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麻雀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麻雀牌
Remove ads

麻雀牌粵拼:maa4 zoek3 paai2;日語假名:マージャンぱい,羅馬字:mā jam pai)、麻将牌注音:ㄇㄚˊ ㄐㄧㄤˋ ㄆㄞˊ,漢語拼音:má jiàng pái)或直接稱麻雀閩東語麻雀平話字mà-chiók榕拼:ma21 cuok24),是爲麻雀遊戲的而設的牌子。也可以用它來玩麻雀接龍等其他遊戲。

Thumb
香港廣東福州等地常見的一副完整麻雀牌
Thumb
一副馬來西亞麻雀牌,比上圖多出八張花牌、八張動物及人頭牌、四張飛牌
事实速览 汉语, 繁体字 ...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吉羅福在1875年捐贈給長島歷史學會的麻雀牌,已遺失一張一筒。整副牌沒有發財、沒有四君子牌,空白牌並不肯定是作白板用還是後備補牌用,有多隻現已消失的「×王」牌子
Thumb
寧波天一閣麻雀陳列館收藏的其中一副麻雀牌。跟現行主流麻雀相比,它沒有四君子牌,取而代之是四張補牌用的空白牌

世上現存最早的整副麻雀牌有兩副,由美國外交官吉羅福1875年分別捐贈給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長島歷史學會(後者今藏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1][2],紀錄的名字爲「Dominoes for playing "Snatching the House-Sparrow"」[3],與早期麻雀耍樂稱爲「『叉』麻雀」[4]一事吻合。它主要流通於1870年代的浙江上海江蘇等地[5]。那時候的麻雀牌主體已具有現在的面貌,核心的108張牌子(即數字牌)有三門花式,每門四隻,是從葉子戲紙牌演變而來的。同時,風牌(「東、南、西、北」各四隻)、四季牌(「春、夏、秋、冬」各一隻)亦已出現,「中」也有四隻。沒有發財,有空白牌,但不知是作白板用還是後備補牌用。整副牌還有一些現在已不用的牌子,如「東王、南王、西王、北王、天王、地王、人王、和王」各一隻[5][6]

番子裏的箭牌(三元牌)要待至1890年稱爲「中發」[7]的新式麻雀牌才出現。根據務謹順爵士一篇未曾出版的1890年筆記[8],他擁有一副稱爲「中發」(Chung fát)的牌具。按史超域·古連(1895a, p.140)[9]所載,務謹順這副牌乃購自寧波,並註解「中發」的意思爲「hit and go」。這副牌的牌張基本上爲現代麻雀的子集,但無花牌,而且白板有八隻。史超域·古連自己也在1909年於上海購入了一副「多多少少相當接近(後來的)麻雀牌」(a set more or less closely approximating majong)的牌具。從他本人於1924年撰寫的文章及其附圖[10][11]所見,此麻雀牌比現代麻雀多了三張稱爲「文、武、摠[12]」的牌,而八隻花牌名爲「梅、蘭、菊、竹;琴、棋、書、畫」。[13]

此外,據戴愚盦撰著、1934出版的《沽水舊聞》,說盛宣懷百粵天津掌管海關時(即約1883年後至1880年代末)帶來一副麻雀牌,三門一至九的花式稱爲「饼」、「梭」和「品」,風牌爲「仁、義、道、德」,箭牌爲「赤龍、碧鳳、白板」。沒有花,但有開槓加番用的「饼王、梭王、萬王、總王」。[14][11]日本千葉縣麻雀博物館[15]的收藏品裏,有一副1909年(明治42年)由名川彥作從中國回日本的麻雀牌,當中筒、索、万三門(各門均有一至九號牌四張)、番子(「東、南、西、北;中、發、白」各四張)都已是今天的模樣,就只是沒有任何花牌或其他附加牌。它是首副登錄日本的麻雀牌。[16][17]

現行有兩臺花牌(當時稱「外花」)的麻雀牌,要到了1920年後才普及。千葉縣麻雀博物館也收藏了一副1922年面世,由美國人Joseph Babcock英语Joseph Park Babcock輸入美國生產的牌(Babcock在麻雀遊戲流行中國以後,把麻雀牌輸入美國,後來在美國量產)。它已是現代144張牌的模樣,基本上與現代麻雀相同,只是七隻番子爲「東、南、西、北;龍、鳳、白」,即「中、發」分別變成「龍」與「鳳」[18]。此博物館亦藏有一款1920年代爲京劇名伶梅蘭芳特製的牌具,同爲144隻,不過七隻番子易名作「遊、龍、戲、鳳;演、劇、白」,而八隻花牌則改爲「名、伶、表、演;古、今、趣、史」,配合原主人的身份[19][20]。同時,亦有麻雀牌的風牌爲「公、侯、将、相」而非「東、南、西、北」[21][22]。西班牙也有收藏家擁有一幅1923年製的竹製麻雀牌,除了兩臺花牌爲「枚、兰、竹、菊;琴、棋、书、画」外,其餘牌張都跟現代麻雀一致[23]。此外,在收藏箱側面的陶瓷板標示「袁世凱大总統珍玩,民国十七年春月」[24]的景德鎭陶瓷牌,牌張也與現代麻雀一樣,僅索子全都繪成魚形。[25]

外花普及時,取而代之,早期牌子裏具有特別功能的「裏花」从中國大部份地區消失,僅在越南、泰國保留着。[26][27]

史上第一本麻雀譜《繪圖麻雀牌譜》[28]則出現於1914年。其作者沈一帆指「麻雀之始……不過三十餘年」,亦即1880年前後。清末曾於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任敎的許指嚴,亦於其著作《十葉野聞》中說,在北京,麻雀於光緒末葉,甲午戰爭結束(即1894年)後才逐漸流行,至1900年大盛[29]。可見麻雀始於晚清,是相當近代的遊戲。從上述各副牌具的牌子來看,可見麻雀牌從1870至1910年代,尚在成形階段。相比之下,1920年代的麻雀牌,不少是整副牌式已等價於現代麻雀,僅個別牌張的名稱或用字有差異。

Remove ads

製作

Thumb
麻雀牌的側面。中間是現代塑膠牌,左右兩則爲傳統以骨和竹製作的牌子,可以看到榫卯

傳統上,麻雀牌以製作牌面,例如牛骨、鯨骨;牌背則用來造(因此麻雀牌也稱爲「竹牌」)。爲使牌子的正背兩邊貼合,它們的內側會有榫位,骨牌內側爲榫頭,竹背內側有卯眼。也有些麻雀全副都用竹製或製。不過竹、木都容易耗缺,會崩角或出現裂紋,況且每張牌的竹紋或木紋也會有點微妙差異,可能讓人有機會作弊。另外,其色彩有以鉛白來製作,其物質在加熱時會釋放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對人體做成傷害。

時至今日,現在仍有骨製麻雀牌,但大多數都會用塑膠牌,不論牌面還是牌背都用塑料製作。當中日本主要用尿素甲醛樹脂酪蛋白樹脂製作,在中國則多用丙烯酸系樹脂(俗稱「壓克力膠」或「阿加力膠」)。由於這些塑料很輕,爲了保持牌子的重量,製作者可能會在麻雀內部填充進鐵[30]。此外,製作自動洗牌麻雀檯專用的麻雀牌時,牌內更會填進磁鐵,讓麻雀檯可以洗牌、疊牌。顏色方面,牌面基本上爲白色、珍珠色、象牙色或奶油黃,除非是整張牌黑色的特別牌張;牌背則甚麼顏色都有,當中以綠色、黃色、藍色、粉紅色等較爲常見。

少數珍貴的麻雀會以象牙甚至是犀牛角製作,不過也可能只是以骨模仿象牙。還有,爲吸引消費者,麻雀牌製作者也會使用一些新奇的材質,例如玻璃黃銅瑪瑙純金鍍金貝殼等。玻璃製作的東西雖然是透明的,但是製作者會設法造得無法從背面來出牌樣。也有人把麻雀印製成紙牌

過去香港曾盛行全副麻雀牌均以人手彫刻成的手彫麻雀,筒子以圓規或同心圓的鑽挖工具製作,索子和白板也有輔助工具,一索、花牌、萬子和字牌則看匠人工夫[31][32][33]。但今天已逐漸式微,被機器製作的麻雀牌取代。臺灣的壓克力膠麻雀牌亦逐漸消失[34]

大多數麻雀的牌面還要上色。一般都會用紅、綠、藍三色的顏料,有些地區或有些品牌也會以黑色代替藍色。日本麻雀的三色顏料通常比其他地區的深色(看起來像深紅、深綠、黑色),甚至也有麻雀會合併藍色與綠色,只用紅與藍、紅與綠,或者紅與黑雙色。有時候,在花牌和百搭牌上,也會使用其他顏色,例如「菊」和「皇百搭」常常會塗上黃色。有時在一索和一筒裏也能發現紅藍綠以外的顏色。

此外,麻雀牌上的漢字,不同地區的習慣也會有點差異。像香港、臺灣、馬來西亞、越南、廣東以至中國南部多個地區,比較習慣用楷書體;日本的麻雀則多用行書體;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地則兩者並見。有些漢字的寫法、圖案的設計,也會因地區差異而有不同習慣,詳於後文闡述。

Thumb
麻雀牌上常見的漢字,上兩行是楷書體漢字,下兩行是行書體漢字。
Remove ads

大小

不同地區的麻雀牌也有不同大小。通常現在香港或廣東、中國大陸、臺灣(戒嚴時期後)、越南等地的牌子比較大。一般來說,華人地區日常的現代麻雀牌,高可介乎約3.0至4.5cm不等,闊可介乎約2.2至3.5cm不等,厚度大約介乎1.7至2.5cm。

美國、臺灣戒嚴時期、日本麻雀牌一般比較小,甚至跟古代骨製或竹製麻雀牌的大小相似。日本麻雀牌的常見大小爲:高約2.6至3.0cm,闊約1.9至2.2cm,厚約1.6至1.8cm[35]。爲方便四處攜帶而製作的「旅行麻雀」更堪稱迷你,可能只有大約2cm高。

爲方便客戶選擇,製作廠商常以多少「分」和「號」來歸類,早期也有廠商以「代」來分類:

更多信息 分, 高 ...

上表的尺寸爲參考約數,各廠家或會有些差異,消費者應以廠家資料爲準。

一般來說,麻雀牌的「高闊比」大約爲4比3。不論大小,麻雀牌要夠厚,讓它們直立時不易倒下,令手牌不會輕易翻開,以免給其他玩家看到。

Thumb
左邊爲現代華人地區常見的麻雀牌,高約138英寸(3.5厘米),闊約1英寸(2.5厘米),厚約34英寸(1.9厘米)。
右邊爲古代的牌,高約1英寸(2.5厘米),闊約34英寸(1.9厘米),厚約12英寸(1.3厘米)

各地款式

如上所述,不同地域的麻雀牌都有一些地域特色設計。以下是一些例子。留意在下述地區裏,坊間也可以購買到多款設計不同的麻雀牌,因此牌張款式僅屬擧例。

Remove ads

牌張

何謂「一副完整麻雀牌」,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定義。一般來說,通常最少也包含了136張牌,即9張筒子、9張索子、9張萬子、7張番子各四套,不使用花牌,如日本麻雀天津麻雀海寧麻雀;最常見的有144張,如香港麻雀廣東麻雀南昌麻雀寧波麻將臺灣麻雀北京麻雀國標麻雀等。然而成都麻雀只用108隻數字牌,連番子都不用。在東南亞地區(如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等)的麻雀,以及美國麻雀,還會加入額外的花牌、動物牌,甚至百搭牌。有時候,一副麻雀裏還額外附贈空白的麻雀牌,若有牌子丟失或損壞了,使用者可以用它們來補牌。現代常見的一副完整麻雀,通常有以下各款牌子:

更多信息 數字, 一 ...

麻雀牌可以分爲以下幾類:

Remove ads

數字牌

數字牌(普拼:shùzìpái;粵拼:sou3zi6paai2)、序數牌(普拼:xùshùpái)或数牌(粵拼:sou3paai2,日語假名:シュウぱい 或 すうぱい,羅馬字:shūpai 或 suupai)可以分爲三門,每門均有由「一」至「九」的牌,每款牌都有四張。因此全副麻雀有36款、108張數字牌。當中各門的數字「一」和「九」合稱作「幺九牌」,然而在日本,數字牌「一」和「九」合稱「老頭牌」,連同番子一起才叫作「幺九牌」。三門數字牌如下所述:

筒子

筒子(普拼:tǒngzi;粵拼:tung4zi2;日語假名:ピンズ,羅馬字:pinzu)或饼子(普拼:bǐngzi)是一系列的圓形圖案牌子,由一筒至九筒,外貌如下:

一筒二筒三筒四筒五筒六筒七筒八筒九筒

Thumb
部份一筒圖案擧例
  • 一筒的圖案,通常是一個有多种顏色、圈內有花紋的大圓形。圓形的花紋則視乎該副麻雀製作者的設計,有些是同心圓,有些內有五瓣花、六瓣花、八瓣花等圖案,有些甚至是外框像菊花向日葵
  • 二筒由綠色和藍色圓形垂直組成,圓形比一筒小,圓內的花紋或會簡化。
  • 三筒爲藍、紅、綠色的圓排成斜線,圓形比二筒再小一號,圖案或會再簡化。
  • 四筒的圓形爲兩藍兩綠,對角排列。
  • 五筒類似四筒,但中心多了一個紅色圓形。
  • 六筒頂部有兩個綠色圓形,底部有四個紅色圓形。
  • 七筒頂部變成了三個綠色圓形排成斜線,底部仍然是四個紅色圓形。
  • 八筒爲八個藍色圓形,排列成2×4的長方形。
  • 九筒則有三行圓形,每行有三個,由頂至底爲藍色、紅色和綠色。

如果是日本麻雀,筒子通常只用藍色(或黑色)與紅色兩種顏色,上述的綠色圓形會改用藍色(或黑色)。因此,二筒和四筒也會變成純藍色(或純黑色)。

Thumb
銅錢

筒子的各個別稱有:

  • 一筒的圓形很大,因此有「大饼」的暱稱。
  • 二筒別號除了「眼鏡」、「胸圍奶罩)」外,在香港也叫「波霸」或「葉子媚」(也可換作其他巨乳女星),在臺灣也叫「雪人」或「兒童樂園」。
  • 三筒別稱爲「斜紋」。
  • 五筒在廣東也叫「四」,在臺灣也叫「四」。
  • 八筒在臺灣也叫「烏魚子」、「月饼禮盒」、「豬血糕」,在廣東也叫「棺材」(但要留意,有別的地區稱白板作「棺材」)。
  • 九筒的點數很多,因此有「麻子臉(豆皮面)」的暱稱。

相傳筒子的圖案來自古代的方孔銅錢。另外,坊間也有說是打鳥用的槍管之橫切面。

筒子英文通常稱作「Circle(s)」(字面義:圓形)或「Dot(s)」(字面義:圓點),有時也會說「Wheel(s)」(字面義:車輪)或「Stone(s)」(字面義:石頭)。一筒稱作「1 Circle」,二筒稱作「2 Circles」,餘此類推。

Remove ads

索子

索子(普拼:suǒzi;粵拼:sok3zi2;日語假名:ソウズ,羅馬字:sōzu)或条子(普拼:tiáozi)的圖形通常像一条打了三個結的繩子,或一支有兩節的短竹子。然而,一索則通常會畫成一隻鳥兒。以下爲一索至九索的外貌:

一索二索三索四索五索六索七索八索九索

一般來說,二索、三索、四索、六索和八索只有綠色,在某些牌例裏,若只用它們和番子裏的發財,可以組成「綠一色」食糊組合。然而美國麻雀則會呈藍綠混色。如下圖所示:

二索三索四索六索八索

五索中心那一条、七索最頂那一条、九索中間那直行(三条)則爲紅色的。有時七索下方也會混用藍綠雙色。美國麻雀的五索、九索也會增加藍色:

五索七索九索

日本麻雀中,藍色和綠色可能會合併,上述牌子裏的綠色索子圖案都可能變作藍色(或黑色)。

至於索子圖案在牌中的排列爲:

  • 二索、四索、五索、九索跟與它數字相同的筒子相似。
  • 三索則排成上一下二之形。
  • 六索爲上三下三之形。
  • 七索則分三行,上方一条,中間和下方皆爲三条。
  • 八索最爲特別,通常頂部四条爲「倒M形」、底部四条爲「M形」;也有早期麻雀牌排成左邊四条「反K形(即是ꓘ形)」、右邊四条「K形」。
Thumb
兩貫錢

古時的人常會用繩索穿過銅錢的方孔,綁成一串串,每串有銅錢一百,稱爲。因此一索等於一百銅(1索 = 1銅×100)。相傳索子的圖案就是這樣來的。也有說法是人們打鳥時,會用繩索來綁起打下來的鳥兒那雙腳,而演變成索子。

早期麻雀的一索圖案是一串彎彎的貫錢,跟一個紅色的結,貫錢兩側會有代表搖擺動態的數筆[5]。因形似關係,有麻雀製作者把紅色的結畫成鳥頭,把貫錢畫成鳥身,把動態線條繪成鳥翼[36]。時至今日,一般來說,各地製作者都會在一索的牌子上繪上一隻鳥,通常爲紅冠長尾的彩色雀鳥,日本則多用孔雀,也有製作者繪上鸚鵡麻雀燕雀雉雞等各種鳥類。 因此,一索也有「雀仔、鳥兒、小鳥、小雞、幺雞、一雞、單雞、幺鳳、脧脧JJ」等暱稱。亦有麻雀牌畫成[37]熊貓以至竹筍[38]或其他花草植物。以下是一些一索外貌的例子:

一索一索一索一索一索一索一索一索一索一索

除了一索,其他索子的各個別稱有:

  • 二索的別稱爲「雙節棍」或「棍仔」。
  • 三索因其上下倒轉後的樣子,暱稱「底褲(內褲)」或「三角褲」,並因爲電影《家有囍事》中張國榮毛舜筠的演出而爲人熟悉。
  • 四索暱稱「筷子」。
  • 七索外號「大」、「蒼蠅拍」,在臺灣也稱「總統府」。
  • 八索別稱「坦克」(由上往下看)或「腳開開」(像兩個「M字開腿」之形),也稱作「BMW」(B來自「八」的聲母,牌張形狀下方爲M字形,上方爲W字形)。
  • 九索的索子變短了,如同下雨一樣,因此暱稱「下大雨(落大雨)」。

索子英文通常稱作「Bamboo(s)」(字面義:)或「Stick(s)」(字面義:棍),這是因爲Joseph Park Babcock翻譯時,誤以爲那些繩索圖案上的結是竹枝的節。一索稱作「1 Bamboo」,二索稱作「2 Bamboos」,餘此類推。

Remove ads

萬子

Thumb
取自梅兰芳使用过的“游龙戏凤”的品字牌

萬子(普拼:wànzi;粵拼:maan6zi2;日語假名:ワンズ 或 マンズ,羅馬字:wanzu 或 manzu)的牌上,通常直接用楷書體行書體的漢字寫上「一萬」至「九萬」,外貌如下:

一萬二萬三萬四萬伍萬六萬七萬八萬九萬

每張萬子牌裏,頂部藍色的是中文數字,底部紅色的是「萬」字或「万」字。福建地區也用「品」字。大多數麻雀牌,伍萬(五萬)都採用大寫數字「伍」,只有少數用小寫數字「五」。對比如下:

伍萬五萬

相傳古時候,一萬是一百貫錢(即索子來源的那個「貫」),而一貫錢有一百個銅錢,因此一萬的幣值就是一萬個銅錢(1萬 = 1索×100 = 1銅×100×100)。

萬子英文通常稱作「Character(s)」(字面義:漢字),一萬稱作「1 Character」,二萬稱作「2 Characters」,餘此類推。 有時也會說「Number(s)」(字面義:數字)或「Myriad(s)」(字面義:萬)。

番子

Thumb
美國麻雀,牌上標了阿拉伯數字或英文簡稱字母

番子(普拼:fānzi;粵拼:faan1zi2)或字牌(普拼:zìpái;粵拼:zi6paai2;日語假名:ツーパイ 或 ジハイ,羅馬字:tsūpai 或 jihai)並不像數字牌般有一至九的順序,不能組成順子。番子有兩種,一種爲風牌(普拼:fēngpái;粵拼:fung1paai2;日語假名:フォンパイ 或 カゼハイ,羅馬字:fompai 或 kazehai),又稱四喜牌(普拼:sìxǐpái;粵拼:sei3hei2paai2);另一種爲箭牌(普拼:jiànpái;粵拼:zin3paai2),又稱三元牌(普拼:sānyuánpái;粵拼:saam1jyun4paai2;日語假名:サンゲンパイ,羅馬字:sangempai),每款牌均有四張,因此,共有16張風牌和12張箭牌,共28張番子。

番子英文名字爲「Honor(s)」(字面義:榮譽)。

Remove ads

風牌

風牌的四種類型分別是:(普拼:dōng;粵拼:dung1;日語假名:トン,羅馬字:ton)、(普拼:nán;粵拼:naam4;日語假名:ナン,羅馬字:nan)、西(普拼:xī;粵拼:sai1;日語假名:シャー,羅馬字:shā)、(普拼:běi;粵拼:bak1;日語假名:ペー,羅馬字:pei/pē),製作者通常在牌上直接寫出藍色的楷書體行書體漢字,如下圖:

東南西北

每款風牌都代表了一個方位。如果配合了該局的風圈,或者自己座位在該局裏的方位,食糊時則可以有番數獎賞。

風牌個別別稱爲:

  • 東字因下方的三筆畫,也稱作「三隻腳」。在臺灣,也因其形狀,而被稱作「虼蚻」(蟑螂台灣閩南語)。
  • 西字因其外形,被稱作「皮包」。
  • 北字的行書字形,有些臺灣人會看成好像「此」字,所以被戲稱作「此風」。

風牌英文名字爲「Wind(s)」,四風順序直譯作「East」、「South」、「West」和「North」。

有些古老的麻雀牌會使用「公、侯、將、相」四字。

Remove ads

箭牌

三種箭牌分別是:

中發白

  • (普拼:zhōng;粵拼:zung1;日語假名:チュン,羅馬字:chun)或紅中(普拼:hóngzhōng;粵拼:hung4zung1;日語假名:ホンチュン,羅馬字:honchun)的牌上只有紅色楷書體行書體漢字「中」。有些變種裏,這張牌也會變成紅色的楷書體行書體「龍」字,或者繪畫着紅色的龍。此牌有「紅」(由於「中」字末筆多呈懸針狀)、「MC」、「中風」(當作風牌來稱呼)等多種暱稱。
中龍赤龍圖案
  • (普拼:fā;粵拼:faat3;日語假名:ハツ,羅馬字:hatsu)、發財(普拼:fācái;粵拼:faat3coi4)、青發(普拼:qīngfā)或綠發(日語假名:リューファ,羅馬字:ryūfa)的牌上則以綠色寫着楷書體行書體漢字「發」或其異體字𤼵[39]」。有些變種裏,這張牌也會變成綠色的「鳳」字,或者繪畫着綠色的龍。此牌有「周潤發」、「發瘋」(當作風牌來稱呼)等多種暱稱。
發𤼵鳳青龍圖案
  • (普拼:bái;粵拼:baak6;日語假名:ハク 或 しろ,羅馬字:haku 或 shiro)或白板(普拼:báibǎn;粵拼:baak6baan2;日語:パイパン,羅馬字:paipan),可以是一張沒有任何標記的空白牌子(早期的白板,現在多見於日本),或者只有藍色長方形框子(日本以外的現代麻雀大多有藍框)。此牌有「豆腐」、「番梘(肥皂)」、「枱」、「白飯」、「靚仔」、「白虎」、「空格」、「空」、「棺材」等多種暱稱(但留意廣東人會以「棺材」稱八筒)。以下是常見的外貌比較:
日本白板香港、廣東常見白板臺灣常見白板臺灣常見白板

據查考,箭牌來自一種稱爲「中發」的遊戲[7],三種箭牌分別由「中發」裏代表「發射」、「命中」和「白發」含義的牌子演變而來。此外,日本麻雀常用的排序爲「白、發、中」,跟其他地區常用的「中、發、白」倒轉。日本人也習慣稱這三張牌表示了美女的三項條件:肌膚雪白、髮絲黑青、嘴唇緋紅。大正末期、昭和初期的麻雀硏究者中村徳三郎還認爲此三牌出自《禮記》中投壺遊戲的記載。[40]

箭牌在英語裏稱作「Dragon(s)」(字面義:),中、發、白分別爲「Red dragon」(字面義:赤龍)、「Green dragon」(字面義:青龍)和「White dragon」(字面義:白龍)。白板還有「soap(肥皂)」這暱稱。

宝牌

宝牌(日語:追加のドラ)只見於日本麻将的懸賞牌,胡牌時每有一張懸賞牌就多算番或少算番。

Thumb
日本麻将各种悬赏牌-1
Thumb
日本麻将各种悬赏牌-2
Thumb
日本麻将各种悬赏牌-3

赤宝牌,也叫赤牌(日語假名:あかはい,羅馬字:akahai),最先出現的是赤五筒,起源於1970年代,不久後赤五索、赤伍萬也出現,它們主要用來做懸賞牌,胡牌時每有一張赤牌就多算一番[41]。赤三牌、赤七牌,以至赤一牌、赤二牌、赤九牌牌則隨後出現,但遠遠不及赤五牌常見。不是赤五牌的普通牌被称为黑五牌(虽然不黑,但与红色的对比所以这样称呼)。

赤一筒赤一索赤一萬赤三筒赤三索赤三萬赤五筒赤五索赤伍萬赤七筒赤七索赤七萬赤九筒赤九索赤九萬

赤一、二、三、七、九牌甚少使用,筒子牌有全部花色的赤宝牌(包括赤八筒),赤西、赤北(甚至爲北字髹上金色,被稱爲金北)、赤中(有别于红中)和赤白板(日語:白ポッチ,假名:しろポッチ,羅馬字:shiro pocchi)也十分罕見。赤白板的外貌是空白牌的中心鑲着一顆紅寶石(或五角星),而九州麻雀牌本還繪上十字星。在雾雨魔法店规则中,赤宝牌是是所有的数字牌各有一张,共计27张。

赤白板赤白板(九州)

赤宝牌的英文是直譯的「Red tile(s)」。

Thumb
金伍萬

在日本的麻将馆中有各种的自定規則,個別牌張還可以獲得比一般赤宝牌高的番數,這些特殊牌張會以金漆、银漆、青漆(蓝漆、綠漆)、粉漆上色,甚至是七彩色,稱爲「金宝牌」(日語:金ドラ)、「青宝牌」(綠牌、日語:青ドラ)、「虹宝牌」(日語:虹ドラ、レインボー牌),以跟一般的赤牌區別。比如,青宝牌减一番,金宝牌翻两番,但也有些特製麻雀牌把所有赤宝牌都髹成金色,這時候並沒有獲得番數的區分,只作爲一般赤宝牌使用。

青宝牌有:青一萬・青一筒・青一索・青伍萬・青五筒・青五索・青九萬・青九筒・青九索・青發(有别于綠發)

金宝牌有:金五萬・金五索・金五筒。

虹宝牌有:虹五萬・虹五索・虹五筒。

另外,有些麻将馆还加入了带有麻将馆标识的宝牌(比如「斑马宝牌」(日語:ゼブラ牌)、「白金宝牌」(日語:プラチナ牌)、「黄金宝牌」(日語:ゴールド牌))等特殊的懸賞牌,谋求与其他麻将馆的差异化。

在大阪的麻将馆,有将赤、青、金、虹的万、筒、索子“五”这些宝牌全部放入的非常华丽的规则。

为了有色觉障碍不能区分颜色的人,有些赤宝牌會在牌面上多一或者两个凹點,名叫「盲點」(红色记号),讓人摸牌盲打時分辨用。

花牌

花牌(普拼:huāpái;粵拼:faa1paai2;日語假名:ファパイ 或 ハナハイ,羅馬字:fapai 或 hanahai)是特殊牌,正常情況並不能用來組成刻子、順子,也不能作眼。通常製作者都會用多種顏色,繪畫漂亮的圖案,尤其是多種花卉。然而,也有並非繪畫花卉的花牌。美國麻雀中,玩家曾視它們爲番子,但从1930年代起至1960年,玩家則視之爲百搭牌[42][43]。日本也有玩家把它們當作更高分的番子。

花牌英文直譯作「Flower tile(s)」。

Thumb
幾款麻雀牌的四季牌和四君子牌

一臺花

花牌以四隻爲一組,一組花牌稱爲一臺花。每一張花牌代表一個方位。爲方便計算,現代麻雀大都會在花牌上以阿拉伯數字中文數字標記出1至4,1代表東位,2代表南位,3代表西位,4代表北位。若拿到配合自己座位方位的花牌,可獲獎勵。

因爲花牌的碰運氣成份太高,有不少麻雀規則都不計算花牌。例如日本麻雀,雖然不少牌子仍會備有「春、夏、秋、冬」這一臺花,但通常都不會摻進遊戲時使用的牌子中。[44]

即使進行廣東麻雀香港麻雀等在牌例上使用花牌的遊戲,也有些玩家會特地剔走花牌。然而,過往臺灣麻雀只有北部有花牌,南部並不使用花牌,現在已統一使用八隻花牌(即兩臺花)。

一臺花英文名字爲「Quartet(s)」。

常見的一臺花有:

四季(普拼:sìjìpái;粵拼:sei3gwai3paai2)或季節牌(日語假名:きせつハイ,羅馬字:kisetsuhai),英文稱作「Four Seasons」,包括: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1. (普拼:chūn;粵拼:ceon1)
  2. (普拼:xià;粵拼:haa6)
  3. (普拼:qiū;粵拼:cau1)
  4. (普拼:dōng;粵拼:dung1)

四季牌的代表圖案並不固定,比較常見的,「春」有多種春花,例如牡丹,或多朵盛開鮮花;「夏」有蓮花;「秋」有秋;「冬」有水仙。但亦往往視乎製作匠人的發揮。現在有些設計,甚至不採用花朵,改用其他可以象徵四季的圖案。

日本麻雀的牌子由於只備有一臺花,因此常以下述的「梅」代表「春」,「蘭」代表「夏」,「菊」代表「秋」,「竹」代表「冬」,換言之把四季牌與四君子牌合併起來。[44]

四君子(普拼音: sìjūnzipái;粵拼:sei3gwan1zi2paai2;日語假名:しくんしハイ,羅馬字:shikunshihai),英文稱作「Four Gentlemen」,包括:

梅蘭菊竹梅蘭菊竹

  1. (普拼:méi;粵拼:mui4)
  2. (普拼:lán;粵拼:laan4)
  3. (普拼:jú;粵拼:guk1)
  4. (普拼:zhú;粵拼: zuk1)

早期也有麻雀以「梅、蘭、竹、菊」爲順序,後來改成現代的「梅、蘭、菊、竹」順序[45],大概便於常見花期與季節相對,即「春梅、夏蘭、秋菊、冬竹」。也曾有早期麻雀牌使用「蘭、荷、菊、梅」去對應「春、夏、秋、冬」四季。[26]

Thumb
首行爲四季牌,次行爲四君子牌,三行爲四藝牌,末行爲四業牌

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的麻雀裏,也常會出現其他花組[46][47][48],例如:

琴棋書畫琴棋書畫
  • 四業牌:1. 漁、2. 樵、3. 耕、4. 讀
漁樵耕讀漁樵耕讀

有些時候,有了四藝牌、四業牌,就不會有四季牌、四君子牌。但也有些時候,一個牌局裏會同時使用四季牌、四君子牌、四藝牌、四業牌,共四臺花。

兩臺花牌在不同製作工匠、廠商或時期下常有變化,歷來還有「福、壽、喜、祿」、「風、花、雪、月」、「公、侯、将、相」、「皆、大、歡、喜」、「福、祿、壽、貴」、「天、女、散、花」、「江、上、清、風」、「文、明、世、界」等四字詞,或者出自《三國演義》、《花木蘭》、《紅樓夢》、《楊家将》等小說或戲曲典故的四字詞,如「木、蘭、從、軍」、「打、鼓、罵、曹」等。甚至在戰時有「抗、戰、勝、利」、「收、復、失、地」等口號。[45][26][49][50]至今仍有好些牌具有別具特色的兩臺花。只是目前以上述的「四季」和「四君子」最爲通行,其次是「四藝」和「四業」。也有牌子雖然畫了「四季」和「四君子」的圖像,但不寫牌名,僅書「1、2、3、4」或「一、二、三、四」,方便玩家直接數方位。

越南麻雀還有直接以漢字寫成「一皇、二皇、三皇、四皇」(或者是「一星、二星、三星、四星」)和「一后、二后、三后、四后」兩臺花。

一皇二皇三皇四皇一后二后三后四后

已知的最早中國麻雀包含十二張花牌,但沒有四君子牌,四季牌也很樸素。最先有許多花牌的,是在中國北方流行的「花麻雀」遊戲。遊戲中通常有20張或更多的花牌,甚至有資料說它有44張[26]

動物牌

動物牌(普拼:dòngwùpái;粵拼:dung6mat6paai2),英語裏直接叫「Animal tile(s)」,不像一臺臺的花般有編號、會自動配搭玩家的方位。動物牌大多取自中國寓言。若集齊了一組兩張的指定動物牌,就可以立即贏錢。星加坡麻雀有兩對動物牌,泰國麻雀和馬來西亞四人麻雀則設有四對。一些配對例子包括:

Thumb
麻将动物牌
Thumb
麻将动物牌-1

貓老鼠公雞蜈蚣

馬來西亞三人麻雀會有兩對動物牌,另加四張圖案相同的動物牌,通常爲小丑樣貌,它們名爲「人頭」、「小丑」或「雪人」。有時候,這四張小丑牌還會分成二男二女,男人頭(或稱「男小丑」)與女人頭(又稱「女小丑」)可湊成一對。這幾張牌的樣子如下:

人頭男人頭女人頭

百搭牌

Thumb
麻将百搭牌-1
Thumb
麻将百搭牌-2
Thumb
麻将百搭牌-3
Thumb
麻将百搭牌-4
Thumb
麻将百搭牌-5

百搭牌(普拼:bǎidāpái;粵拼:baak3daap3paai2)可用來代替指定範圍內的任何一張牌子。在中國,某些變體麻雀會出現四張百搭牌,例如上海麻雀。有些東南亞麻雀也用四張百搭牌。美國麻雀使用八張百搭牌,也叫鬼牌或小丑牌。百搭牌英文命名作「Joker tiles」,「Joker」即是啤牌裏的小丑牌。 雖然百搭牌可以代替不同的牌子,但通常都有使用限制,例如不可用作大明槓、加槓、暗槓。若用百搭來碰牌或上牌,則要有兩隻正式牌張,一組刻子或一組順子內不能有兩隻百搭牌。用百搭碰牌後,再摸真牌可加槓上去,因此最多可槓五隻牌。即使是泛用百搭牌,都有這些使用限制。

泛用百搭牌

可代替任何牌子的泛用百搭牌,有「百搭」、「聽用」和「飛」。美國麻雀則寫上「Joker」字樣。

百搭聽用飛百搭(美國)

限定牌型百搭牌

越南麻雀和泰國麻雀裏的一些罕見的變體,例如王麻雀,有專門的百搭牌[26]。越南麻雀通常包含八張獨特的百搭牌[51]

  • 青百搭:
    • 筒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筒子。
      筒百搭
    • 索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索子。
      索百搭
    • 萬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萬子。
      萬百搭
    • 總百搭 或 皇百搭:在王麻雀裏,可代替任何一張筒子、索子、萬子和番子。在越南麻雀裏,它也可以像花百搭一般。
      總百搭皇百搭
  • 紅百搭:
    • 合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數字牌(即筒子、索子及萬子)。
      合百搭合百搭
    • 元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箭牌(即中、發、白)。
      元百搭元百搭
    • 喜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風牌(即東、南、西、北)。
      喜百搭喜百搭
    • 花百搭:可以加兩番。在王麻雀裏,它作為另一張「陞王」,可代替任何一張筒子、索子、萬子和番子。
      花百搭
      • 番百搭:新的越南麻雀牌,可代替任何一張番子,功能等於元百搭加喜百搭;或作爲另一款花百搭。
        番百搭

首四款百搭已有一段歷史,它們來自早期的中國古老卡牌遊戲。1975年後,一副現代越南麻雀替八張百搭每款都製作四隻或八隻,但每隻都會以不同外框(如方形、圓形、菱形、六角形)圍着漢字,讓它們可以混用。這代表了全副麻雀牌裏有32張百搭牌,若包含番百搭,則有36張。

限定數字百搭牌

在香港、越南的變種麻雀還可以有限定代替某些數字牌的百搭牌,常見的有:

  • 幺九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數字爲一或九的牌,不限筒索萬子的哪一門。
    幺九百搭
  • 仕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數字爲一、四或七的牌,不限筒索萬子哪一門。
    仕百搭
  • 將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數字爲二、五或八的牌,不限筒索萬子哪一門。
    將百搭
  • 兵百搭 或 卒百搭:可代替任何一張數字爲三、六或九的牌,不限筒索萬子哪一門。
    兵百搭卒百搭

其它百搭

在地方规则里还用到了很多其他的百搭牌:

  • 【單】:可代替一、三、五、七、九
  • 【雙】:可代替二、四、六、八
  • 【大】:可代替一、二、三
  • 【中】:可代替四、五、六
  • 【小】:可代替七、八、九
  • 【槓】:可代替一副杠(相当于武汉麻将里的红中)
  • 其它还有:
    • 【红】、【蓝】、【绿】、【草】、【花】、【仨】、【孖】、【独】、【聚】、【龍】、【馬】、【上】、【碰】、【卡】、【質】、【现】、【創】
    • 【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一五九東】、【二六中南】、【三七發西】、【四八白北】
    • 【生死】、【老少】、【合成】、【两面】、【两頭】、【般高】、【步高】、【相逢】、【起對】、【眼刻槓】、【么围】、【三围】、【伍围】、【七围】、【围么】、【围三】、【围伍】、【围七】、【孖寶】、【三寶】、【断缺】、【因倍】、【番摊】、【番工】、【雀頭】、【咕孤】、【卡番】、【偏番】、【偏卡】、【伍卡】、【伍番】、【伍偏】
    • 麻将百搭01麻将百搭02麻将百搭03麻将百搭04麻将百搭05麻将百搭06

各地麻雀使用牌種

更多信息 種類, 香港(清章) ...

其他道具

牌譜速記字符

Unicode收錄

參見

外部連結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