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公支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公支厅(日语:まこうしちょう Makōshichō)为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而该支厅隶属澎湖厅[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改置马公区一段时间,以接收原日治时期之衙署厅舍,并办理该地区之行政工作;马公区也是当时澎湖县两个县辖区之一[2]:35

事实速览 马公支厅 馬公支廳/まこうしちょう Makōshichō, 国家 ...

简介

清朝雍正五年(1737年),清政府设置澎湖厅,以通判为长官[3][注 1],下辖十三澳、八十二社;此亦为清朝首次在澎湖一带建构独立行政建制。日治时期,台湾行政区划经过九次调整,而在1926年高雄州澎湖郡改制成澎湖厅,底下设马公支厅与望安支厅[5][6]。马公支厅办公处设于马公街,而其上级行政区澎湖厅也设于该处[7]

马公支厅管辖马公街、湖西庄白沙庄西屿庄[1][2]:33,辖境总面值106.0950平方公里,其中以马公街的部分最大,占33.9918平方公里,而西屿庄的部分则最少,占18.7148平方公里[8]。澎湖厅之管辖区域之东极为马公支厅湖西庄(今湖西乡良文港,也即为马公支厅之管辖区域之东极[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将原来的、支厅改为区,每区设“区署”作为县政府之辅助机关,而其名称则大体沿用台湾原有郡或支厅的。澎湖地区方面,战后初设马公区署,接收原日治时期之衙署厅舍(地号:马公865号),并办理马公一带之行政工作,惟为时甚短。[2]:35

Remove ads

历任支厅长

大正15年(1926年),行政区再度调整,澎湖郡脱离高雄州,再度独立为澎湖厅,澎湖厅下设“马公支厅”与“望安支厅”,马公支厅下辖马公街、湖西庄白沙庄西屿庄,计一街三庄,其中“马公街”延续高雄州澎湖郡时期的机关编制[1]

起讫:大正15年至昭和20年(1926年至1945年)。

更多信息 姓名, 出身地 ...
Remove ads

人口

在澎湖厅整体人口中,福建系汉人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其中马公支厅有92%,乃是非常高的比例。[11]

1942年,马公支厅的常住人口共有57,963人,人口密度为546人/平方公里,其中马公街的常住人口最多和人口密度最高,常住人口有28,751人,人口密度为846人/平方公里,而常住人口最少的是白沙庄,有8,547人,至于人口密度最低的是湖西庄,人口密度为355人/平方公里。[8]

统计

更多信息 街庄名, 面积 (平方公里) ...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