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工程师学会

位於香港的工程師專業團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工程師學會
Remove ads

香港工程师学会(英语:The 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是香港的专业工程师团体。香港工程师学会的前身为成立于1947年的香港工程协会,并于1975年由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法例第1105章《香港工程师学会条例》令协会成为法人团体香港工程师学会。学会旨在促进工程学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对成员进行新技术和新做法的培训,并提高工程师的地位和知名度。截至2019年,学会会员人数约有30000人,分属22个不同的工程专业界别[2]。香港工程师学会与世界各地的工程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西兰及英国的工程机构签订了专业资格互认协议。此外,学会亦与欧洲、东亚、北美及东南亚的其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事实速览 原称, 简称 ...

香港工程师学会是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的附属成员,也是亚洲及太平洋工程机构联合会(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Institutions of Asia and Pacific)的成员[3]。特别的是,香港工程师学会与总部位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址同样是记利佐治街1号英语One Great George Street[4]

Remove ads

历史

香港开端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早在香港开端口初期,香港已经有工程专业团体存在。1882年6月3日,The Hong Kong Engineers' Institute(前香港工程师协会)[注 1]香港大酒店成立,首任会长为John Inglis[5]:39[6]。1891年1月8日,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nd Shipbuilders of Hong Kong(西人机器师会馆)[注 2]宝灵海旁中16号成立[8],此后“前香港工程师协会”再无任何官方活动纪录[5]:44

工程师约翰·芬尼(John Finnie)在1939至1940年间出任西人机器师会馆会长,他决定以成立一个吸纳香港本土工程师,并主张工程学术研究的新工程协会[5]:81

二次大战后:香港工程协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翰·芬尼在赤柱的民用拘留营举办工程讲座,并促成香港工程协会(The Engineering Society of Hong Kong)随后于1947年成立,协会会址位于利园酒店[5]:81。1947年11月26日,香港工程协会于香港渣甸洋行办公室举行成立典礼[5]:81-82。协会吸纳了来自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和香港工业专门学院[注 3]的学生成为学生会员[9]。1972年,协会正式与“伦敦土木、机械及电机工程师学会香港联合小组”合并,并于三年后转为香港工程师学会[10]

香港工程师学会成立

1975年,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工程师学会条例》,正式赋予学会法定地位,同时具备专业学会及资格认证功能。学会为工程师的培训和录取制定标准[11]。学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严格的规定,作为一个专业学术团体,其使命之一是让成员能够跟上工程学的最新发展。许多学会的活动都是在位于铜锣湾的学会总部举行。总部为各香港工程界的研讨会、讲座和会议,以及学会秘书处办公室提供场所运作。1982年,香港政府决定承认香港工程师学会的法定会员有资格出任公务员架构的工程师[2]

1995年6月,香港工程师学会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其中一个创始成员[12]。香港工程师学会内部认可的工程学位获其他协议签署国认可,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华民国、爱尔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南非、土耳其、英国和美国[13]。1999年,香港成为亚太经合组织工程师架构(APEC Engineer Framework)的创始成员。香港注册专业工程师有资格注册为香港亚太经合组织工程师(Hong Kong APEC Engineer)[14]

2001年6月,学会成为《悉尼协议英语Sydney Accord》的创始签署方之一[15]。根据协议,获香港工程师学会认可的高级文凭副学士课程,均获其他协议签署国承认,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和美国。在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专家资格的多边承认方面,香港工程师学会是工程师流动论坛(Engineers Mobility Forum)以及和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英语Engineering Technologist Mobility Forum的创始成员。前者为每个加入论坛的经济体之相关工程团体亦负责承认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提供一个国际框架,而后者是为了促进对技术人员资格在各国作多边承认的框架[10][14]

2002年4月,香港工程师学会正式设立香港亚太经合组织工程师名册及香港工程师流动论坛专业工程师国际名册,以供各合资格学会会员注册;香港工程技术专家流动论坛工程技术专家国际名册亦已于2008年2月设立[14]

2009年6月,香港工程师学会正式加入《首尔协议英语Seoul Accord》,学会认可的计算机科学学位获其他签署国认可,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华民国、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16]

Remove ads

学会宗旨与组织

Thumb
教育及职业博览中香港工程师学会的摊位,2019年1月摄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工程师学会是根据《香港工程师学会条例》成立,故其架构与组织章程均由法例约束。条例中明订了学会的宗旨、权力、财产的归属、设立理事会、会员制度与学会章程。法例规定设立学会理事会,而学会章程规定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从会员大会及各学会分部各自推算的理事、当然委员、增补委员、观察员和秘书长组成[17]。学会下设19个分部及4个委员会,分别为仲会员事务委员会、安全工程专责事务委员会、青年会员事务委员会和解决争议方式事务委员会[18]。理事会下设4大行政部门,分别负责行政、学会事务、学历认证和会员事务[19]

专业界别与分部

香港工程师学会共设有22个工程专业界别(Discipline)[20]及19个分部(Division)[18]。并不是所有专业界别都设有独立分部,其中燃气和能源界别合组为“燃气及能源分部”;机械、轮机及造船与化工三个界别合组为“机械、轮机、造船及化工分部”。

以下为香港工程师学会的22个专业界别[21]

  • 航空界别(Aircraft Discipline)
  • 生物医学界别(Biomedical Discipline)
  • 建造界别(Building Discipline)
  • 屋宇装备界别(Building Services Discipline)
  • 化工界别(Chemical Discipline)
  • 土木界别(Civil Discipline)
  • 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界别(Control,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 Discipline)
  • 电机界别(Electrical Discipline)
  • 电子界别(Electronics Discipline)
  • 环境界别(Environmental Discipline)
  • 能源界别(Energy Discipline)
  • 消防界别(Fire Discipline)
  • 燃气界别(Gas Discipline)
  • 岩土界别(Geotechnical Discipline)
  • 信息界别(Information Discipline)
  • 物流及运输界别(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Discipline)
  • 制造、工业及系统界别(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Systems Discipline)
  • 轮机及造船界别(Marine & Naval Architecture)
  • 材料界别(Materials Discipline)
  • 机械界别(Mechanical Discipline)
  • 核子界别(Nuclear Discipline)
  • 结构界别(Structural Discipline)
Remove ads

对外关系

香港工程师学会设有三个海外分部,分别位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22]。学会亦有与多个海外工程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例如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澳大利亚建造学会和皇家航空学会[23]

会籍

香港工程师学会设有会籍制度,分为法定会员(Corporate Members)及其他组别(Other Classes)两大分类。两者差别在于前者具有与学会相关事务的投票权[12]

法定会员下设正会员(Member)及资深会员(Fellow)两种会籍[17],主要供专业工程师及于专上院校任教或进行研究的工程学家加入。当中正会员会籍要求申请人具备相关工程学位、通过学会的专业评核及具备学会要求的执业经验[1]。学会资深会员由资深工程师或工程学家组成,亦要对工程专业作出显著贡献。资深会员和正式会员可在英文姓名前加上“Ir”称呼[17][24],及於姓名后加上“FHKIE”或“MHKIE”头衔以注明其专业资格[25]

其他组别下,设有仲会员(Associate Member)、初级会员(Graduate Member)、学生会员(Student)、联系会员(Companion)、附属会员(Affiliate)[17],主要供准备成为专业工程师或工程学家的本科毕业生、在校学生或其工作与工程学有关连的人士,或对工程学有兴趣的人士申请加入。仲会员亦可在姓名后加入“AMHKIE”头衔[25]

工程师学会亦设有名誉资深会员(Honorary Fellow)会籍,主要授予为学会或工程界作出特别贡献,或在工程科学界或业界中具杰出地位的人,以表彰其成就;名誉资深会员提名须有理事会在席会员超过四分之三赞成才能通过,且每年只可有不多于两位名誉资深会员当选[17]。名誉资深会员可在姓名后加入“HonFHKIE”头衔[25]

Remove ads

历届会长

香港工程协会

  • 1947/48 Ir J FINNIE
  • 1948/49 Ir S E FABER
  • 1949/50 Ir W L E MILLER
  • 1950/51 Ir A W BLACK
  • 1951/52 Ir F C CLEMO
  • 1952/53 Ir P V REVELERY
  • 1953/54 Ir J C L WONG
  • 1954/55 Ir T L BOWRING
  • 1955/56 Ir R V LEDERHOFFER
  • 1956/57 Ir A STORRAR
  • 1957/58 Ir D S HILL
  • 1958/59 Ir Prof S Y KING
  • 1959/60 Ir E M JOFFE
  • 1960/61 锺士元爵士
  • 1961/62 Ir J C FABER
  • 1962/63 Ir W S Y YEH
  • 1963/64 Ir M A D'Almada REMEDIOS
  • 1964/65 Ir Prof S MACKEY
  • 1965/66 Ir Dr E H C TAO
  • 1966/67 Ir J J ROBSON
  • 1967/68 Ir S Z SUNG
  • 1968/69 Ir M C R TALAMO
  • 1969/70 Ir W MILLER
  • 1970/71 Ir S G ELLIOTT
  • 1971/72 Ir Dr Y K CHING
  • 1972/73 Ir S L CHEN
  • 1973/74 Ir A T ARMSTRONG-WRIGHT
  • 1974/75 Ir G B O'RORKE
Remove ads

香港工程师学会

  • 1975/76 Ir D M ALLINGHAM
  • 1976/77 Ir Prof S Y KING
  • 1977/78 Ir P S MOLYNEUX
  • 1978/79 郑汉钧博士、工程师
  • 1979/80 Ir Dr R K EDGLEY
  • 1980/81 Ir A J VAIL
  • 1981/82 Ir L T TAO
  • 1982/83 Ir D A MORRIS
  • 1983/84 Ir L R THOMPSON
  • 1984/85 Ir G J OSBORNE
  • 1985/86 Ir Dr W S Y CHAN
  • 1986/87 Ir Dr E H C TAO
  • 1987/88 何锺泰博士、工程师
  • 1988/89 Ir N A KRAUNSOE
  • 1989/90 Ir Dr S P W WONG
  • 1990/91 Ir J CHIU
  • 1991/92 Ir R J BLAKE
  • 1992/93 Ir Dr R M KENNARD
  • 1993/94 Ir Prof T P LEUNG
  • 1994/95 Ir M J MATTHEWS
  • 1995/96 Ir E K H LEUNG
  • 1996/97 Ir B J STUBBINGS
  • 1997/98 Ir F S Y BONG
  • 1998/99 潘乐陶工程师
  • 1999/00 Ir Prof C C CHAN
  • 2000/01 陆宏广博士、工程师
  • 2001/02 周明权博士、工程师
  • 2002/03 Ir Dr C K LAU
  • 2003/04 Ir Dr A S K CHAN
  • 2004/05 Ir J Y C KWAN
  • 2005/06 Ir Dr G C Y WONG
  • 2006/07 Ir K L WONG
  • 2007/08 卢伟国博士、工程师
  • 2008/09 Ir P Y WONG
  • 2009/10 Ir Dr A K C CHAN
  • 2010/11 Ir Prof R P K CHU
  • 2011/12 陈福祥工程师
  • 2012/13 蔡健权教授、工程师[26]
  • 2013/14 陈健硕工程师[27]
  • 2014/15 张志刚工程师[28]
  • 2015/16 陈志超工程师
  • 2016/17 蔡健鸿
  • 2017/18 陈国璋工程师
  • 2018 黄唯铭博士、工程师[29]
  • 2018/20 余锡万工程师[30]
  • 2020/21 源柏梁博士、工程师
  • 2021/22 锺国辉工程师
  • 2022/23 卜国明工程师
  • 2023/24 李志康博士、工程师
  • 2024/25 马绍祥工程师
  • 2025/26 周健德工程师
Remove ads

注册专业工程师

根据香港法例第409章《工程师注册条例》,香港工程师学会的正会员及资深会员均合资格申请成为香港的注册专业工程师(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31]。提出申请的法定会员要在香港获取一年有关专业经验、通常居于香港及符合条例的其他要求,并可向工程师注册管理局提出注册申请[32]。成功者可成为注册专业工程师,并在姓名后加入“R.P.E.”简称。任何人自称注册专业工程师或使用“R.P.E.”,可能会违反条例的相关规定[33]

教育及资历评核

1997年,香港工程师学会设立制度评核香港各大专院校的工程学科水准,以决定是否承认该学科的资历以供毕业生加入学会之用[34][35][36]。学会设有评核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对香港及海外大学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副学士及高级文凭课程进行专业评核。符合水准的工学学士学位课程可被学会加入至《华盛顿协议》,而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课程可被加入到《首尔协议》;至于各符合学会学术要求的副学位课程可被加入至《悉尼协议》中[37]

香港工程师学会亦提供持续专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活动供工程业界人士提升专业知识[38]

工科毕业生训练计划

对于工程学系毕业生,学会设有“A”项训练计划(Scheme "A" Graduate Training)以提升他们的工程实务经验,以确保有意申请法定会员会籍的人士有合乎学会要求的专业实务经验 [39][40]。参与计划的工程实习生须填写训练记录册,由合资格工程公司为其培训,并需符合学会的持续专业发展要求以增进他们在一般及专业事宜、职业安全与健康及其他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才可完成计划。“A”项训练计划由香港工程师学会培训及发展组负责支持与监察[41]

职业训练局会向参加香港工程师学会核准训练计划的受训者,经由其雇主获发津贴,作为其薪金的一部分。津贴额会按需要定期进行检讨。津贴期最长可达18个月[42]。2020年的每人每月资助金额为5,610港元[43]

社会参与

在参与公共事务方面,工程师学会于立法会有一个代表工程界功能界别的席位,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的1200人选举委员会中,有30名来自工程界别分组的选举委员会委员。这些代表由学会的法定会员选出[44];此外,学会信息技术分部的法定会员及毕业会员亦有资格投票选出立法会信息技术功能界别议员和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信息技术界别分组的选举代表[45]

Thumb
红磡站以南沙中线工地,隧道入口通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地底月台层。

香港工程师学会亦会就不同有关工程专业的社会议题发出声明表达工程界立场。2019年1月,学会就沙中线偷工减料丑闻发出新闻稿,提及虽然质疑港铁沙中线的施工质量,但就认同红磡站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聆讯时专家证人对红磡站现时结构安全的说法[46]。学会声明引起会员回响,更有21名工程师学会会员发起联署,批评学会的声明“困扰、欠专业及未能符合公众期望”[47]

出版物

香港工程师学会作为香港工程界学术团体,故有出版学会会报《HKIE Transactions》。香港工程师学会会报自1994年起以季刊形式发行,提供一个平台供工程师和工程学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讨论工程的各个方面。会报欢迎涉及先进科技的论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工程个案史、技术说明或文章和书面讨论投稿[48]

学会亦有出版月刊《香港工程师》、学会年鉴及学会年报[49]

另请参见

脚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