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伯爵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隋朝前期的爵制基本沿袭北周,分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九等。开国县伯为正三品,开国置国官,所置国官及其数量因所加散实官不同而不同[1]:
- 加上柱国或柱国者,置令、大农、尉(2人)、典卫(4人)、常侍(2人)、侍郎(2人)、庙长、学官长、食官长、食官丞(2人)、厩牧长、厩牧丞(2人)、典府长、典府丞、舍人(4人)等国官。
- 加上大将军或大将军者,置令、大农、尉、典卫(2人)、常侍、侍郎、庙长、学官长、食官长、食官丞(2人)、厩牧长、厩牧丞、典府长、典府丞、舍人(3人)等国官。
- 加上开府仪同三司或开府仪同三司者,置大农、尉、侍郎、庙长、学官长、食官长、厩牧长、典府长、典府丞、舍人(2人)等国官。
- 加上仪同三司或仪同三司者,置大农、庙长、食官长、厩牧长、典府长、典府丞、舍人(2人)等国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推行《大业令》,旧有五等封爵全部削除。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伯爵。
开国县伯
思安国(579年—?)[2] | |||||
由思安县开国子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思安县开国伯 | 贺娄子干 | 579年—580年 | 进封武川县开国公 | |
2 | 思安县开国伯 | 贺娄皎 | 580年—? | 贺娄子干子 |
巴渠国(580年—?)[3] | |||||
由巴渠县开国男进爵,食邑六百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巴渠县开国伯 | 罗达 | 580年—596年 |
平乡国(581年—607年)[4] | |||||
食邑二百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平乡县开国伯 | 杨汪 | 581年—607年 | ||
《大业令》行,国除 |
新安国(581年—589年)[5] | |||||
由新安县开国子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新安县开国伯 | 李圆通 | 581年—589年 | ||
进封万安县开国侯 |
南和国(581年—607年)[6]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和县开国伯 | 李谔 | 581年—? | ||
2 | 南和县开国伯 | 李大方 | 李谔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率道国(581年—607年)[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率道县开国伯 | 柳俭 | 581年—607年 | ||
《大业令》行,国除 |
义乡国(581年—584年)[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义乡县开国伯 | 梁操 | 581年—584年 | ||
病薨,国除 |
通政国(581年—586年)[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通政县开国伯 | 梁刚 | 581年—586年 | ||
因劝谏获免,国除后迁徙瓜州 |
广平国(581年—586年)[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广平县开国伯 | 梁叔谐 | 581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安定国(581年—586年)[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定县开国伯 | 梁志远 | 581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建威国(581年??—586年)[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建威县开国伯 | 梁务 | 581年—586年 | ||
其父梁士彦[9]始封建威伯,梁务[10]世袭其位,后伏诛国除 |
上蔡国(589年—607年)[11] | |||||
以平陈之功封,食邑七百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上蔡县开国伯 | 樊子盖 | 589年—607年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封建安侯 |
饶阳国(589年—?)[12] | |||||
以平陈之功,由饶阳县开国子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饶阳县开国伯 | 刘臻 | 589年—598年 |
端氏国(589年—?)[13] | |||||
以源雄伐陈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端氏县开国伯 | 源崇 | 589年—? | 源雄子 | |
袭封朔方郡开国公 |
安化国(589年—?)[13] | |||||
以源雄伐陈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化县开国伯 | 源褒 | 589年—? | 源雄子 |
安邑国[14]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邑县开国伯 | 韦霁 |
汝阳国[15] | |||||
由汝阳县开国子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汝阳县开国伯 | 柳雄亮 |
魏城国(?—607年)[16] | |||||
由魏城县开国男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魏城县开国伯 | 陈茂 | |||
2 | 魏城县开国伯 | 陈政 | ?—607年 | 陈茂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贺川国[1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贺川县开国伯 | 许澄 |
南皮国[1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皮县开国伯 | 韦瓒 |
恒安国[1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恒安县开国伯 | 韦才 |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