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屋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屋帽,又称高顶纱帽、高筒纱帽,是汉服、和服首服的一类,特征是高顶形如屋脊,因而得名。最早出现于东晋,流行于南朝至宋代,有白、乌两种[1]。其内型用铁丝编织而成,成为硬壳,内衬纱,外涂缯纱(缯是一种丝织品)。除了高顶之外,还有多种变化,最基本为无檐式,也有帽檐如卷荷状、或连有下裙、长耳者。
中国
白纱帽为天子、皇家亲贵使用,多用于宴会和私人场合。[2][3] 高屋乌纱帽为官员和士庶通用,是乌纱帽的一种,但与后世常称为“乌纱帽”的官帽非同一形制的帽子。[4][3]皇太子在上省时帽以乌纱,但在永福省时例外,服以白纱帽。东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较一般高屋帽窄狭。乌帽在隋代时,被当作是官服的一种。[5][6]唐代,不论贵贱,天子百官、庶民百姓均可以戴服它。[7]
宋代时,高屋帽仍然存在,宋人诗词也有提及高屋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诗一出,当时人更纷纷仿效苏轼戴上短檐高屋帽,称为“子瞻样”[8]。
日本
日本在奈良时代从中国唐朝传入高顶乌纱帽,演变成乌帽子。
参见
- 帽衫:因服用者头戴乌帽、身穿皂罗衫的装束而得名。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