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3年广州地铁诬陷“偷拍”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3年广州地铁诬陷“偷拍”事件
Remove ads

广州地铁被诬陷“偷拍”事件,媒体称为地铁“偷拍”事件[1][2]张薇事件[3],发生于2023年6月,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3]张薇在广州地铁污蔑一名56岁男子“偷拍”她[4],张薇在该男子自证偷拍行为以及警方调解后,在网络发布未经马赛克处理拍摄男子容貌的視頻版本,并发表相关争论性言论,后引发的被广泛关注的事件。[5]

Thumb
张薇于2023年6月7日发出的文章截图
事实速览 张薇, 性别 ...

事件经过

地铁诬陷“偷拍”

2023年6月7日,张薇于广州地铁八号线车厢中怀疑正前方一位年长的、蹲在地上的男子拍摄自己,于是自己打开手机进行摄像,并要求该大叔打开手机相册供其检查,在检查后发现并没有偷拍她后说了一句“小心点,不要乱拍别人”。而后在警方的调节下,双方达成和解,且澄清该大叔并未偷拍。[6]

11时39分,张薇在明知该男子没有偷拍,并且已经达成和解的情况下,使用微博账号“注册不了张z”将该男子不打码的视频发于微博煽动舆论攻击该大叔,称其手法娴熟不是第一次作案,并表示“如果他真的没有偷拍,那他为什么不为自己发声?就算我夸大其词了,他又损失了什么呢?”,“难道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我就不用去维权了吗?”。除部分赞同外,引发网友对她过度维权的质疑。[7][8]

事件发酵

2023年6月9日,广州地铁工作人员回应《中国新闻周刊》,警方已经介入处理,双方当事人和解且澄清该大叔并未偷拍[9]。9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微博帐号消息,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回应称此事已经在调查,具体情况等待稍后官方通知。《环球时报》新媒体腾讯网账号指事件发醇的时间点在9日下午。而在当时,张薇所发微博已删除[a][10]

6月9日,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微博帐号进行了一项网络投票,在超过两万名投票者中,有1.9万投票者认为张薇做法“维权过度,伤害了无辜大叔”,超1400名投票者认为不好评价,仅五百多名投票者认为属于“正常维权,安全意识很高”[10]

2023年6月9日下午,广州地铁工作人员回应中国新闻周刊,当时警方已介入处理,因为是误会,双方当时已经和解。且澄清该大叔并未偷拍。但张薇在事后和解且无相关证据的情况下,仍然将大叔的视频不加以打码处理发布在公共网络上并配文“猥琐男”等字眼发布在微博平台。众多网友认为张薇的所作所为已经涉及了恶意网暴行为。[11]

男子儿子在网络上看到造谣

2023年6月10日,男子的儿子邓某得知父亲被张薇在网络曝光[7]。因为该大叔没有上网的习惯,所以不知道在当场和解并澄清的情况下,张薇把他未打码视频发在网络进行网爆。10号晚间,由于该事件巨大的曝光量,大叔儿子邓某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攻击其父,并且曝光其父视频,让他心态气愤。[12]

鹭江站派出所调解

2023年6月11日,邓某接受采访时说,父亲是农民工,当天是因为工地下雨没干活,所以想在广州转转,没想到坐地铁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这件事。目前自己也联系不到发布视频的女子,他希望该女子能够公开道歉,“这个事情在网上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我们希望她能站出来公开道歉,否则我们会起诉她[7]”。

6月11日,大叔在儿子邓某的陪同下,在广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鹭江站派出所[b]报警。当天下午,张薇得知大叔报警后,从东莞赶到广州鹭江站派出所,与大叔一家沟通协商。张薇表示,之前乘坐地铁时曾被盯着看过但不敢发声,这次发声却造成了误会。她说“我没想到这么多人转发这个视频,看到被转发后特别害怕有人网暴我或者阿叔,我就把视频关了。”“对不起,请你再给我一个机会。”17时许,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张薇将在网上发布公开道歉信。19点41分,张薇在微博发布道歉博文[13][7]

6月11日,大叔儿子邓某在调解后接受采访时说,“在派出所她一直在哭,在那哭了一下午,我们看着也不好受。”张薇哭着说学校准备开除她,希望能够取得邓先生和父亲的谅解。“她还是名学生,公开道歉就好,不想影响她太多。”“她是大学生,我们是农民工,她的文化水平比我们高,犯了错我们应该给她一次机会。她(考上大学)不容易,希望学校不要开除她。”自己家只需要她能够在网上公开道歉就行,并不想让她退学或者赔偿,“有好多律师联系我们说可以免费帮我们起诉,但是我觉得不想再起诉她了,我们跟她说了只要道歉我们还会谅解,给她一次机会。”[7]

Remove ads

匿名网友对张薇的其他指控

校园霸凌

2023年6月13日上午10点2分,自称张薇高中(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校)同学、宿舍室友的一名微博网友“@玛格丽特别放盐”发文称,2014年遭到张薇长期校园霸凌重度抑郁,最严重的一次张薇联合她人把她拉进厕所辱骂和殴打,当时大量的人在围观。@玛格丽特别放盐 求助学校和老师后,学校为了息事宁人对两人给予警告处分,但没有记入个人档案[14][5]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校工作人员回应《中国新闻周刊》,将了解情况后作出答复[15][16]。网友在相关微博下at张薇,张薇微博对此未回应。

6月13日,自称张薇本科(河南大学)同学的一名微博网友提出类似指控。随后,自称张薇本科同学的另一名网友转发该微博,表示可以作证[5]

6月14日23时15分,微博网友“@玛格丽特别放盐”再度发文回应,称“并不想声讨任何”,并表示“如果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我全力配合,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怕给妈妈惹事的小孩子了”。恳请大家不要把矛头对准学校,自己也是教育工作者,出于对同行的理解,以及教诲之恩无以为报,人不能忘本[14]

Remove ads

学术不端

除指控张薇进行校园霸凌外,陆续有匿名网友曝光张薇本科推荐免试研究生不端(四川大学否认[1][17])、学术论文屡次挂名、硕士阶段旷课[5]

其它事件

除上述事件外,有自称张薇前男友的匿名网友曝光张薇私生活混乱。多名自称张薇父母、朋友的匿名网友公开发言,并放出真假不明的聊天记录截图[5]

南方周末》、6月21日报道中,记者联系校园霸凌、学术不端等指控信息发布源头,均没有回复。报道指,其中一部分信息被大量传播、二次加工,已无法检索到初始信源。张薇“本人的声音,也从互联网上消失了。”[5]

张薇多所母校的回应

南方周末》、6月21日报道中,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校回复媒体,将会去了解张薇校园霸凌情况,但没有后续;河南大学紧急删除官网中含有“张薇”字眼的所有推送内容;四川大学公开称将会依规惩处张薇。南方周末记者先后于6月14日、19日两次拨打四川大学研工部电话,对方均称“事件正在调查中,其他不便透露”[5]

微博对违规用户的处理

2023年6月14日23时50分许,微博帐号“@微博管理员”发布通报称,针对本次事件中,少部分言论违规微博用户进行禁言7天至永久禁言的处置。违规言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网络暴力,恶意侮辱谩骂、“人肉”当事人等;二是挑动群体对立,如煽动性别对立、挑动群体矛盾等;三是散布谣言,如“英国驻华使馆微博帐号关注事件当事人张薇”等;四是,恶意引战攻击党媒、央媒[c][18]

四川大学对张薇的处理

2023年6月21日15时51分,四川大学微博发布通报[2],依据《四川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给予张薇留校察看处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给予张薇留党察看处分。同时,学校对张薇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接收过程进行核查,未发现违反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的情形[1][17]

张薇没有回复《南方周末》发送的采访请求。她已将自己在各个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的内容全部删除,仅剩微博上6月11日的道歉声明[5]

事件当事人

南方周末》、6月21日报道指,6月11日大叔儿子邓某接受采访后,大叔的网络身份标签为“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张薇的网络身份标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生”[5]

事件发生后,网友“人肉”出张薇过往经历。她是在河南大学就读本科,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荣获多个省级、校级荣誉奖项。2022年,张薇通过推荐免试研究生进入四川大学。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心理学作家唐映红总结,张薇是“是按照精英路线来培养的,加之她表现出傲慢的心态,透露出一副小官僚做派,其实大家对这种处于特权阶层的人没有太大好感。”唐映红认为,本次事件中,大众的心理图式就是:张薇身上集结了所有的恶,是一个标准的坏人。[5]

当事双方网络形象转换中,事件走向由最初“女性抵制偷拍”,演变成“精英欺负农民”,即“一个擅长使用社交平台制造话题的名牌大学研究生,在网上挑起争端,侮辱一个农民工大叔”。而唐映红指出,性别、贫富、权力三方面矛盾,本就是中国大陆网络舆论的“流量密码”,本次事件恰巧“击中上述前两个流量密码[5]”。

争议

大叔拍摄地铁车厢内照片

事发后,网友根据张薇拍摄的视频发现,翻阅大叔手机时,他确实拍摄地铁车厢内部照片。6月11日,《红星新闻》采访大叔儿子邓某,邓某称父亲很少乘坐地铁,照片系过去拍摄,“他搭地铁很少搭,他就拍地铁人多[7]。”《红星新闻》报道视频中,双方对话如下[19]

邓某:(道歉信)她当面写了。我们在派出所刚出来。她这边准备公开道歉,我们也不追究她了。

记者:就是说看到手机,当时翻相册的时候确实有几张照片。那些照片是什么?

邓某:那个照片是他以前拍的,搭地铁很少搭嘛。他就拍的地铁人多。这是之前拍的。如果照片(这次)的话就不得了了。

事件热议和掩盖社会问题的质疑

事件发生后,随即引起舆论热议,中国大陆舆论主流声音支持严惩张薇。2023年6月11日晚,张薇在微博发布道歉全文,一度冲至热搜第一[7]。《美国之音》报道提及,张薇道歉后,仅在微博上有影响力的爱国大V、军事大V等[d]就对张薇进行了轮番批判。但是可以看到包括女性在内大量各领域大V参与批评,批评的主要内容是道歉说谎、缺乏诚意等[来源请求]。《美国之音》指,在中国网络审查的背景下,与之相对,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对中国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偷拍,特别是针对女性的偷拍产业链讨论则受到压制。《美国之音》等媒体认为,中国大陆网络舆论中,有网络审查管理方利用本次事件掩盖BBC露揭中国偷拍产业链视频的质疑[3][20]

事发同一时间段,英国媒体BBC拍摄、与中国偷拍产业链相关的视频《贩卖性暴力:揭露性侵視頻网站的幕后主谋》引起中国网友关注。微博有关于该视频的讨论词条——“BBC卧底记者扒出经营偷拍视频团伙”。该词条在微博热搜上短暂地出现不到三小时后,被限流。之后搜索该词条,出现结果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该话题内容未予显示”。微博博主发布BBC视频关键内容,获得关注,但很快无法查看。《美国之音》提及此后,微博关于“偷拍”的话题多与本次事件相关。网络讨论中,当评论者提到女生被性骚扰时,被认为是“跟张薇是一边的,是想给张薇脱罪”。小红书博主制作视频披露偷拍专用App如何隐藏偷拍行为。视频评论中,女性网友表达对本次事件上热搜的不满,质问更为广泛的男性偷拍女性事件为何没有上热搜的待遇。有用本次事件掩盖中国社会偷拍问题的质疑[20][3]。同时,BBC视频报道提及偷拍视频拍摄地亦涉及本次事件最初的发生地——广州地铁[20]

网络舆论对处理张薇的述求

事发后,有观点认为张薇在6月11日道歉、双方和解后,就与大众舆论无关[20],但网络舆论中存在,要求张薇的母校四川大学和实习公司腾讯对她进行开除处理的观点[3]。根据相关报道,最迟6月17日之前,腾讯已解除与张薇的实习合同[20]。而要求开除张薇学籍党籍的依据为《四川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四川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第二章“违纪行为与处分”第五条规定,学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其中包括“(七)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第七条规定,违反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分,其中包括“(三)利用网络公然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进行诽谤的,给予严重警告直至留校察看处分”[3]。但四川大学起始并未做出正面直接回应,立即关闭微博评论区。不久,相关热搜纷纷被撤下,仅有百度贴吧保留其热搜话题。部分讨论此话题的内容被强制删除或隐藏。

四川大学处理结果颇受商榷

四川大学最终在2023年6月21日给予张薇留校查看和留党查看的处分后,引发争议。《中新网》采访某位律师,律师表示基本上已是开除学籍开除党籍之外的顶格处分[2]。有网友认为处罚结果过轻、不能服众,有网友认为,张薇已经取得当事人谅解,对其来说最重的后果是“社会性死亡[21]。《长江日报》对此事评论,“川大对张某的调查显得失焦且碎片化”[22]。明确且尖锐地指出四川大学回避网民关注的焦点,避重就轻,通过拖延时间减弱群众对此事件的关注,进行“冷处理”愚弄大众。

6月25日,一家北京律师事务所发布通告称四川大学对张薇处理不当,由此认为该校毕业生品质难以信服,将不再招聘四川大学毕业生。《上游新闻》评论认为,该律所“公开表态理应谨言慎行,不应助长舆论对个体的不当行为穷追不舍,更不应引导舆论将对个体的不满上升到整个群体,波及无辜的人[21]。”

相关评论

  • 央视原评论员、记者王志安认为,这一事件在网上发酵与公众不满中共党员有一定关系。[23][重要吗?]
  • 胡锡进多次发微博主张原谅张薇,“她在自己意识到大叔应该没有拍什么的情况下仍选择曝光诋毁大叔,称对方为‘猥琐老头’,明显欺负人了,所以引发网上众怒”,“正如邓先生所说,她毕竟还是学生,这次的犯错对她冲击很大,足以成为她的重大教训,人在这种时候通常都是会懊悔的。”[24][重要吗?]
  • 三立新闻网
    • 李育道:这种通过曝光他人的新型霸凌,需要认真对待。总想通过网络暴力制裁别人,是一种畸形心态。且往往一发不可收拾,直接毁了一个人。[25]
  • 2023年6月21日《南方周末》报道
    • 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网暴学者姜方炳观点:[5]
      • “一般网民都有是非判断,心中有一杆秤。在这起网暴事件中,我相信一些网民是看不下去了。”这种社会公正观,贯穿了这起事件的全过程。
      • 在此次“地铁偷拍”事件中,如果当事男子家属前期不追究张薇的责任,当事男子的名誉就很可能会永远定格在“偷拍的色狼”的标签上。“这件事一旦上网,即使你去道歉,对当事人的名誉伤害已既成事实,很难完全恢复,对心理的伤害更难以恢复。”
      • “在‘流量为王’的发展形势下,网络流量成了很多人的价值标尺、利益之源。当一起网络事件成为全民热点之后,很多人会借此炒作,带流量、蹭热点,或有其他目的,导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姜方炳说,目前的网暴已经超出张薇犯错应当承担的惩罚范围,有悖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