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风艾利 (200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艾利(英语:Typhoon Aere,国际编号:0417,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0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Marce)为200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7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艾利”一名由美国提供,是马绍尔语风暴之意。
Remove ads
气象历史
艾利在8月20日早上于雅蒲岛北偏西约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形成。它初时向北移动,同日下午增强为一热带风暴,随后采取西北路径推进。艾利于8月22日增强为台风。
8月24日,艾利转向西移动,翌日掠过台湾北部沿岸。8月25日,艾利穿越台湾海峡,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附近登陆。随后,艾利转向西南移动,穿越福建沿岸地区。翌日清晨艾利减弱为强热带风暴,随后进一步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并转向西推进。8月27日,它在广东中部减弱成一个低压区。
影响
受艾利吹袭,台湾出现广泛暴雨和严重泥石流,有24人死亡,另9人失踪,91万户停水、36万用户的电力受中断,经济损失逾4亿元新台币(约1300万美元)。[1][2]
艾利在吹袭福建省期间,导致2人死亡,约有4万7千公顷农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一号戒备信号
由于艾利登陆后改向偏西南移动,并进入距离香港400公里范围,香港天文台在8月26日上午10时15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艾利位于香港东偏北约330公里。受艾利影响,香港天气变得不稳定及有狂风骤雨。香港天文台总部于8月27日凌晨3时测得每小时最低海平面气压为992.7百帕斯卡。艾利在同日凌晨4时最接近香港,在香港北偏西约120公里掠过。由于艾利减弱为一低压区,天文台随即在凌晨4时1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