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道

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道
Remove ads

黄道黄道面地球绕太阳轨道平面[1][2][a] 从地球上的观察者角度来看,太阳在一年中围绕天球的运动沿着黄道在背景的恒星上描绘出一条路径[3]。 黄道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平面,是黄道坐标系的基础。

Thumb
从轨道上的地球看,太阳似乎相对于恒星移动,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每年遵循的路径。这一过程持续在略超过365天的循环中重复。

太阳的视运动

黄道是太阳在过程中的视路径[4]

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太阳的视位置需要一年才能绕黄道一周。一年中有365天多一点,太阳每天向东移动的角度略小于1°[5]。太阳相对于恒星位置的这种微小差异导致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特定位置每天比地球不绕轨道运行时晚大约四分钟赶上太阳(并直接位于太阳的北部或南部);因此,地球上的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大约23小时56分钟恒星日。同样的,这是一种简化,基于一个以均速绕太阳运行的假设地球。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实际速度在一年中略有变化,因此太阳沿着黄道移动的速度似乎也有所不同。例如,太阳每年大约有185天位于天球赤道以北,180天位于天赤道以南[6]。 轨道速度的变化是均时差的一部分[7]

由于地球围绕地球-月球质心的运动,太阳的视路径略有摆动,周期约为一个月。由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的进一步摄动,地月重心以复杂的方式围绕平均位置略微摆动。

与天球赤道的关系

Thumb
地球轨道在所有方向上投影的平面形成了被称为黄道的参考平面。在这里,它被显示为向外(灰色)投影到天球,以及地球的赤道极轴(绿色)。黄道平面沿着一个大圆(黑色)与天球相交,太阳似乎在这个圆上移动,而地球绕着它运行。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的交点是分点(红色),太阳似乎在那里穿过天球赤道。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其轨道平面垂直,因此地球的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共面,而是倾斜约23.4°,即所谓的黄道倾斜度[8]。如果赤道向外投影到天球,形成天球赤道,它会在两个被称为分点的点穿过黄道。太阳在沿着黄道的视运动中,在这些点穿过天球赤道,一个从南到北,另一个从北到南[5]。从南到北的交点被称为三月交点,也被称为“白羊宫的第一点”和天球赤道上黄道的“升交点[9]。从北到南的交点是九月交点降交点

地球自转轴和赤道的方向在空间中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黄道极点旋转,周期约为26,000年,这一过程被称为“日月岁差”,因为它主要是由于月球太阳地球赤道凸起的引力作用。同样的,黄道本身也不是固定的。太阳系其它天体的引力扰动导致地球轨道平面的运动要小得多,因此也导致黄道的运动,称为“行星岁差”。这两种运动的共同作用被称为“一般岁差”,每年将春分点的位置改变约50弧秒(约0.014°)[10]

再一次,这是一种简化。月球的周期性运动和太阳的视周期性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在其轨道上的运动)会导致地球轴的短期小振幅周期性振荡,从而导致天球赤道振荡,称为章动[11]。 这为春分点的位置新增了一个周期性分量;具有完全更新的进动和章动的天球赤道和(三月)春分点的位置称为“真赤道和春分点”;没有章动的位置是“平赤道和春分点”[12]

Remove ads

黄道倾斜度

“黄道的倾斜度”是天文学家用来描述地球赤道相对于黄道的倾斜度,或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垂直于黄道的倾角的术语。它大约是23.4°,由于行星扰动,现时每百年下降0.013度(47弧秒)[13]

倾角的角度值是通过多年来观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运动而发现的。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和对动力学理解的增加,天文学家产生了新的基本星历表英语Fundamental ephemeris,并从这些星历表中推导出各种天文值,包括倾角。

Thumb
2万年来的黄道倾角,来自Laskar(1986)[14]。请注意,在此期间,倾角仅在24.2°至22.5°之间变化。红点代表2000年。

直到1983年,任何日期的倾角都是根据纽康的《太阳表》计算出来的,纽康分析了直到1895年左右的行星位置:

ε = 23°27’08.26” − 46.845” T − 0.0059” T2 + 0.00181” T3

此处ε是倾角,和T是从B1900.0到所讨论的日期的回归世纪[15]

从1984年开始,电脑生成的星历表喷射推进实验室的DE系列英语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Development Ephemeris成为《天文年鉴》的基本星历表。基于DE200的倾角计算,该资料分析了1911年至1979年的观测结果:

ε = 23°26’21.45” − 46.815” T − 0.0006” T2 + 0.00181” T3

其中此后T儒略世纪,来自J2000.0[16]

JPL的基本星历表一直在不断更新。2010年的《天文年鉴》规定[17]:”

ε = 23°26’21.406” − 46.836769” T − 0.0001831” T2 + 0.00200340” T3 − 0.576×10−6T4 − 4.34×10−8T5

这些倾角运算式旨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可能是几个世纪)实现高精度[18]。拉斯卡尔(英语:J.Laskar)计算了一个运算式,在10000年内将T10良好排序为0.04″/1000年[14]

所有这些运算式都是针对“平均”倾角的,也就是说,不包括赤道的章动。“真实”或暂态倾角包括章动[19]

太阳系平面

Thumb Thumb Thumb
黄道平面的俯视图和侧视图,显示了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大多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几乎与地球绕黄道运行的平面相同。 2010年7月,五颗行星(包括地球)沿着黄道排列,说明了这些行星如何在几乎相同的平面上绕太阳运行。照片拍摄于日落时分,向西俯瞰印尼爪哇岛的苏拉卡尔塔。

太阳系的大多数主要天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运行。这可能是由于太阳系是由原行星盘形成的。可能现时最接近的圆盘表示被称为太阳系的“不变平面英语Invariable plane”。地球的轨道,也就是黄道,与不变平面的倾斜略大于1°,木星的轨道在略大于0.5°的范围内,其他主要行星都在6°左右。因此,大多数太阳系天体在天空中看起来都非常接近黄道。

不变平面由整个太阳系的角动量定义,本质上是系统所有天体的轨道旋转角动量的向量和;其中60%以上来自木星轨道[20]。这个总和需要对系统中的每个对象都有精确的了解,这使得它有点不确定。由于不变平面的确切位置存在不确定性,而且黄道由太阳的视运动很好地定义,因此为了精确和方便起见,黄道被用作太阳系的参考平面。使用黄道而不是不变平面的唯一缺点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它将在天空遥远背景中的固定参考点上移动[21][22]

Remove ads

天体参考平面

分点和至点

在星座中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