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黑糖糕

台灣澎湖的特色糕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黑糖糕
Remove ads

澎湖黑糖糕台湾话oo-thn̂g-ké/kué汉字烏糖粿),为台湾澎湖县风味独特的黑糖糕点,主要的原料为黑糖、低筋面粉树薯粉泡打粉小苏打白芝麻等,在日治时期冲绳琉球粿(冲绳语:アガラサー)加以改良而来,发明人为马公市糕饼师傅陈克昌[1][2]

事实速览 上菜顺序, 起源地 ...

简介

黑糖糕源自日治时期,日本人迁居澎湖于马公市南甲开设饼铺“丸八”糕饼师傅发明,招收当地学徒一同制作日式糕饼,黑糖糕技艺自此传入澎湖。

1945年日治时期结束后,日本人离开澎湖,澎湖学徒自行开店,并将原琉球式黑糖糕(琉球粿)揉合澎湖糕饼风味改良,原型类似发粿。黑糖糕最初仅是逢年过节、庙会祭祀用的供品,时移日易,后观光业兴起,因口味独特,透过口碑声名远播,已经渐渐风靡全台,现为澎湖极具代表性的伴手礼。[1]

起源

澎湖糕饼师傅源自于水月堂,为日本人所开,专门贩卖日式糕饼,陈克昌当时应募进去学习日本饼制作,同住所附近的琉球人丸八几经交流,习得琉球粿的作法[3];此外,陈克昌的父亲陈拱元也是糕饼批发商,而自身也是制作传统糕饼、寿桃包、中秋饼和上元龟的糕饼师傅,陈克昌可谓博通传统和日式糕饼的作法。[1]:40-4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克昌暂于日本海军工作,1945年战争结束后失业,陈克昌便旧业重操,身兼糕饼师傅与糕饼批发二职。因陈克昌绰号“月仔”,店铺的名称就叫做“月进堂”[3],后来陈克昌也开始研发其他糕饼的作法,后世闻名的黑糖糕便是在此时改良出来。最初的黑糖糕呈现圆形,原料放入圆碗,再放进日本蒸斗排好蒸熟。现在普遍常见“方形”、切割“小块”的盒装黑糖糕,是在1990年代之后为了应景观光产业发展,为了方便放置包装盒携带才改变的。[1]:41

派系列表

更多信息 店名, 创办人 ...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