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集集拦河堰
臺灣南投縣的攔河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集集拦河堰,台湾一座位于南投县集集镇的拦河堰,为拦截自浊水溪的溪水而设置于林尾隘口建堰,并建有集集大桥提供台3丙线通行,全部工程皆于2001年完工启用[6]。主要功能将浊水溪的溪水拦截下来,再送至台湾自来水公司林内净水场,以供给彰化、云林地区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是台湾目前最大的拦河堰,也是取水量最大的水库[6]。
Remove ads
沿革
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流,水量丰枯悬殊,往昔农田水利会取水不稳定,丰水期取水及引水设施常遭洪水冲毁或泥砂掩埋,枯水时则常有抢水、分配水的困扰,因此在1960年开始即有“共同引水”的构想与规划,计划建造坚固的共同取水口,再利用联络渠道输水分配使用[7][8]。
台湾省政府水利局于1984年6月拟定“集集共同引水计划”后,到了1990年代,台塑六轻厂商决定于云林县麦寮乡兴建,政府并核准开发“云林离岛式基础工业区”,六轻所需水源可由集集共同引水计划供应;另外由于云林地区公共给水一直使用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的问题,必须增加供给地面水以减少抽取地下水来解决[9],于是集集共同引水计划乃正式付诸实行。其中,台湾省政府水利局中部水资源开发工程处则负责工程,南投、彰化、云林等数个县市政府协助工程用地之取得,彰化、云林水利会负责北岸与南岸连络渠道扩建工程,而经济部水利署第四工程处负责工业用水专用管路工程。1990年,台湾省政府水利局编列预算执行“集集共同引水计划”。1996年1月,集集拦河堰工程上梁。2001年底共同引水整体试运转开始。2002年1月,集集拦河堰管理中心成立正式营运。集集拦河堰是中华民国国人自行规划、设计、施工者中规模最大的拦河堰工程[6][8]。
集集拦河堰在规划时,为保留浊水溪右岸于清同治13年(公元1874年)由台湾镇总兵吴光亮率军开山辟荒而特立“开辟鸿荒”石碣,特别改变坝轴位置,并将溢洪道孔数缩减一个,为此国定古迹工程经费多花约2亿元,计划总结算为新台币238亿元[8]。
Remove ads
设施与功能

集集拦河堰乃一沃基式混凝土重力坝,水库类型为在槽水库。堰体全长352.5米,堰顶设有排洪闸门18座,排砂闸门4座,以及鱼道1座,是全台湾最多闸门的拦河堰[8]。集集拦河堰可提供云林地区每日11万吨的原水至台湾自来水公司林内净水场[4],并可提供云林离岛式基础工业区包括台塑六轻工业区等地区每日33万吨的用水。集集拦河堰设计有效蓄水量虽仅有1,005万立方米,但最大取水量却可高达每秒160立方米[2][6],而每年最大引水量高达20亿立方米,远高于曾文水库的10.5亿立方米以及石门水库的8.15亿立方米,是台湾地区计划年取水量最大之水库[2][6]。
主要取水口及输水管线如下[8]:
Remove ads
台湾水资源馆
集集堰完成后,为了将集集共同引水计划工程留下完整纪录,经济部水利署特别在集集拦河堰旁的集集共同引水管理大楼内辟设展示中心,并可饱览拦河堰附近景色风光[8]。
淤积问题
由于浊水溪输沙量相当大,河水高含砂特性因此让集集拦河堰淤积量增加相当快速。根据经济部资料显示,集集拦河堰于2001年营运开始后,不到10年淤积已超过一半库容。2010年蓄水量仅为498万立方米,淤积量已达到57.71%[10],2012年有效蓄水量已降至382.7万立方米[3],每年平均淤积65万立方米[11]。
景观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