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镰刀龙属
獸腳類恐龍的一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镰刀龙属(属名:拉丁语:Therizinosaurus)是一类生活于亚洲晚白垩纪(约7,000万年前)的巨型镰刀龙科恐龙,化石出土于现今的耐梅盖特层。本属仅包含一个承认种,即龟型镰刀龙(T. cheloniformis)。镰刀龙的化石最初于1948年由野外考察队在蒙古戈壁沙漠发现,并于1954年由古生物学家叶夫根尼·马列夫正式描述。该属目前仅依据少量骨骼化石而为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是体型巨大的前肢指爪(爪骨),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自1960年代至1980年代,陆续出土了包含前后肢骨骼的额外标本。
镰刀龙是镰刀龙科体型最大的成员之一,体长可达9–10米,身高约4–5米,体重可能超过5公吨。与其他镰刀龙科恐龙相似,它行动缓慢,拥有细长的颈部,适合取食高处的植被;具有角质喙和宽大的躯干,以利大量植物的消化。前肢尤为发达,具有三根手指,指爪与近缘种相比更加细长且僵直,仅末端略微弯曲。镰刀龙拥有已知陆生动物中最长的手指爪,长度可超过50公分。其后肢末端有四个能承重的功能趾,与大多数兽脚类不同,其中第一趾并未退化为狼爪,而是更接近远缘的蜥脚形类恐龙。
由于最初缺乏完整标本与近缘种的比较,镰刀龙的系统分类一度存在争议。马列耶夫在1954年的研究中甚至将其化石误认为大型龟类,并为此建立了独立科:镰刀龙下目。随着更多近缘种的发现,学界曾先后推测镰刀龙及其亲缘可能是蜥脚形亚目、过渡性的鸟臀目,或属于兽脚类恐龙。经过长期的分类学争论,目前已确认镰刀龙隶属于恐龙三大主要类群之一的兽脚亚目,并具体归入手盗龙类。大多数系统发育分析均将其置于镰刀龙科内部。
根据近缘种的重建推测,镰刀龙独特的前肢与身体构造常被认为与爪兽科及其他草食性哺乳动物存在趋同演化,显示其取食方式可能相似。延长的手爪主要功能可能是拉近植被以便取食,而非用于攻击或防御,因其结构相对脆弱,但仍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此外,前肢骨骼结构显示其能承受相当大的力量,说明这些肢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且功能强大。作为高大的植食性动物,镰刀龙能有效取食高处枝叶,减少与其他植食恐龙的食物竞争,并可能因体型优势对如特暴龙属等掠食者形成压制。
Remove ads
发现与种

镰刀龙的第一个化石发现于1948年,是由一个苏联与蒙古组成的挖掘团队所发现,发现于蒙古的耐梅盖特层[1]。这个挖掘团队发现了数个巨大的指爪,经测量后发现有75公分长。在1954年,这种动物由苏联古生物学家叶夫根尼·马列夫(Evgeny Maleev)命名为镰刀龙属(Therizinosaurus)。马列夫认为镰刀龙是种类似乌龟的大型爬行动物,身长约12米,而大型指爪是用来捕捉鱼类。正模标本(编号PIN 551-483)是其中的指爪化石[2]。然而,当时并不清楚这些化石属于何种动物;直到50年代早期发现了更多的化石,例如更多的指爪,以及部分前肢与后肢[3][4]。后来在1970年代,同为苏联古生物学家的罗特杰斯特文斯基提出镰刀龙属于兽脚亚目恐龙,而非乌龟的看法[5]。
大约在罗特杰斯特文斯基提出恐龙说的同时,中国北部与蒙古都发现了数个镰刀龙的近亲,例如死神龙、慢龙,这些新物种都有助于厘清镰刀龙类的演化位置。一直以来对于镰刀龙类的祖先都有不同的理论被提出,有些科学家甚至提出镰刀龙类是蜥脚形亚目后代的假设;也有学者认为镰刀龙类根本不属于蜥臀目或鸟臀目,而是自成另一个演化支。但最近几年,随着愈来愈多保存良好的化石发现,例如:1993年发表的阿拉善龙、与1996年发表的北票龙等,都呈现出类似鸟类的骨盆、脚部、头颅,而这些都显示镰刀龙类可能属于兽脚亚目的手盗龙类。
Remove ads
特征

虽然镰刀龙的化石并不完整,但可参考其他镰刀龙科来重建其特征。如同其近亲,镰刀龙拥有小型头部与喙状嘴,以及长颈部。镰刀龙是二足恐龙,从宽广的骨盆可看出它们拥有宽广的大型身体。手臂长度为2.5米[3],甚至可达3.5米[6]。脚部上有4个脚趾,皆具承重性。第一趾爪略短,但与其他兽脚亚目不同,并未萎缩。2016年,美国现代古生物学先驱之一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镰刀龙的身长最高可达10米,体重至少有5吨。在镰刀龙家族中是已知最大型的成员,甚至在手盗龙类中也位居第二(仅次于恐手龙)[6]。
镰刀龙最显著的特征是手部的三个巨大指爪,指爪长而弯曲、狭窄。镰刀龙类普遍拥有大型指爪,而镰刀龙的指爪最大,是已知动物里的最大型指爪[2]。指爪的化石并不完整,但这些指爪长度可能接近2到3呎,其中最长的是第二指爪[1][5][7]。
古生物学


由于没有发现颅骨,镰刀龙的食性仍在争论中,但它们最可能是草食性动物,它们使用大型指爪将树叶送入嘴中。其他的假设认为它们是以白蚁为食,使用指爪将大型白蚁冢挖开;但依照镰刀龙的巨大体型来看,它们似乎不太可能以昆虫为食,而且它们的宽广嘴部与平坦牙齿显示它们应该是草食性动物。镰刀龙被认为有者类似现代大猩猩或史前地懒的生活方式,使用它们的长手臂与锐利指爪来抓取树上的食物。
镰刀龙的指爪可能还有其他功能,例如:抵抗掠食动物(如同时代的特暴龙)、或是物种内的竞争打斗(可能为了领地或求偶)。或者,这些指爪也可能综合了以上功能,而根据一项2023年的研究,镰刀龙的指爪被认为只具有装饰性质,几乎没有任何功用[8]
由于镰刀龙的近亲北票龙已确定拥有羽毛,因此镰刀龙身上很可能也覆有羽毛。
种系发生学
马列夫在命名镰刀龙时,将它们归类于镰刀龙科,但他当时认为镰刀龙是种奇特的巨大海龟,具有大型指爪[2]。之后,镰刀龙科、慢龙科被发现有相同范围,而镰刀龙科的命名时间较早,因此具有优先权。目前难以确定镰刀龙科的内部关系,以及镰刀龙下目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的关系。除了镰刀龙、慢龙、死神龙以外,还有年代较早的南雄龙、懒爪龙[9]。
大众文化
镰刀龙出现于《与恐龙共舞特别篇》第二集中,主持人奈吉尔·马文回到白垩纪晚期的耐梅盖特沙漠寻找镰刀龙,最后在一座湖畔发现一个小族群,其中一只甚至与特暴龙展开短暂对峙。
镰刀龙也出现在2022年6月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统霸天下》中,但该电影的镰刀龙形象和习性皆与科学复原严重不符。片中的个体眼盲但领域性极强,会设法杀死任何进入领域范围的动物。
2022年纪录片《史前地球》第二集及第五集中登场了最新复原的镰刀龙,片中的幼年镰刀龙拥有能够以前肢指爪爬树的能力,为了尝到一口蜂蜜铤而走险。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