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0式坦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0式戰車
Remove ads

10式坦克(日语:10式戦車ひとまるしきせんしゃ Hitomaru-shiki sensha)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的主战坦克,也是继61式74式90式后自主设计的第四代国产坦克,开发代号为“TK-X”,由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研发和三菱重工业进行技术验证和量产。2002年时产出第一辆原型车,2012年正式服役,是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5],也是日本第一种搭载C4I系统的主战坦克[6]

事实速览 10式坦克10式戦車, 类型 ...
Remove ads

有评论认为,10式坦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主战坦克,其设计主要考量应对非对称战争,因此欠缺现代主战坦克具备的厚重装甲,设计目的还是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而非攻击敌军坦克(反坦克战[5]。亦有评论认为,由于10式坦克在设计上没有原始性创新,且主要战斗性能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隐身技术与非对称作战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因此应该定为世界第3.5代主战坦克,而非第四代[7]:11

Remove ads

研制背景与需求

10式坦克源自于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原先作为假想敌的苏联解体后,大规模坦克战的可能性大减,日本坦克部队规模也因此跟着缩小。1991年3月31日,日本陆上自卫队有61式坦克342辆、74式坦克873辆,合计1215辆,而往后一再削减,至10式坦克后来正式服役的2010年时,日本防卫大纲已决定裁减至200辆74式坦克和200辆90式坦克,共计400辆[8]:110。日本选择研制新一代坦克,而非以现有坦克进行改良有以下理由:

一、海湾战争的经验使德国美国对新一代坦克的研制工作逐渐放缓,转而选择改进坦克性能的策略,特别是强化C4I能力、支持城市作战、针对手持式反坦克武器的侧面装甲等,而从日本的角度来看,90式坦克虽在性能上有着优良的评价,但并无可供改进空间,无论是装甲还是C4I系统,其升级作业势必会增加车重,给引擎与变速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操纵性、燃油经济性、维修性。至于陆自的74式坦克,其车体已老化,换上诸如120毫米滑膛炮等新式装备不合成本,尽管曾试图设计出作为改进方案的“74式坦克 G”,但仅改装4辆样车便宣告终止[9]:70-71。加上无论是90式坦克还是74式坦克,其总体设计已非常落后,若依旧采用这两种坦克的设计,新一代主战坦克将不具备应对未来战争需要的全方面综合作战能力[1]:442

二、日本防卫厅技术部门经对欧美国家装备的3.5代坦克考察后,发现与日本现役主力的90式坦克相比,欧美坦克的车身重量都重了6至12公吨,若想直接从海外引进这些坦克新技术,且又需沿用现有坦克的设计到下一代上,将无法兼容于日本自主研制的C4I系统,两者之间存在很多接口兼容性等一系列复杂而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如此一来日本必须要彻底抛弃当前坦克的设计与技术[1]:442。此外,日本可透过研制新式坦克来保持未来20年本国的坦克研究技术和人力储备[9]:71

基于上述,防卫厅于2001年决定研发下一代坦克,代号“TK-X”,由技术研究本部负责技术开发和设计工作,主承包商则为三菱重工,由其负责原型车试制和后续的量产[3]:201[1]:442[10]。日本于2008年公布了新式坦克的战术需求应满足下列条件:

  • 一、整车重量40吨,与74式坦克相当,配备120毫米滑膛炮,全车尺寸略小于90式,但性能不低于此。
  • 二、采用外挂模块化装甲。
  • 三、应用各种感测器融合和C4I技术。
  • 四、采用无段变速系统和主动式悬吊装置[9],预计将以新坦克取代74式坦克[11][12],并与90式坦克一起服役[5]
Remove ads

设计

火力

Thumb
于2012年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日语富士総合火力演習上射击的10式坦克。

尽管外观相差无几,10式坦克不同于90式坦克装备的德国莱茵金属授权生产的120毫米44倍径滑膛炮,其采用的是日本制钢所研制的新型国产120毫米44倍径滑膛炮——10式坦克炮日语10式戦車砲,并使用增强型装药和强化型弹芯[13]:23。10式坦克主炮和穿甲弹的研制工作早在1996至2000年之间便以“未来的火炮、弹药研究”(将来火砲・弾薬の研究)为名的子项目进行[10],参与单位除日本制钢所外还包括了大金工业,其特点是轻量化、高膛压,特殊的闭锁机构和炮口制退器以进一步降低后座力,炮身也以电渣重溶、身管自紧、内膛镀铬等先进技术制成,也有着较厚的防热隔层,不仅可发射新式的10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能沿用90式坦克的炮弹[1]:443-444,由于膛压较高,其穿透力较90式坦克为强,若发射JM33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548毫米均质装甲[3]:202

因为10式坦克将配备与90式坦克相同作战能力的主炮(口径与倍径相同),若车身重量较后者为轻,坦克开炮时引发的后座力将难以控制,也因此无法保障其射击精度,因此日本技术人员引进主动式悬吊装置因应开火时车身的震荡[9]:71,在防卫省公开的10式原型车影片中,该车在发射炮弹后控制车身动摇的时间比90式坦克短的多[1]:444。另外,10式坦克虽装备44倍径(5280毫米)的主炮,却也保留了改装55倍径(6600毫米)炮的空间,之所以不加采用是因为日本方面认为过长的炮管将导致穿甲弹发生章动,进而影响命中率,就算命中目标也会因为弹芯飞行不稳而降低穿透力,过长的炮管也可能折损使用寿命[9]:73,加之55倍径炮威力也仅高于44倍径炮7%,并非必要需求[13]:24

装弹方面,10式坦克与90式坦克一样配有自动装弹机,并与后者采同样的带式供弹方式,但有所改进,得以在主炮达到一定仰角时仍能照常供弹[13]:24。不过10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的供弹量降为14发,比90式坦克少了4发。其他炮弹还存放于炮手座位后方2发、车体内部6发、车体后部弹舱14发,共计36发[3]:202。辅助武器则为一挺住友74式7.62毫米车载机枪作为同轴机枪,一挺12.7毫米M2重机枪,后者不同于74式坦克与90式坦克将机枪设置于炮塔中央,10式坦克将其装载于车长指挥塔舱口的环形导轨上,实际上成了车长专用机枪[13]:24,其位置较高,可进行360度全方位射击[1]:444,但因为车长需要探出身体操作,操作安全性上不是很高[3]:202

防护力

Thumb
10式坦克炮塔侧面照,可见其模块化装甲。
Thumb
10式坦克后方照,可见其炮塔围栏。

10式坦克采用车体布局为车前左方驾驶座和主炮弹药库、中部为容纳炮塔环的战斗室、后部则为引擎变速箱、冷却系统的机械室,车身和炮塔为全焊接结构的轧压均质装甲,车体前方和炮塔前方和侧面均由模块化装甲包覆。有别于90式坦克垂直炮塔的构造,10式坦克的炮塔用的是倾斜的多面体外型,使其侧面更接近德国豹2A5型主战坦克[5]

10式坦克在无附加装甲的状态下为40吨,基本战斗全重为44吨,最大增强装甲后可达48吨[1]:446,其装载的模块化陶瓷复合装甲为继90式坦克后,日本技术人员经过20年重新开发的产品,通过使用纳米技术、石墨纤维和陶瓷特种材料,使10式坦克能以仅70%的装甲重量达到与90式坦克相同的防护力[9]:73,而全车重量更降低了12%[1]:445。不同于90式坦克采用的内部模块化复合装甲,10式坦克采用的是外部式,可根据威胁程度加挂装甲,不仅便于改进防护,也有利于维修。10式坦克之所以不采用爆炸反应装甲或类似于韩国陆军K-2主战坦克的反坦克火箭主动防御系统,是因为日方认为这类杀伤性防护措施在爆炸时飞散的破片会伤及周围的人员、车辆和油料,不利于与城市的步兵共同作战[14]:26[9]:73。另外,10式坦克还与90式坦克一样,于炮塔后方设置一座“炮塔围栏”,作为装甲的一部分,罩在引擎室上方,可抵御反坦克火箭筒对炮塔后部或是来自上方、针对引擎的攻击[14]:25

10式坦克全车具核生化防护日语CBRNE能力、自动灭火装置,炮塔前方左右两侧配备共8管的烟幕弹发射器,也和90式坦克一样具备激光探测装置(位于炮塔四个位置,可覆盖所有方向[14]:20),在坦克被激光瞄准后即会自动启用,以降低被半自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击中的可能性[5],与90式相比,在红外信号隐身性上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1]:446。此外,10式在车体侧面和钢制防护网下方也安装了由橡胶制成的防护网,以增进其隐身性能[1]:446

Remove ads

机动性

战术机动性

Thumb
与90式(左)并列展出的10式,前者为六个负重轮,后者仅有五个,且为搭配无段变速箱和减少动力传递损失而采用了新式履带。

2005年10月25日,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总部公布了名为《外部评估委员会评估结果概要》(外部評価委員会 評価結果の概要)的报告,指出新式坦克的动力装置与现役的90式坦克基本相同,或具有更强大的机动性能。当时试作的原型车主要的测试项目为动力系统中的柴油引擎、冷却装置和变速装置,即水冷式4行程柴油引擎、可变油喷嘴排气涡轮增压装置、电子控制型组合喷气器日语噴射ポンプ以及90度V型8汽缸四项试验产品[1]:446

相较于74式坦克的V型10汽缸2行程气冷式柴油引擎和90式坦克的V型10汽缸2行程水冷式柴油引擎,10式坦克采用的是更小型[注 1]、更轻量化的V型8汽缸4行程水冷式柴油引擎[13]:25,其汽缸顶部采用陶瓷,具有功率大、副件少与结构紧凑等特点[13]:25,也较此前设计提高了动力系统燃油效率和降低黑烟排放,其最大输出功率为1200马力(2300转/分时),推重比为每公吨27马力,较90式坦克来得低,后者引擎最大出力为1500马力,车重50吨,推重比每公吨30马力[1]:447。除此之外,10式坦克有着较90式坦克更低的燃油消耗量,其携带的燃料也自90式坦克的1100升降为880升,其省下的多余空间更有助于坦克的小型化和轻量化[1]:447。在公路上,10式坦克的最高行进速度可达时速70公里,与90式坦克相等,但其倒车行驶时也保有70公里的速度,而90式坦克就仅有50公里[6],10式坦克的回转空间半径仅为90式坦克的一半[1]:447,越野能力也较后者为高[7]:13

变速器方面,10式坦克采用油压无段变速箱,是世界上第一种将其引用于主战坦克者[6],得以在不受引擎转速影响下任意设定、变更输出轴的转速,使传递至主动轮的功率在采用同等功率引擎情况下得到提高,这也使10式坦克虽然引擎功率比90式坦克低,但真正传递到主动轮上的功率反而比后者来得高[13]:26。另外为搭配无段变速系统和降低,10式采用新开发的双销式履带,宽度为580毫米,比90式坦克的620毫米还要窄[13]:26,其五对负重轮也较90式坦克的六对少,这点被认为是为了降低重量、生产成本以及奇数负重轮较偶数者有助于过弯[11]。悬吊装置方面,10式坦克采用和74式坦克相同的系统,油气压主动式悬吊装置,车身可前后左右上下作动[1]:447,并有助于控制主炮发射后引起的后座力[1]:444。10式坦克车身左后方还设有辅助动力系统,作为用于车上大量电器设备的电源,也有助于降低坦克燃油的消耗。主战坦克装设辅助动力系统是目前较新的设计趋势,如美军M1艾布兰主战坦克和改进型号M1A1为外装型辅助动力系统,至M1A2 SEP则改为内藏式,而豹2坦克要到A7+的型号才有此装置[6]

10式坦克的驾驶席位置与90式坦克相同,操纵杆类似于摩托车的车把式手柄,加速、刹车等操作皆无使用踏板。在关闭舱门的情况下,坦克乘员可透过舱门附近的三个潜望镜观察外部情况,车体前部与后部中央还装有2组摄影机和夜视装置,助于驾驶前行和倒车[15]:69

Remove ads

战略机动性

Thumb
正在运送74式坦克的73式特大型双轮拖车日语73式特大型セミトレーラ,该车最大载重量为40吨,10式可卸除4吨重的模块化装甲以符合其载重。

10式坦克的最大特征为其44吨的车重,较一般的第三代坦克低10吨以上,而若与美国的M1A型与M1A2 SEP型相比更是差了20吨[6]。此前的90式坦克已较西方国家的主战坦克轻10吨,但即便是如此重量在日本也是超出城市道路的限制,按照日本道路交通法日语道路交通法规定,90式坦克若要进行长距离移动,需以平板拖车将炮塔和车身份别运送,到达目的地后再以坦克回收车于野战条件下组装,基本上很难在北海道以外的地方装备和自由运用[9]:72

10式坦克则借由装甲材质、动力装置和整体设计的改良,减少了大约6吨的总重,使其能布署于本州、四国和九州等地,并不会对道路造成损坏,也能透过铁路运输。在道路运输上,10式坦克可采取和90式坦克相同,透过特大型搬运车日语特大型運搬車(载重50吨),也能在卸除4吨重的模块化装甲的情况下,同74式坦克以73式特大型双轮拖车日语73式特大型セミトレーラ(载重40吨)运送,然而这些装甲模组数量多,重量大,单凭人力完成装卸和运输颇为困难,需要吊车协助作业,另外模组装甲卸除后如何将其运输和保管又成新的问题,在坦克中队中能肩负此任务的3吨卡车数量并不充足,其本身任务也同样繁重[14]:24-25

根据防卫省一份2010年4月的报告指出,日本全国主要桥梁17920座中,44吨的10式坦克的桥梁通过率为84%,50吨的90式坦克则降到了65%,而60吨级的非日本主战坦克则仅有40%[16]:9

Remove ads

C4I系统

10式坦克是日本第一种装载C4I设备的坦克[9]:73。所谓的C4I为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s)、电脑(Computers)和情报(Intelligence),装备于坦克上可使其与多辆坦克进行情报传递,达成情报共享和资讯的指挥与控制功能[1]:448。10式坦克装载的是移动式战术级野外作战型C4I系统,即由日本东芝公司研制、于2007年开始采用的“坦克基层联队指挥控制系统”(戦車基幹連隊指揮統制システム[11][1]:449。这套系统与联队或大队指挥中心设置的中央处理装置联动,可由联队、大队、中队指挥中心使用笔记型电脑作为终端使用,中队以下单位则能透过便携式情报终端的功信设备连接[11][1]:449。透过这些终端,中队可随时保持与上一级作战指挥中心的联系,能迅速传达当前战术状况和上级作战意图[11]。另外也有资料指出,未来10式坦克的C4I系统得以从反坦克直升机部队日语対戦車ヘリコプター隊OH-1侦查直升机AH-64D武装直升机获取情报,更进一步即时取得战场环境资讯[6][17]:115

Remove ads

生产与服役

Thumb
参加第4师团创立61周年活动的西部方面队西部方面坦克队日语西部方面戦車隊所属10式坦克。

2002年,10式坦克正式进入开发阶段。2008年2月13日,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总部下属的陆上自卫队装备研究所正式方面公开报导10式坦克原型车,包括公布性能诸元、炮塔内部照片、行进、实弹射击等影像。2009年年底,10式坦克开发阶段结束。2010年6月14日,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日语陸上自衛隊富士学校公开进行10式坦克原型车发布会[1]:442-443

日本最初的2010年预算采购案计划第一批次首先购买58辆10式坦克,并分作2011年至2014年进行采购,平均每年14.5辆[1]:449。然而由于日本政权更易,新政府将重新制定防卫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配置计划,进而导致第一批次的采购计划遭到中止,最终仅订购了13辆10式坦克[18],总建造成本为124亿日元[1]:449。至2015年初,日本已生产了66辆10式坦克[19]

下列单位装备或保有10式坦克:

有些媒体评论10式坦克是日本近期推行海外用兵所研制的产物,指若以介入海外高度危险的非常规战场英语Unconventional warfare,可能面临诸如路边炸弹火箭推进榴弹等武器的威胁,单凭轻型轮式车辆无力应对,而现役的90式坦克又过于笨重不便运输,因此重量轻、火力更强、资讯化作战能力高、更适合与美军于海外联合作战的10式坦克是更佳的选择[7]:13[26]。除此之外,由于日本在2014年4月对“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7]:13,使10式坦克成了日本史上第一种可能出口的坦克,但就性能面上能胜过服役时间长、久经考验的豹2型坦克与M1艾布兰主战坦克的优势不多,在海外成功推广的可能性极低,这也决定了日本日后是否继续投入巨额经费研发国产坦克[27]

更多信息 年份, 合计 ...

衍生车型

10式坦克的底盘被用于制造了11式装甲抢修车日语11式装軌車回収車,其回收性能估计在78式坦克回收车之上,90式坦克回收车之下[43][8]:251-252,是目前10式坦克唯一的衍生车型[12]

历代日本主战坦克比较

更多信息 10式坦克, 90式坦克 ...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注解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