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湝(538年—577年),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政权奠基者高欢之第十子,母亲为小尔朱氏[1],曾名义上成为北齐皇帝

生平

高湝年少而聪明,天保元年(550年)六月,高湝被封为任城王。自孝昭帝武成帝在位期间时,车驾还,他们常令高湝镇守晋阳,总理并州事务。后又任司徒[2]太尉[3]、并州录尚书事[4]天统三年(567年)八月,任太保[5]并州刺史,加封正平郡公[6]。当时有一位妇人在汾水洗衣服,有一名乘马人换了妇人的新靴,妇人就只好拿着他的旧靴去州衙门告官。而高湝就召来住在城外的居民,展示那对靴子,说:“有一位乘马人在路途上被贼人劫害,遗下此靴,你们之中有没有此人的亲属?”一妇人哭诉:“我的儿子昨天穿着此靴去妻子的家!”不久就捕获那乘马人,当时的人认为他十分明察秋毫[7]

武平元年(570年)二月,高湝迁任太师[8]司州,再为冀州刺史,加封太宰[9],后成为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10]。武平五年(574年),青州崔蔚波夜袭城,高湝在仓卒之际击退贼人,破崔蔚波的军队。后来拜为左丞相,转任瀛州刺史。后来后主逃至时,加封高湝为大丞相[11]

安德王高延宗晋阳称帝时,派遣刘子昂向高湝劝说归顺高延宗。但高湝不听,执捕刘子昂送到邺。其后幼主逃至济州时禅位给高湝,当让位的诏书还未抵达,幼主便被军俘虏。高湝与广宁王高孝珩冀州召募四万多人,攻打周军[12]。当北周齐王宇文宪来伐时,他先遣送降书及大赦诏,但高湝都丢到井中。战败后,他和高孝珩都被擒。宇文宪问:“任城王,这又何苦呢?”高湝说:“我是北齐神武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独存,当逢国家灭亡,今日死去,无愧于祖先。”宇文宪十分敬佩,归还他的妻子。快到邺城时,他在马上大哭,跳到地上,血流满面。至长安,他和后主一同被杀[13]

Remove ads

家庭

王妃卢氏,被赐给斛斯征,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征放之,乃为尼。隋朝开皇三年,上表请求隋文帝葬高湝及五子于长安北原。

次子高建德,出继幼弟高洽[14]

参考资料

  • 北齐书》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