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689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68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Remove ads

1689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教宗意诺增爵十一世逝世后举行,这场选举秘密会议最后由伯多禄·未图·奥托博尼枢机当选成为教宗亚历山大八世。这场选举秘密会议有一些人数较少的阵营因势力不足而结盟;“热诚派英语Zelanti”亦在这场选举秘密会议冒起,成为一股政治力量。得到各世俗君主认可的奥托博尼最后在各枢机一致投票支持下当选成为教宗,他亦成为超过200年来首位出身威尼斯的教宗。

事实速览 1689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日期与地点 ...
Remove ads

背景

教宗意诺增爵十一世在位期间要面对的一个核心政治问题是教宗与法国君主在“归化权英语Droit de régale”的议题上争持不下,法国君主称有权在一个教区进入教座出缺至新主教就职这段日子期间将上缴教区的费用归为己有。[2]意诺增爵十一世为谴责这种做法而颁布了一封教宗诏书;法国因此于1682年召开神职人员会议,维护君主的“归化权”。意诺增爵十一世于是拒绝任命法国的主教,此举令法国于1688年的时候有35个教区出现教座出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及后透过攻占位于教宗国阿维尼翁来回应。[3]

意诺增爵十一世在当选教宗后5年(1681年)才擢升第一批枢机,当时他擢升了16位意大利枢机。由于枢机团内非意大利枢机的数量少,信奉天主教的各君主感到愤怒。他于1686年再度擢升27位新枢机,当中包括一位法国枢机和11位非意大利枢机。[2]意诺增爵十一世任内有43人获擢升枢机,同时亦有52位枢机离世。[4]意诺增爵十一世于1689年8月12日离世[3],遗体于翌日运回梵蒂冈[1]。他的葬礼于8月14日至23日期间举行,为期9天。[1]枢机团在意诺增爵十一世离世的时候有8个空缺。[3]根据教宗额我略十五世于1621年颁布的规定,一个人如要当选教宗需要得到最少三分之二的枢机选举人支持。[5]选举秘密会议于1689年8月23日开始,但是首轮有效投票因法国的各枢机迟到而延迟一个月进行。[6]法国的各枢机于9月23日到达罗马并于4日后参加选举秘密会议。[7]

Remove ads

枢机选举人

出席的枢机选举人

参与这场选举秘密会议的枢机选举人共有51人,当中包括6位主教级枢机、33位司铎级枢机和12位执事级枢机。在这51人中,有26位、10位、8位、4位和3位枢机分别由教宗意诺增爵十一世克勉十世亚历山大七世意诺增爵十世克勉九世擢升。

更多信息 姓名, 所属国家/地区 ...
Remove ads

缺席的枢机选举人

缺席这场选举秘密会议的枢机选举人共有9人,9人均是司铎级枢机。9位枢机中有8位均由意诺增爵十一世擢升,剩余的一位则由克勉九世擢升。

更多信息 姓名, 所属国家/地区 ...
Remove ads

选举秘密会议开始

这场选举秘密会议共有51位枢机选举人出席。[注 3][27]佛雷德利·保加拿(Frederic Baumgartner)认为参与选举秘密会议的53位枢机中有7人来自意大利以外地区,17人来自教宗国教宗意诺增爵十一世擢升的各枢机整体上并没有加入任何一个世俗君主的阵营,故此隶属法国和哈布斯堡王朝阵营的枢机分别只有5人和7人。另一阵营“飞行小组英语Squadrone Volante”因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德乔·阿佐利诺英语Decio Azzolino离世而无法影响选情。由9位枢机组成的“热诚派英语Zelanti”阵营在这场选举中冒起,他们认为要让一位“最佳人选出任教宗”并觉得政治联系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最佳人选。[28]

方济各·玛丽亚·德·美第奇英语Francesco Maria de' Medici, Duke of Rovere and Montefeltro领导西班牙阵营,里纳尔多·埃斯特则领导法国阵营。弗拉维·基吉英语Flavio Chigi (1631–1693)帕卢佐·帕卢齐·阿尔蒂耶里·德利·阿尔贝尔托尼英语Paluzzo Paluzzi Altieri degli Albertoni原本各自领导自己的阵营但因两派因为人数不足而结盟,他们之后加入本笃·潘菲利英语Benedetto Pamphili和美第奇的派系。埃斯特、绍讷公爵英语Duke of Chaulnes查尔斯·德阿尔伯特·德艾利英语Charles d'Albert d'Ailly托尔西侯爵约翰·科尔伯尔特英语Jean-Baptiste Colbert, Marquess of Torcy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提供有关这场选举秘密会议的意见。美第奇和卢伊斯·弗兰西斯科·德·拉·塞尔达英语Luis Francisco de la Cerda则出任西班牙驻圣座大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因不同意让美第奇代表他而派出列支敦士登亲王安东·弗洛里安前往选举会场作为他的代表。[29]弗洛里安和德艾利分别于9月29日和10月2日到达选举场地的门前。[30]

雷蒙·卡皮祖基英语Raimondo Capizucchi额我略·巴尔巴里戈英语Gregorio Barbarigo在选举秘密会议初期被视为有机会当选教宗的人,但两人均未能当选。外界流传巴尔巴里戈已于9月20日当选教宗的传闻,但是后来有报导说他要求各枢机不要投票给他。[31]

Remove ads

选出新教宗及加冕

Thumb
教皇亚历山八世肖像 – 17世纪罗马画派

伯多禄·未图·奥托博尼枢机自选举秘密会议开始就被视为接任教宗的最佳人选。由于身为威尼斯人的奥托博尼有敌人,故此支持他的枢机为了让他当选教宗而谨慎行事。“热诚派英语Zelanti”和弗拉维·基吉英语Flavio Chigi (1631–1693)均支持他成为下任教宗,基吉亦成功说服方济各·玛丽亚·德·美第奇英语Francesco Maria de' Medici, Duke of Rovere and Montefeltro帕卢佐·帕卢齐·阿尔蒂耶里·德利·阿尔贝尔托尼英语Paluzzo Paluzzi Altieri degli Albertoni支持奥托博尼。利奥波德一世路易十四本来反对奥托博尼成为下任教宗,但两人后来均同意让他当选教宗。[30]他的支持者承诺奥托博尼会任命那些教宗意诺增爵十一世拒绝任命的法国主教,这番承诺令奥托博尼可以当选教宗。奥托博尼在宗座从缺之时已经79岁,这亦是令他突围而出当选的原因。[6]

1689年10月6日,49位枢机选举人一致投票支持奥托博尼出任教宗。[6]奥托博尼是超过200年来首位出身威尼斯的教宗。[32]由于基吉协助他当选,他称呼自己为“亚历山大”以纪念基吉的叔叔教宗亚历山大七世。他选择这个名号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敬仰受威尼斯人欢迎的教宗亚历山大三世。他在选择“亚历山大”为自己的名号之前原本考虑选择“乌尔巴诺”为名号,纪念提携他的教宗乌尔巴诺八世[33]亚历山大八世当选后10天接受加冕英语Papal coronation并于同年10月28日到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就任罗马主教。[1]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