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

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
Remove ads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是一起发生于1935年(昭和10年)4月21日清晨6时2分16秒的地震,其里氏震级为7.1,震中位于台湾台中市北北东30千米处的大安溪中游。因其震中位于今苗栗县三义乡鲤鱼潭水库关刀山一带,又名关刀山地震三义大地震;又因内埔屯子脚(旧称“墩仔脚”,今台中市后里区)及清水街(今台中市清水区)一带灾情最为惨重,又名后里大地震清水大地震屯子脚大地震墩仔脚大地震[1]该地震有感区域几乎遍布台湾全岛[2],并造成新竹州台中州(约今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一带)3,276人死亡,12,053人受伤[1],房屋全倒达17,907户,半倒则有36,781户,是自1906年梅山地震后再度重创台湾的地震,也是台湾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自然灾害[1][2]。之后台湾总督府设置“震灾地复兴委员会”(依昭和10年4月29日训令第25号)推动灾后复兴事业,并陆续于新竹、大武、新港(成功)、宜兰等地设立地震观察站,以增强对地震的观测与了解。

事实速览 日期, 发生时间 ...
Thumb
地震后的街景
Thumb
地震后,日本帝国海军马公要港部官兵于苗栗郡铜锣庄发放物资给予灾民
Remove ads

地质背景

新竹台中地震造成苗栗及台中三条之间长度分别为12千米、5千米及14千米的地表破裂[3],属于破坏性大的浅层地震[4],主要发生于狮潭断层屯子脚断层两条地震断层,其中狮潭断层位于新竹州大湖郡狮潭庄(今苗栗县狮潭乡竹木村)向北延伸至今天的三湾乡大河村,长约12千米,为逆移断层,地震时造成最大地表垂直抬升量约3米。而屯子脚断层位在台中州丰原郡内埔庄(今台中市后里区),向西南延伸经内埔至清泉岗,长约14千米,为右移断层,地震时最大右移量约1.5米[2]

受灾情况

新竹台中地震之受害总面积达315平方千米,受害地区为新竹州台中州,灾情最惨重的区域包括新竹州的竹东竹南苗栗大湖各郡,与台中州的东势丰原大甲各郡[5]。其中又以丰原郡内埔庄神冈庄大甲郡清水街,及新竹州苗栗郡铜锣庄公馆庄竹南郡南庄三湾庄等地受灾最为严重[6]。学者分析,新竹州(当时行政区包括桃、竹、苗三县市)全倒房屋是台中州(当时行政区包括中、彰、投三县市)的二倍,但死亡人数是台中州的四分之三,主要原因是地震发生在星期日早上六点零二分,新竹州主要灾区以客家人务农为主,生活习惯是早睡早起,地震发生时许多人已在田地或其他场所工作;台中州主要灾区以鹤佬人从商的居多数,有交际应酬的习惯造成较晚睡而晚起,地震时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7]。严重度以今台中市后里区最为严重。

曾任职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牛骂头文化协进会理事长徐毅振进一步运用《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调查资料结合广泛田野调查,发现台中州也有房屋全倒率极高但死亡率低的聚落,新竹州也有高死亡率的聚落(例如今苗栗县公馆乡老鸡笼、铜锣乡石围墙等聚落),且受灾严重的区域几乎都是农业聚落。调查结果发现不同产业生活型态、以及意外的妈祖进香绕境活动,更可能是灾情细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8]

更多信息 州, 郡/市 ...
Remove ads

伤亡

地震共造成3,276人死亡,受伤者则有11,976人,死伤者共计15,228人。死者中,属于内地(日本)人者有8人,来自中华民国者有17人,其余则皆为台湾本岛人[10]

建筑受损

灾后针对“家屋”受损的统计显示地震共造成住家全坏17,927户、半坏11,446户、大破9,836户、小破15,583户。合计受害共54,792户。非住家方面则有6,893栋损坏。至于公共建物如学校与庙宇、公司等,则有共153栋全坏、64栋半坏。其中含学校25栋全坏、10栋半坏;街庄役场也有6栋全坏[10]

宗教设施受损

Thumb
石围墙遗址

1935年4月21日关刀山地震,苗栗的狮头山劝化堂、开善寺、辅天宫、南庄永昌宫、三湾五谷宫、小南埔崇圣宫、头份义民庙竹南中港妈祖庙等倒毁,因本次大地震使苗栗山区所遗留古屋甚少[11]

工商业损失

商家方面,新竹州各地损失共计约1,316,362圆、台中州约63,478圆。制帽业在新竹州的损失约40,566圆、在台中州约15,680圆。茶业方面,包括品质下降在内,共损失约783,425圆。蚕业损失则包括蚕室约33,965圆与蚕具约19,125圆。制糖业损失换算金额约270,000圆。此外,产业组合、矿产、保险会社等部门也有所损失[10]

交通

纵贯线台中线的铁路线、桥梁与隧道皆有损坏,并导致列车停驶。大安驿(今泰安车站)木造站房毁损,其中包括后里与大安间的隧道崩塌。纵贯道路约有10处损坏,损失金额估计1,495圆;同时桥梁13处受损,估计损失13,599圆[10]

位于大安溪处的大安溪铁桥受震灾波及,导致桥梁、铁轨损毁至钜,桥墩也被震损停用直至1938年修复完成。[12](p. 300)[13]。位于另位于苗栗郡三叉庄鱼藤坪鱼藤坪桥则在震灾中发生崩塌,基础墙体出现多条垂直裂缝与众多细小龟裂,桥体裂隙纵横交错。由于原有砖拱桥结构本身不具抗震能力,且南北两端均为急弯弯道,修复工程难度极高。因此,震灾复兴事务所决议放弃修复原桥,改于原址西侧约80米处兴建新桥,即今日的鱼藤坪铁桥[14][15]

Remove ads

救灾

Thumb
清水街的赤十字救护班。

总督府、台湾各地的卫生机关,以及陆军海军皆投入震灾救护,同时飞行第8战队也受命执行飞行侦察。一些公私立团体,如赤十字社的本部与台湾支部等,也在震灾后成立救护班。另外,还有地方上消防组、壮丁团、保甲、青年团、在乡军人、方面委员等参与救难。

捐款

至1936年3月31日止,赈灾所收受的义捐金含利息共有1,747,821.2圆(当时的日圆)。其中包括台湾岛内机构,以及来自满洲国中国南洋印度欧洲北美南美等国外地区;和来自日本本土各地的援助,其中东京府共捐有539,885.38圆。昭和天皇亦取出私金十万円赈恤灾民。[来源请求]

余震

主震后30日间之余震计180次,有感余震计65次。

  • 4月21日午前6时26分,中港溪中游三湾附近
  • 5月5日午前7时2分,后龙溪中游公馆附近
  • 5月30日午前3时43分,大肚溪中游
  • 6月7日午前10时51分,梧栖附近
  • 7月17日午前0时19分,发生于竹南、苗栗后龙溪河口附近,里氏震级6.0,除苗栗郡罹难12人、受伤170人及竹南郡罹难32人、受伤222人外,其他地区并未发生伤亡事件。

影响

Thumb
纵贯线“鱼藤坪桥”在震后,成了鱼藤坪断桥,2003年列为古迹保存

该次地震震毁了最后一任岸里社总通事潘永安的宅第(今台中市丰原区),发现一批乾隆年间的社务文书,史称《岸里文书[16]

地震之后,台湾更重视地震与气象观测,为此添购更多的地震仪器,并增设测候所观测余震,促使台湾在地震测报技术上有长足的进步[2]

震灾纪念碑

目前,苗栗县境内仍保存7座纪念碑、台中市仍保存四座,分别为下列名单:

名单 图像 年份 地点
新竹州 竹南郡 大震灾大河底慰灵碑 昭和13(1938)年 苗栗县三湾乡大河村河底48号,大河派出所前空地左侧的牛樟树旁
苗栗郡 大震灾石围墙庄殉难纪念碑 昭和10(1935)年5月18日 苗栗县公馆乡石墙村176号的民宅宅前
大震灾公馆庄殉难者记念碑 昭和10(1935)年 苗栗县公馆乡大坑村行修寺北侧
大震灾鸡隆庄殉难者慰灵碑 昭和10(1935)年 苗栗县铜锣乡兴隆村102号民宅左侧空地
大震灾铜锣庄遭难者慰灵碑 昭和10(1935)年 苗栗县铜锣乡复兴村复兴路2之1号
大湖郡 大震灾狮潭庄殉难者慰灵碑 昭和10(1935)年 苗栗县狮潭乡狮潭村公墓内
大湖震灾记念塔 昭和11(1936)年4月21日 苗栗县大湖乡大寮村龟山1号法宝寺之右侧便道后方菜园及竹林处
台中州 丰原郡 大震灾神冈庄殉难者追悼碑 昭和11(1936)年 台中市神冈区神冈路2号
大震灾内埔庄殉难者追悼碑 昭和11(1936)年 台中市后里区信德路(后里区公所后方)
台中线震灾复兴纪念碑 昭和13(1938)年7月 台中市后里区泰安里福兴路52号
大甲郡 清水街震灾纪念碑 昭和11(1936)年 台中市清水区鳌峰里大街路130号对面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