鬼交锋》中,谁是诈骗者,谁又是受害者呢?如果有人愿意剥开骗局表象背后的事实,写成原著剧本,或许真能勇夺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毕竟假湾生比真湾生还要精采!”[25]
- 杨翠:“报导文学必须兼具文学的艺术性与真实性,陈宣儒(田中实加)将自身欺瞒的身世‘报导’进故事里,就不符合报导文学的理念。”[26]
- 张大春:“一个阅读教养能够充分展开,我认为这一类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应该就会有更多的声音,更多检验的声音。”[27][23]张大春也说社会不需猎巫陈宣儒个人,毕竟她以作品唤起大众对湾生议题的关注。[23]
Remove ads
参考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