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鸭头丸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一张草书作品,现存作品为唐人摹本,藏于上海博物馆。
内容
《鸭头丸帖》只有两行十五字:[1]
“ |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 ” |
从内容可以看出,这是王献之服用了“鸭头丸”后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据《严氏济生方》,鸭头丸的作用是治疗“水肿,面赤烦渴,面目肢体悉肿,腹胀喘急,小便涩少”。[1]
历史
宋朝,《鸭头丸帖》收录于《淳化阁帖》[2]及《宣和书谱》。元朝时它曾收藏于元文宗内府,天历三年(1330年)赐给柯九思[3]。
明朝,它也曾收录于内府中。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明神宗很喜欢它,常将它与虞世南《临乐毅论》、米芾《文赋》一起随身携带[4]。万历年间,它由吴廷家收藏,见于《余清斋法帖》[3],因此董其昌和王肯堂得以观摩[5]。清朝,它一直流落于民间,曾由廷雍收藏,1882年左右被徐树钧(徐自号“宝鸭斋”)收入,1910年徐去世后先归其子徐汉立,徐汉立在1927年将其卖掉,辗转几次后在1929年由叶恭绰在上海买下,1949年入藏上海博物馆[6]。
印章和题记
其绢幅上有宋徽宗内府“双龙”、“政和”、“宣和”、“政龢”、“宣龢”以及“御书”印[4]。但宋徽宗的瘦金书题签和“内府图书之印”已不见踪迹。此外,上面还有宋高宗的“绍兴”印。[2]
真伪
徐邦达认为它是宋人作品,甚至不是摹本。但现一般认为(包括上海博物馆)是唐朝摹本。它是《淳化阁帖》的底本,现存的《鸭头丸帖》上还能看出双勾填墨的痕迹(如“集”的木字底)。[2]
评价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