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Groombridge 1618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格龙布里奇 1618是位于大熊座的一颗恒星。它的视星等为+6.6,处于或低于普通观察者肉眼可见恒星的阈值。它距离地球相对较近,距离为15.89光年(4.87光年)。这是一颗光谱类型为K7.5 Ve的主序星,质量仅为太阳的67% 。

事实速览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特性 ...
Remove ads

特性

Stephen Groombridge英语Stephen Groombridge

格龙布里奇 1618的恒星分类为K8V,这意味着它是一颗K型主序星,通过在其核心聚变氢来产生能量。它的质量是太阳的67%,半径是太阳的61%,[7] 但辐射的能量只有太阳的15%,可见光光谱中的能量也只有太阳的 4.6% 。恒星光球层的有效表面温度约为 4,000 K,呈现橙色。

它也是磁场强度为 750 G 的天龙座BY型变星[4]色球相对不活跃[12] 并产生可与太阳耀斑媲美的星斑。然而,像UV Ceti一样,它已被观察到作为耀星经历了光度的增加。a[5]

行星搜索

红外空间天文台对这颗恒星的过量红外辐射的搜索结果是否定的,这意味着格龙布里奇 1618附近没有碎片盘(例如织女星)。[13] 然而,使用赫雪尔太空望远镜进行的观测显示存在低温碎片盘。数据可以用温度低于 22 K 的粗糙、高反射性尘埃环模拟,环绕主恒星至少51个天文单位[9] 如果这颗星确实有伴星,天体测量测量结果似乎将 3-12 倍木星质量的上限置于这样一个假设的物体上(轨道周期在 5-50 年的范围内)。[14]

观测结果倾向于将周期为 122天的单个显著物体作为行星物体,其最小质量是木星的 4 倍。这颗候选行星从未得到证实,作者发现的信号可能是由于恒星年轻时的内在恒星活动。如果得到证实,这颗行星将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内。[15] [note 1]

2010 年使用配备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多镜面望远镜对该系统进行的检查未能检测到行星伴星。[17]

这颗恒星的宜居带定义为类地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区域,半径为0.26–0.56个天文单位,其中1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8]

根据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分析,这颗恒星是附近五颗K型恒星之一,属于类太阳恒星和M型恒星之间演化生命可能性的“最佳点”。[19]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