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悉尼中央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悉尼中央车站(英语:Central station),亦称悉尼总站(Sydney Terminal),是澳大利亚悉尼市和新南威尔士州最大的中央车站,位于悉尼市都会区的南边。城市铁路的几乎所有市内列车班次都在此停靠,除此之外还有前往新南威尔士各城镇的铁路班次均经过中央车站。
![]()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8月29日) |
由于中央站是悉尼铁路网的中心,因此在悉尼各站内站台常可见到的“入(城)方向”(“inbound”)(市郊)、“上海岸方向”(“up shore”)(北岸线)和“上线方向”(“up”)(城际线)等标记,其实都是指前往中央站方向。中央站亦是最接近悉尼科技大学的车站。
Remove ads
历史
当初的悉尼站在1855年9月26日正式启用,位于当时名为“克里夫兰地”(英语:Cleveland Fields)的地方,即德文夏街(Devonshire Street)的南边。当时的车站名为红蕨(Redfern),只有来往帕拉马塔至中央站的主线(即今日T2 城西线的一部分),车站设施十分简陋,没有入闸口和指示牌。[7]
后来车站开始不敷使用,便于1874年在车站的旧址重新建造一个新的车站,亦名为红蕨站。旧车站大楼内的2个(港湾式)站台,在新车站的车站大楼在德文夏街建成后,又建造另外14个新的(港湾式)站台。新车站建于前德文夏街的墓园及其附近的建筑(包括一个女修道院、一个女性收容所、警局等)。墓园内的遗体在车站建造时已搬至其墓园,包括六福坟场(英语:Rookwood Cemetery)和威化利坟场(英语:Waverley Cemetery)。不过这个个车站的外表不像今日第三个车站般的那么漂亮,只是用了一些便宜的物料来建造。[7]
第三个车站即今日使用中之悉尼中央站,这个车站在1901年设计,并于翌年8月7日,由11名工人着手开始拆除旧车站。[7]新车站位于德文夏街的北面,列车要到达新的车站必须穿过德文夏街,因此德文夏街的一段变成了一个地下人行通道。终于车站在1906年8月4日启用,其中一个是位于六福坟场的摄政街站(英语:Regents Street station)。至于旧车站在当晚的午夜在5号站台开出最后一班列车。随后即拆除剩下的大厅,使新线路能前往新车站。翌日的早上5时,西部邮政列车(The Western Mail)进入悉尼,成为第一个进站的列车。[8]1921年3月3日,一个新的钟楼在西北边的大厅顶层建成,此主车站大楼至今仍然使用。
1916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澳大利亚军队在中央站发生暴动(即澳大利亚人所谓的中央站之战(Battle of Central))造成一人死多人伤,该事件在1号站台入口处的大理石柱上留下的一个子弹痕是悉尼车站唯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痕迹。[9]在同年城市铁路的铁路网开始改建至都会区的圣詹士车站,不过工程在1918年暂停。4年后工程重新进行,终于在1926年3月,第一条电气化工程(中央站至奥特利)完成,同年的12月亦完成第一段的市环线(中央站至圣詹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车站的1号站台曾接待过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10]
为了配合奥林匹克公园线,中央站后来进行了一项耗资约45亿的改善工程。[11]
2006年8月5日,中央站庆祝成立100周年。
Remove ads
车站构造

悉尼中央站主要分为两部分(地面站台和地底站台),而在蒸汽列车的时代我们大可把车站分为蒸汽列车部分和电气化列车部分(因为电气化工程持续了很多年)。
西部分(蒸汽)的中央站,即1906年开幕的悉尼总站,拥有15个港湾式站台。这部分是由沙砖砌成,材料大多是由悉尼各地运过来。西部分大厅的列车基本上是接载长途线路的列车,而大部分的站台是用来接载城市铁路的城际线列车的。
在1号站台的西边,曾经是两个信件列车专用的侧线,包含两个港湾式的站台。为建造印度洋-太平洋列车线站台的斜道,侧线已被删减,成为今天的青年旅馆。旅馆放置了一个旧的信件专用列车。
中央站的东部分(电气)包含着12个站台(其中4个在地底)。这些站台全都是用来接载城市铁路郊区线的,在繁忙时间甚至会接载新州铁路远郊线的列车。
车站一共有27个站台,23个在地面,4个在地底。站台数目是全澳大利亚之冠,不过对于世界上的其它更大型的车站它的站台数量仍是很小(例如东京站(30个)、纽约大中央车站(67个,数目是全球之冠))。15个站台在1906年首先建成,另外8个地面站台在1926年建成,最后的4个地底站台的是为了接载东郊线的列车而建成的,工程在1948年开始,不过因为经费问题一直要到1979年才正式启用。当初计划内说明是需要4个站台,但后来发现其中2个站台(26号站台和27号站台)并不需使用,因此现在那两个站台一直空置著。
车站大厅分为3部分,分别是北面上层站台、北面下层站台和南面下层站台。北面上层站台能前往1-15号站台,车站大厅候车区设有多间商店,而1号站台的西面则设有“郊区连结”客务中心。大厅设有多个出口,大多是通往车站的西北面(例如:悉尼科技大学、达令港、唐人街等等)。北面大厅亦设有下层,方便搭乘城市铁路的乘客。城市铁路的售票处位于该层的中央,可转后前往站台乘车。
南面的大厅位于德文郡街的东面出口,24和25号站台的南端。由于两边的大厅互不连接,乘客要由北面站台前往该处,必须先进入车站收费区,然后进入24和25号站台的收费大厅,最后向南走才到达。南面的大厅明显比北面的小,但亦有一些商店和入闸机。在此能前往沙利山和莱德芬。
中央站拥有多个出口,包括:
Remove ads
德文郡街本来是一条位于旧中央站北面的一条道路,后来建造第三个站时要将站址搬向北面,线路必须经过德文郡街,因此政府将百老汇道至邹玛街的一段德文郡街改为一条隧道。隧道能通往车站东面和铁路广场,使搭乘铁路的乘客能容易前往巴士站。
董事街站是一个为位于中央站约450米的一个车站,车站不是城市铁路铁路网的一个正式车站。她是为洛克伍德墓园而设的一个车站,车站于1869年6月29日启用,随后多次更改车站用途,包括接载动物、货物和前往舞会的乘客。
铁路广场今日是一个位于中央旁的一个公交车站,她前身其实是一个有轨列车车站。1990年代末她改建成为一个公交车站,接载300号巴士系列和400号巴士系列和501号公交车。
车站服务的线路
- 南新州铁路城际线
Remove ads
站台服务






中央几乎包括所有的城市铁路线路,除了坎伯兰线(T5 Cumberland Line)、卡林福特线(T6 Carlingford Line)和猎人线(Hunter Line)。所有前往新南威尔士(某部分线路是位于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各地的列车都会搭乘新州铁路(NSW TrainLink)和太平洋-印度洋列车。
悉尼中央站由西(1号站台)至东(27号站台)共有27个站台,以下为各站台所提供的列车服务:[12]
1 -3 号站台
- 印度洋-太平洋列车 - 往珀斯 方向。
- 城际北岸线 - 往布里斯班 (每天1班) 方向。
- 城际南线 -往堪培拉(每天2班)/墨尔本 (每天2班)/居里猎(Griffith)(每天1班)方向。
- 城际西线 -往德宝(Dubbo)/布洛肯山(Broken Hill)(各每天1班)方向。
- 城际西北线 - 往阿马德尔(Armidale)/么儿(Moree)(各每天1班)方向。
- 其他特别列车
4-15号站台
- 纽卡斯尔及中海岸线 - 往戈斯福德(Gosford)/威昂(Wyong)/纽卡斯尔。
- 蓝山线 - 往斯宾伍德(Springwood)/卡通巴(Katoomba)/维多利亚山(Mt Victoria)/力斯高(Lithgow)。
- 南海岸线 - 往舌努(Thirroul)/伍伦贡(Wollongong)/吉龙把港(Port Kembla)/搭杜(Dapto)/奇亚玛(Kiama)(往邦拜利的乘客请在此转车)。
- T7 奥林匹克公园线 - 往奥林匹克公园站(周日平峰时段及特别日子)。
16号站台
- T1 北区线 - 往霍恩斯比(Hornsby)(经麦考瑞大学)。
- T1 北岸线 - 往霍恩斯比(Hornsby)/包奥华(Berowra)(经歌顿)。(繁忙时间列车会前往戈斯福德和威昂)。
17号站台
- T2 城西线 - 往都会区(顺时针运行) (市政厅 〉博物馆) 。
- T2 利坪顿线 - 往都会区(顺时针运行) (市政厅 〉博物馆)。
18号站台
- T1 北区线 - 往爱𬞟(Epping)。
- T1 西区线 - 往黑镇(Blacktown)/里士满(Richmond)/彭里斯(Penrith)/鸸鹋平原(Emu Plains)。
19号站台
- T2 城西线 - 往康宝树(Homebush)/帕拉马塔 (Parramatta)。
- T2 利坪顿线 - 往利坪顿(Leppington)。
20号站台
- T3 班克斯线 - 往都会区(逆时针运行) (博物馆〉市政厅)。
- T8 机场及南区线 - 往都会区(逆时针运行) (博物馆〉市政厅)。
21号站台
- T8 机场及南区线 - 往都会区(逆时针运行)(博物馆〉市政厅)。
22号站台
- T3 班克斯线 - 往班克斯镇(Bankstown)/礼勤(Lidcombe)/利物浦(Liverpool)。
- T8 机场及南区线 - 往东山(East Hills)/金宝镇(Campbelltown)/麦加弗(Macarthur)(只限繁忙时间,经伊拉瓦拉线)。
23号站台
- T8 机场及南区线 - 往金斯格罗伍(Kinsgrove)/东山(East Hills)/格恩佛(Glenfield)/金宝镇(Campbelltown)/麦加弗(Macarthur)(经机场线)。
24号站台(地底)
- T4 东郊及伊拉瓦拉线 - 往邦迪联运
- 南岸线 - 往邦迪联运(只限繁忙时间及周末班次)
25号站台(地底)
- T4 东郊及伊拉瓦拉线 - 往好士维(Hurstville)/么戴尔(Mortdale)/萨德兰(Sutherland)/克罗努拉(Cronulla)/瀑布(Waterfall)。
- 南岸线 - 往舌努(Thirroul)/伍伦贡(Wollongong)/吉龙把港(Port Kembla)。(只限繁忙时间及周末班次)
26-27号站台(地底)
- 位于24、25号站台的上面,但暂未有用途。
中央站设有一些伤残人士设施,有车站职员看守。1 - 15号站台与候车大厅在同一层,因此不需任何辅助物便能进出大厅和站台。乘客可利用斜道和电梯前往上下层大厅,往24和25号站台的乘客则可利用电梯。车站内有多个出入口,但只有以下的出口设有伤残人士设施:
- 亚弟径
- 轻铁
- 匹兹街
轻轨铁路站
中央站亦是悉尼轻轨铁路的东面总站,是唯一一个能换乘城市铁路和轻轨铁路的车站。位于-
号站台的车站大厅和列车等候区的外面(即中央站的北面),轻铁站只有一个站台,并位于一个环状的线路上(就像纽约地铁的南码头站(South Ferry),不同的是中央站的站台是直的)。她距离另一总站——莉莉田(Dulwich Hill)约12.8公里。
在此搭乘列车可前往中国城(Chinatown)、达令港(Darling Harbour)及内西城(Inner West City)区,乘客亦可选购一种可同时用于城市铁路和轻轨铁路名为轻铁连(TramLink)的车票。[13]
要追溯轻铁站的历史,要到1901年(即是第三站建成前)。当时的新站仍是德文郡街墓园,要建成新站必须清空该处,悉尼有轨列车的植物湾线伸延至该处,以将墓园中部分的遗体运送至宾亚旺墓园(Bunnerong cemetery)。随后繁忙的都会区线启用,中央站成为其中的沿线车站。[14]
不过在192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铁路的铁路网伸延至都会区和有轨铁路的乘客量饱和,政府决定将有轨列车线路关闭。由1940年代开始,有轨电车线路逐渐消失。终于在1957年都会区线停止服务,站台就此丢空。
后来站台一直丢空,变为站内职员停车场和公交车站。直至1997年8月悉尼电车启用,以中央站为总站,才不被空置。
曾经有计划指要将轻铁线路伸延至悉尼都会区,不过后来认为将总站设在中央站已经足够。
1号站台 — 往星城或莉莉菲尔德
自助售票处和线路资讯板都设于站台。
轻铁站台和中央站大厅位于同一层,乘客不需辅助便能换乘国铁或藉车站出口离开。
公共汽车服务
有很多长途公共汽车服务位于亚弟径(Eddy Avenue)或匹兹街(Pitt Street),悉尼公交总站(Sydney Coach Terminal)亦在车站的对面。刍玛街(Chalmers Street)设有巴士站,能方便铁路进行更新工程或让搭乘铁路的乘客在一些特别日子能方便地前往特别的场地(例如美式橄榄球比赛和板球比赛)。一般的公共汽车服务站亦位于刍玛街和铁路广场,乘客可由德文街地下人行通道前往各公共汽车站。
前往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乘客可于中央站下车,然后在D出口搭乘891号公共汽车,该公共汽车在早上的繁忙时间每2分钟就有一班车。
另外车站西面的铁路广场和附近的百老汇街每晚的凌晨12时至4时均设有夜行公交车(NightRide),此时列车班次会停止,乘客能乘坐夜行公交车到达目的地。跟铁路服务一样,中央站服务全部的夜行公交车线路,除了N90和N20。线路如下:
注:即表示该站位于铁路站附近。
地址:[19]
铁路广场
乔治街(中央站铁路广场出口)
布洛德道
布洛德道134号
未来发展
悉尼地铁的中央站会于现时13-15号站台低兴建,估计2024年完成。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