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氨基水杨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4-氨基水杨酸 (英语:4-Aminosalicylic acid,也称为对氨基水杨酸 (英语:para-aminosalicylic acid,简称PAS)),以Paser等品牌于市面销售,是一种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2]特别是将它与其他结核病管理药物共同使用,以治疗具抗药性的活动性结核病。[3]它也被用作二线药物,替代柳氮磺吡啶,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症等罹患炎症性肠病的患者。[3]此药物系透过口服的方式给药。[3]
![]() | |
![]() | |
临床资料 | |
---|---|
商品名 | Paser、Granupas及其他 |
AHFS/Drugs.com | Monograph |
核准状况 | |
给药途径 | 口服给药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药物动力学数据 | |
血浆蛋白结合率 | 50–60% |
药物代谢 | 肝脏 |
排泄途径 | 肾脏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65-49-6 ![]()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NIAID ChemDB | |
PDB配体ID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557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7H7NO3 |
摩尔质量 | 153.14 g·mol−1 |
3D模型(JSmol) | |
熔点 | 150.5 °C(302.9 °F) |
| |
|
使用此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腹痛和腹泻。[3]其他副作用可能有肝炎和过敏反应。[3]不建议处于慢性肾脏病末期的患者使用。[3]虽然个体于怀孕期间使用似乎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但尚未对该族群做过充分研究。 [3]4-氨基水杨酸被认为是透过阻断细菌制造叶酸的功能来发挥作用。[3]
4-氨基水杨酸于1902年首次被合成,并于1940年代早期开始进入医疗用途。[4]它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之中。[5]
医疗用途
此药物在美国是与其他活性药物合并使用以治疗结核病。[7]
在欧盟,此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患有多重抗药性结核病的成人和年龄在28天以上的儿童,前提是其他不含此药物的疗法已不可用,原因可能是疾病对原有疗法有抗药性,也可能是原有疗法会造成副作用。[6]
4-氨基水杨酸于1944年被尝试用于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用途(参见本文历史一节)。此药物是继链霉素之后,第二种能有效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在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问世之前,4-氨基水杨酸是结核病标准治疗法中所用的一种药物。[8]
但4-氨基水杨酸药效不如目前治疗结核病的五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且成本较高,但对治疗抗多药性结核病仍有其功效。[9]4-氨基水杨酸通常均为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合并使用。[10]
治疗结核病时所使用的剂量为150毫克/公斤/天,每日分2至4次服用,因此成人的常用剂量约为每天服用4次,每次剂量为2至4克。在美国,此药物由药厂Jacobus Pharmaceutical销售,商品名称为"Paser",4克一包,颗粒状,属缓释型。此药物应与酸性食物或饮料(柳橙汁、苹果汁或番茄汁)配合服用。 [11]4-氨基水杨酸曾经与异烟肼组成复方药物形式贩售,当时的商品名为Pasinah[12]或是Pycamisan 33。[13]
4-氨基水杨酸于1994年6月在美国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医疗用途,并于2014年4月在欧盟获得批准用于医疗用途。[14][6]
4-氨基水杨酸也曾被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症),[15]但其目前已被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嗪等其他药物所取代。
4-氨基水杨酸已被研究用于排除人体内锰的螯合疗法,有项历经17年的追踪研究显示它可能优于其他螯合方案(例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的)。[16]
副作用
此药物常会引发消化道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可使用延迟释放制剂以克服此种问题。[17]此药物也是引发使用者发生肝炎的一个原因。有葡萄糖-6-磷酸去氢酶缺乏症的患者应避免服用此类氨基水杨酸,因为其会导致溶血反应。[18]此药物也会产生甲状腺肿的副作用,因为其会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19]
与其他药物发生交互作用的情况包括与苯妥英一起服用时,会将体内苯妥英水平升高,与利福平一起服用时,个体血液中的利福平浓度会下降约一半。[20]
FDA将4-氨基水杨酸归类为妊娠C类,表示尚不清楚此药物是否会对胎儿造成伤害。[1]
药理学
4-氨基水杨酸已被证明是种前药,透过二氢蝶酸合成酶(DHPS)和二氢叶酸合成酶(DHFS) 掺入叶酸途径,生成羟基二氢叶酸( (Hydroxy-H2Pte和Hydroxy-H2PteGlu))抗代谢物,与二氢叶酸竞争二氢叶酸还原酶 (DHFR) 的结合位点。 Hydroxy-H2PteGlu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后将阻断酵素活性。[22]
一些研究显示4-氨基水杨酸的主要抗结核作用是透过破坏叶酸代谢途径来达成。[23]
医界最初认为对4-氨基水杨酸的抗药性来自于影响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突变,后来发现这是由影响二氢叶酸合成酶(DHFS)活性的突变所引起,而导致破坏叶酸代谢途径的作用无法发挥。[24]
历史
4-氨基水杨酸由Seidel和Bittner两位于1902年首次合成。[4]瑞典化学家越根·礼门在发现结核菌能大量代谢水杨酸后,重新发现这种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25]越根·礼门于1944年底首次尝试以4-氨基水杨酸作为口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第一位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情发生戏剧性好转,[26]而证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比链霉素更好,链霉素具有耳毒性,且结核菌很容易对其产生抗药性。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人员于1948年证明链霉素和4-氨基水杨酸联合治疗,比使用任何单一药物更为有效,并确立采联合治疗结核病的原则。[9][4]
其他名称
4-氨基水杨酸有许多名称,包括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minosalicylic acid和4-ASA等。[27]
参见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