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雁

鸭科黑雁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雁
Remove ads

黑雁学名Branta bernicla)为鸭科黑雁属鸟类。分布于北极圈以北、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东部沿海、福建等地,多生活于海岸边、河口以及陡峭的河岸。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2]

事实速览 黑雁, 保护状况 ...
Thumb
Branta bernicla

它有三个亚种, 全部在温带地区的海岸过冬, 并在北极高原的苔原上繁殖.

布伦特油田以该物种命名.[4]

Remove ads

分类学

黑雁于1758年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在其Systema Naturae第十版中以二名法命名并正式描述.Anas bernicla.[5][6] 林奈指定其模式产地为欧洲, 但在1761年将其限定为瑞典.[6][7] 黑雁现在是六种归入1769年由奥地利博物学家乔瓦尼·安东尼奥·斯科波利引入的黑雁属(Branta)中的一种.[8] 属名Branta古诺斯语 brandgás的拉丁化形式, 意为"烧焦(黑色)雁". 种小名bernicla中古拉丁语, 意为藤壶.[9]

黑雁和类似的白颊黑雁曾被认为是同一物种。[9] 这种神话至少可以追溯到12世纪. 威尔士的杰拉德声称他曾见过这些鸟挂在木材上, 威廉·特纳接受了这一理论, 而约翰·杰拉德声称他曾见过这些鸟从他们的壳中出现. 这个神话的产生是因为在1100年代, 人们对鸟类的迁徙并不了解, 但已知这些鸟从未被发现筑巢, 也未找到过蛋, 也未见过雏鸟.[10] 这个传说持续到了18世纪末. 在凯里郡, 直到最近, 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可以食用这种鸟, 因为它被视为鱼.[11]

Remove ads

亚种

认可的三个亚种为:[8]

  • B. b. nigricans劳伦斯, 1846) – 西伯利亚东北部,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
  • B. b. bernicla林奈, 1758) – 俄罗斯西北部, 北中部
  • B. b. hrota穆勒, OF, 1776) – 加拿大东北部, 格陵兰和斯瓦巴群岛


描述

Thumb
越冬 瓦登海,德国
Thumb
觅食 摄于长岛湾, 康涅狄格州
Thumb
蛋, 收藏于威斯巴登博物馆

黑雁是一种嘴短而粗壮的小型雁. 它身长17.029cm, 翼展17.030cm, 体重17.031g [13][14][15][16] 尾下为纯白色, 尾巴黑色且非常短 (是所有雁中最短的).

深色腹部的指名亚种 B. b. bernicla的身体颜色相当均匀, 全身为深灰褐色, 腹部和侧面颜色与背部没有显著差异. 头部和颈部为黑色, 颈部两侧有一小块白斑. 大约25万只, 它们在西伯利亚中部和西部的北极海岸繁殖, 冬季在西欧的沿海地区过冬, 超过一半的种群分布在英格兰南部, 其余的分布在德国北部和法国西南部之间.

浅色腹部型B. b. hrota的身体颜色为黑褐色和浅灰色. 身体各部位为不同深浅的灰褐色, 腹部和侧面明显比背部颜色浅, 并形成明显对比. 头部和颈部为黑色, 颈部两侧有一小块白斑. 总体种群大约为25万只, 主要种群在加拿大东北部繁殖, 冬季沿着美国大西洋海岸从缅因州乔治亚州过冬,[13] 还有两个较小的种群, 一个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斯瓦巴群岛和格陵兰东北部繁殖, 冬季在丹麦, 英格兰东北部和苏格兰过冬, 另一个在加拿大东北部的岛屿繁殖, 冬季在爱尔兰, 英格兰西南部, 以及法国北部芒什省的雷涅维尔港( le havre de Regnéville)(Seine河口)为中心的小但显著的区域.[17] 在爱尔兰, 它们在冬季被记录在许多地方, 包括福伊尔湖, 斯特兰福德湖, 特拉利湾卡斯尔梅恩港.[18][19][20]

黑型B. b. nigricans的身体颜色为黑褐色和白色. 这种形态是一种黑白对比鲜明的鸟,背部呈均匀的深黑褐色,下半部颜色相似(深色延伸到三种形态中最靠后的位置),侧腹有明显的白色斑块; 它的白色颈斑较大, 形成几乎完整的领圈. 大约12.5万只的种群在加拿大西北部, 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东部繁殖, 冬季主要在北美洲西海岸, 从阿拉斯加南部到加利福尼亚, 但也有一些在东亚, 主要是日本, 还有韩国和中国. 在1981年时种群数量曾高达20万只, 在1987年时曾降至10万只.[21]

亚洲的黑型黑雁种群先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亚种B. b. orientalis,基于其上体颜色据称较为浅淡;然而,现在普遍认为这并不正确,因此它们被归入B. b. nigricans

已提出第四种形式(有时称为“灰腹黑雁”),但目前尚未对这个繁殖于加拿大北极中部(主要在梅尔维尔岛)并在美国西海岸普吉特海湾(靠近美国/加拿大边界)过冬的鸟群进行正式的亚种描述。这些鸟的外观介于黑腹黑雁和浅腹黑雁之间,上体为棕色,下体为灰色,与白色侧斑的对比不那么明显。还有人提出,与其说这是独立的亚种,不如说它实际上是这两种形式之间杂交的结果,因为这个群体展现了混合的特征。[22]

在冬季,单只鸟通常以松散的家族群体形式与同一亚种的其他鸟一起活动,但在某些地区(例如西欧,见上文)存在重叠;这在繁殖地也是如此。在繁殖季节外,具有任何亚种特征的个体偶尔会与常规的候鸟一起出现,这引发了关于这是否与迁徙路线事故、繁殖范围重叠,甚至杂交有关的讨论。

栖地

Thumb
防卫姿势
Thumb

黑雁在冬季是严格的海岸鸟类,很少离开潮汐河口,在那里它以大叶藻Zostera marina[23]海藻海莴苣Ulva)为食。[13][24] 在北美东海岸,将海莴苣纳入其饮食是最近的变化,这是由于1931年大叶藻的枯萎病引起的。这导致了黑雁几乎灭绝。少数幸存者改变了饮食,将海莴苣纳入其中,直到大叶藻最终开始回归。自那时以来,黑雁一直保持这种饮食作为一种生存策略。[25] 1930年代爱尔兰大叶藻的类似崩溃也对种群产生了负面影响。[26] 近几十年来,它开始使用内陆不远处的农田,广泛取食和冬季播种的谷物。有人认为它们是通过跟随其他种类的雁学会了这种行为。食物资源压力也可能是迫使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因为到1980年代中期,世界人口增加了10倍以上,达到40万至50万,可能达到河口的承载能力。在繁殖季节,它利用低矮的湿润海岸苔原进行繁殖和觅食。巢是碗状的,用草和绒毛衬垫,位于较高的地点,通常靠近一个小池塘。

Remove ads

保护状况

黑雁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1] 它是非洲-欧亚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适用的物种之一。[27]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