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双塔式大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雙塔式大廈
Remove ads

双塔式大厦(英语:Twin Tower)是香港公共屋邨大厦的一种,由后来升任房屋司政务司廖本怀设计,并且经过数次改良。大厦高低两塔相连,高座约24层高,低座约21层高。由于大厦设有两个巨大天井,设计非常独特,为著名公共房屋建筑设计之一,坊间普遍称双塔式大厦为“井型公屋”、“天井型公屋”、“井字型公屋”等。

Thumb
爱民邨中的双塔式楼宇
Thumb
顺利邨中的双塔式楼宇
Thumb
禾𪨶邨中的双塔式楼宇
Thumb
丽瑶邨富瑶楼
Thumb
双塔式楼宇内的天井设计,每户大门均是互相对望

简介

最早的双塔式大厦是位于香港岛南区华富邨的华兴楼及华昌楼,于1970年7月落成,目前楼龄已达55年。而最后一座双塔式大厦落成在1984年11月的秀茂坪邨秀明楼。

双塔式大厦例子有观塘顺利邨利明楼(1978年落成)、友爱邨爱义楼、爱信楼、爱廉楼(1981年-1982年落成)、顺天邨天琴楼(1982年落成)、爱民邨卫民楼、敦民楼、德民楼、新民楼、信民楼(1974-1975年落成)及屯门湖景邨,当中屯门湖景邨全部大厦均为双塔式大厦(1982年落成)。

房委会于1975年在专家顾问的协助下,寻找崭新兴建公屋的方法;当中在丽瑶邨长青邨所兴建的双塔式大厦开始采用机械化施工法技术兴建,其后在余下的双塔式大厦均采用上述方法兴建[1]

大厦及单位设计

双塔式大厦中央天井是留空的,优点是空气流通,尤其在夏天塔内单位大多打开门户以作通风,而每层每户大门均是互相对望,所以若有偷窃发生,容易被人发现,故其设计上具有保安功能。天井地下位置为公共空间,可用作举行活动;大厦两个天井中间连接处为电梯大堂及楼梯,所有大厦均设有四部升降机,分高低层及单双数服务,每层均有一部升降机停靠。大厦每边天井设有17个单位及一条楼梯,当中设于角落的5个单位为39平方米的9人大型单位[注 1],其余则为33平方米的7人单位[注 1]。大厦标准高度为21至24层,而低座天台曾开放予居民作休憩空间,与Y2型大厦天台花园相似,唯后来因安全等因素,目前已停止开放[2]

双塔式大厦只有三款单位设计,由33.1平方米至39.9平方米不等,每个单位都设有独立厨房、厕所及露台。所有单位的厕所都须经露台进入且不设通风窗,仅靠厕所门框及天花之间的细小空间连接露台作通风之用。部分1983年起落成的双塔式大厦天台设计经过改良,使升降机可以到达顶楼。另外,因应法例要求,少数1984年落成的双塔式大厦于厕所设有煤气热水炉通风口,但依然不设通风窗,而旧式设计的大厦则将热水炉通风喉伸延出露台铁栏外。

但大厦的缺点是拥有两个大天井,无论从高处望下抑或从低望向高处都有可能令人产生不安的感觉,犹如深洞一样,旁边的栏河亦不高,因此成为了部分有意轻生人士跳楼自杀的地方;在日间非正午时份,阳光亦难抵达洞的底部,造成井底光线长年都较暗淡;加上兴建双塔式大厦耗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大,但每个单位的面积都较为细小且配搭非常单一(大部分单位仅有33平方米,最大的单位亦不过40平方米),不适合给于少于3人或多于5人的家庭居住,限制了屋邨发展,因此大部分建有双塔式大厦的屋邨都同时建有旧长型大厦以提供其它类型的单位(从蝴蝶邨分拆而来的湖景邨及属加建的秀茂坪邨除外);另外,1976年前落成的双塔式大厦的大部分单位在面向走廊的墙身都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百叶通风窗,令偷窃者和偷窥者透过通风窗进行偷窃或偷窥,虽后期落成的大厦已将通风窗面积缩减一半,但已令单位内的住客失去了安全感和隐私。

故此,房委会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已淘汰及停止兴建双塔式大厦,由工字型大厦Y型大厦(Y1及Y2型)取代。

Remove ads

拥有双塔式大厦的公共屋邨

更多信息 所属地区, 屋邨名称 ...

直至停建前没有兴建双塔式大厦的公共屋邨

更多信息 所属地区, 所属项目名称 ...

参考资料与备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