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来西亚联邦1号公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马来西亚联邦1号公路马来语Laluan Persekutuan 1,英语:Federal Route 1,简称:FT1)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第一条联邦公路,也是该国有史以来最早建造的公路。[1]E1南北大道北段E2南段启用之前,联邦1号公路曾是马来西亚半岛各州道路系统的支柱。

事实速览 道路信息, 长度 ...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位于柔佛州新山的联邦1号公路零公里处所见的第一个距离路牌
Thumb
森美兰州芙蓉市当中的要道也是联邦1号公路的一部分

联邦1号公路是马来西亚半岛的三条主要南北向联邦公路之一,另外两条公路为联邦3号公路联邦5号公路[2]

联邦1号公路的0公里位于已关闭的新山丹绒布蒂里边检站的前址,曾连接位于马新边界新柔长堤。2008年起,当连接长堤与苏丹依斯干达边检站的新道路竣工时,联邦1号公路便与新柔长堤中断连接。

联邦1号公路位于新山的第1公里衔接着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的主要联邦公路,马来西亚联邦3号公路。除此之外,在1号公路位于士姑来的19公里处衔接着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的主要联邦公路,马来西亚联邦5号公路[3]

联邦1号公路是马来西亚半岛的西部州属主要南北向联邦公路。1号公路从森美兰州淡边霹雳和丰的路程横跨蒂迪旺沙山脉的山脚。1号公路与位于霹雳怡保的5号公路终点相交之前,便与位于吉隆坡的联邦2号公路相交。1号公路在和丰改变方向至西行并一路从新路口亚罗士打,成为了西海岸的主要道路。[3]1号公路与位于吉打日得拉南北大道北段相交,并且从日得拉至黑木山的南北大道路段为1号公路的路段之一。[4][5][6]

1号公路上覆盖了92条街道。[7]据估计,有超过一百万名大马人依赖1号公路的道路使用者为主要的经济来源。[8]

Remove ads

历史

马来西亚联邦1号公路相信是全马来西亚最早建工的公共道路。在时任吉打苏丹再纳·拉锡沙二世(Sultan Ahmad Tajuddin Mukarram Shah)的指令下,此工程在1880年动工,连接吉打亚罗士打泰国宋卡的道路。[9] 现今,这条路也是泰国碧甲盛路(4号公路)、407号公路和14号公路的一部分。[8]

该公路衔接了西马西海岸北马南马的大多数州首府(例如吉打州亚罗士打槟城威省大山脚[注 1]霹雳州太平市[注 2]雪兰莪吉隆坡[注 3]森美兰芙蓉市柔佛州新山),而玻璃市马六甲 [注 4]

联邦1号公路的竣工由英国殖民政府全权负责。1897年北赖-怡保路段通车。1915年,怡保-吉隆坡段及古来-新山段也竣工并通车。1924年,新柔长堤竣工,柔佛新山新加坡岛得以连接。1928年,北海-亚罗士打段及古来-永平段竣工。1939年,最后的路段永平-淡边也竣工了。从1880年开始动工,1897年第一个路段竣工并通车,到1939年最后一个路段的竣工,整个公路的建立足足用了半个世纪又9年(59年)之久。

哥拉玛河桥(Jambantan Sg. Kelamah)
的今昔比较
Thumb
二战时期的利民济大桥(Jambatan Sungai Kelamah)
Thumb
今天的利民济大桥(Jambatan Sungai Kelamah)

二战期间,1号公路因为马来亚战役遭受日本蝗军严重破坏。不过也是因为战争,1号公路各地估计100多座桥梁被皇家工程兵炸毁,以阻止日军向南推进。例如Battle of Gemas英语金馬士戰役时期炸毁的桥梁包括位于1号公路的金马竭大桥(Jambatan Sungai Kelamah,或称Jambatan Gemencheh)、金马士大桥(Jambatan Gemas)、巫罗加什大桥英语Buloh Kasap Bridge等等。不过二战之后,1号公路得以修复,许多战间破坏的桥梁也被修复。

Thumb
1号公路北海-亚罗士打路段的路牌一影

1957年马来亚独立及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对1号公路也有许多改进,例如在槟城吉打州边界的姆达河(Sg. Muda)修建“独立大桥”(Jambatan Merdeka, Tikam Batu, Kedah)以取代在1942年因战争被毁的旧桥。该桥因为在独立当天(1957年8月31日)通车而得名。

1966年,位于雪州霹雳州边境的丹绒马林(Tg. Malim)和仕林河(Slim River)1号公路段的丹绒马林-仕林河高速公路英语Tanjung Malim–Slim River Highway开通,成为马来西亚最早建立的收费高速公路。该双车道高速公路绕过了仕林河至丹绒马林之间的前路段。但是后来该路段被降级至A121仕林河路英语Jalan Slim美冷-丹绒马林公路英语Behrang–Tanjung Malim Highway

1号公路的改进也在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内进行。以改善该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该市严重的塞车状况归咎于该市不规划的高速公路脉络。当时,1号公路位于隆市的路段有蕉赖路(Jln. Cheras)、半山芭路(Jln. Pudu)、敦霹雳路(Jln. Tun Perak,前称爪哇街 Jawa Street和蒙巴顿路 Mountbatten Street)、端姑阿都拉曼路(Jln. Tuanku Abdul Rahman)和怡保路(Jln. Ipoh,前称峇都路 Jln. Batu)。根据1979年巴生谷审查报告(1979 Klang Valley Review Report)的建议,隆市的1号公路进行改道,目前已经改到陆佑路(Jln Loke Yew)、马哈拉惹里拉路(Jln. Maharajalela)、京那巴鲁路(Jln. Kinabalu)和古晋路(Jln. Kuching)。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京那巴鲁路的高架桥,于1963年3月15日正式启用。

1号公路在吉隆坡最具争议的发展项目是古晋路(Jln. Kuching)的收费。古晋路的九年特许经营权被授予“甘文丁有限公司”(Kamunting Corporation Berhad),于1985年4月15日签署。在最初的特许经营协议中,该司被要求在甲洞环岛建造立交桥并升级瓜拉雪兰莪-甲洞联邦公路英语Malaysia Federal Route 54,作为回报从1987年至1996年设立九年临时收费。不过在1987年特许经营协议被更改,该司被要求在古晋路现有的4跳车到再增2条车道,导致了该司可以在该公路设立的收费扩张到7年,即2003年止。该司行为惹怒了隆市一代的公路使用者,并举行了多次的上街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停止收费,不过古晋路的收费制度还是在协约完结的时候废除,即2003年1月8日。

1977年,政府建议建立一条南北分岔的收费高速公路,作为1号公路的替代方案,该公路就是后来的 E1  E2  南北大道北段南段。该公路的建立的提出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1号公路作为当时唯一通往北马及南马的通道而导致的严重堵塞。由于该项目的资金规模巨大,原本计划将这条高速公路私有化并收费,但由于当时经济的不确定性,政府邀请的建设者没有一家愿意做这项工作,导致该计划未能实现。敦马哈迪于1981年上任首相后,该项目才从新被重启。也就在当年,该收费高速公路开通,其中南北大道日得拉-黑木山段是对现有的1号公路进行的升级改造,成为具有部分出入控制和地面交叉路口的分隔式高速公路。当时的 E37 隆芙大道仍在建设,因此1号公路仍是马来西亚半岛链接南北的先锋道路。日德拉-黑木山的道路与其他道路及南北大道路段不同,日得拉至黑木山路段不符合仅由马来西亚公共工程局出版的 Arahan Teknik 8/86:道路几何设计指南所定义的高速公路标准1986 年晚些时候,公共工程局批准该路段作为 E1  南北大道北段的一部分。1994年南北大道竣工后,该大道接替1号公路,成为马来西亚半岛的主要骨干路线。

除了日得拉-黑木山路段升级为南北大道北段的一部分外,1号公路的某些地段也被升级为收费高速公路,例如在1985年11月竣工,位于柔佛州士姑来公路作为收费的分岔高速公路,直至2004年3月1日为止。此外还有1999年1月5日通车,位于雪州E7蕉赖—加影大道,该道路前为1号公路蕉赖加影路段。

尽管在2009年9月,为了促进怡保-巴东勿刹铁路沿线的复线和电气化,怡保以北的部分道路暂时关闭,但大部分道路仍在使用中。

Remove ads

交通枢纽列表(北-南)

图例:

更多信息 州, 县 ...
已隐藏部分未翻译内容,欢迎参与翻译
更多信息 公里, 出口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