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歼-6

中国以米格-19为原型仿制的超音速战斗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歼-6
Remove ads

歼-6J-6),即歼击6型战斗机,前称59式战斗机,由沈阳飞机厂苏联米格-19为原型仿制。北约代号:Farmer。

事实速览 歼-6 J-6, 概况 ...

歼-6战机为中国自主生产第一代超音速战机,从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产,2010年6月12日,国产歼6飞机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

歼-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60至1970年代的主力,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机型,共生产了逾 5200 架,远超过该型飞机于其原型的苏联米格-19数量,该机同时出口到了许多国家。目前,中国已将歼-6改装成无人载具继续使用,惟数量不清。

Remove ads

历史

歼-6从1953年开始研制,代号“东风102”。50年代后期又从苏联进口了少量的米格-19,由于数量有限及使用超音速飞机的经验不足,所以米格-19基本上没有参加当时的战斗值班任务。

1958年3月,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米格-19L有限全天候截击型战斗机[1]。歼-6于1959年9月23日由试飞员吴克明首飞成功,但由于实际设计中存在问题,没有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强度仅及设计指标的 86%,至12月6日试飞完成。按照当时的命名规则,东风102被空军命名为59式歼击机。但试飞结果表明,59式不仅性能难与米格-19S匹敌,甚至连基本的飞行品质都未能保证,强度不足导致飞机飞行中严重抖动。这样一种飞机显然无法担负作战任务,因此并未装备部队使用,东风102仅造出33架。

后来终于仿制米格-19S成功,于1962年正式列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第一种量产化的超音速战斗机。歼-6战斗机的仿制成功,代表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掌握了试制复杂的航空产品的全套技术,具备了独立自主制造飞机的能力。

虽然歼-7早在晚六十年代便量产,但当时的可靠性不高、引擎寿命过短等,所以继续生产歼-6并对其升级,如更换发动机(极速增加到近音速一倍半)和雷达等航电设备,所以升格为完全全天候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并可发射当时最新的PL-2空对空导弹。当时中国军方还从仿制入手,在歼-6基本型的基础上,试图不断改进。歼-6型号众多,主要有歼-6甲、6乙、6I、6II、6III、6IV型,还有侦察型歼侦-6、教练型歼教-6等,又把战轰机歼-6重新设计成专用的超音速攻击机强-5

中国仿制的歼-6系列战机在1986年停产前共生产了近4,500架各型战机,除供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海军航空队使用外,另曾出口至朝鲜缅甸第三世界国家[2] 。在阿尔巴尼亚,歼-6发挥了重要作用。阿尔巴尼亚当时已拥有从苏联引进的12架米格19PM和3架米格19S,但已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并向中国靠拢。当时,决定引进歼-6C的出口型F-6C,以获得米格-19PM的雷达制造技术。作为交换,12架米格19PM全部送到了中国,歼6C也陆续出口以弥补这一缺口。最终有 102 架 F-6C、4 架 FR-6 和 1 架 FT-6 被送往阿尔巴尼亚。此外,还引进了 18 架 F-6A,它们是 J-6A 的改进型,而 J-6A 是米格-19P 的早期复制品。但由于1978年断绝外交关系,阿尔巴尼亚宣布闭关锁国,飞机均在国内修理厂进行操作和维护。由于零部件稀缺以及国产燃料出现问题,航班数量随后减少。最终,在2004年,公司决定退役剩余的飞机。

1987年11月19日,解放军空军第49师145团三大队七中队中队长刘志远驾驶歼-6战斗机从福建龙溪起飞叛逃台湾,以超低空穿云而出,飞抵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获黄金5000两并叙阶少校。

进入21世纪后新式战机频出,歼-6逐渐退役,最后一批歼-6战机于2006年8月自人民解放军空军中退役[3],该型机并于2010年6月12日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4]。退役后,部分歼-6发动机拆解后用于除雪车或风灭型消防车。[5]

此外,部分较好状态机体被改装成无人机,机背加装了卫星导航和遥控装置,翼下挂载两枚250公斤炸弹[6]。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3年1月号刊文称,在福建连城基地空拍卫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歼-6无人攻击机进驻,2011年7月31日的卫星图片数出了至少55架。战时这些无人机可做为欺敌扰乱或对地简易攻击等用途。2013年12月24日央视7频道首次曝光歼-6战斗机改装的无人靶机影片,无人化改装方案被证实存在[6]

在2025年举行的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上,歼-6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现场展板介绍,该型无人机于1995年首飞成功,取消了机载武器系统、副油箱弹射座椅等设备,改造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驾驶仪,增加了机翼挂架,并增设地形匹配导航系统,可作攻击机和训练靶机使用[7]。南华早报引述军事分析人士表示,歼-6改装无人机在消耗战中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大量使用此型无人机开展饱和式攻击,可快速耗尽对手有限的防空导弹库存,从而为后续攻击铺平道路。同时,其航电设备落后,有利于其免受反无人机系统干扰,诱使防空雷达开机,从而暴露雷达位置和频率,指引电子战系统与反辐射导弹定位、干扰或摧毁防空阵地[8]

Remove ads

四号任务

在1960年代末出于国土防空需要以及与苏联交恶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预判,中共中央下令展开四号任务研发专案,改装歼-6为垂直起降战机以在机场被毁情况下作战[9],初期希望采用海猎鹰式的向量转口喷嘴,然而后发现引擎推力远达不到要求,只能改变方案设计四具转向风扇挂于下方的方案[10],然而相关构思在当时科技和材料条件下无法达成,始终停留于纸上设计,最终该计划在1972年3月25日正式下马。但许多专案中的实验数据探索和人才培育还是在航空工业中发挥些许作用。[11]

Thumb
高长吉驾驶歼-6击落国军张育保,登上人民画报。

战史

  • 1964年12月18日,国军RF-101进入浙江侦察,海航4师飞行员王鸿喜驾驶歼-6击落。
  • 1965年3月18日,国军第6大队4中队中校政治辅导官张育保驾RF-101,被解放军54大队副大队长高长吉歼-6击落。[12]
  • 1965年9月20日,美机F-104C由西向东横穿中国雷州半岛,中国海航飞行员高翔、黄凤生驾驶歼-6双机起飞击落一架,美军飞行员跳伞后被俘。[13]
  • 1965年10月5日,解放军空军第9师在广西凭祥地区击落美军RA-3D型侦察机。同年1月份还击落一架美国简易无人机。
  • 1967年6月26日,越战期间飞行员王柱书和吕纪良驾驶两架,在海南岛文昌县附近上空击落F-4幽灵式美军战机,
  • 1967年1月13日,金门县空域发生一一三空战,双方公布的战果相反。解放军称空军第24师飞行员胡寿根驾驶歼-6击落国军一架F-104星式战斗机。国军称两架F-104星式战斗机各击落一架歼-6。
  • 1967年8月21日,越战期间美海军A-6A攻击机2架侵入广西,空军十八师2架歼-6起飞击落两架A-6A。
  • 1971年印巴第三次战争,出口巴基斯坦的歼-6击落两架苏-7,其中一架使用导弹击落。整起战争中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歼-6击毁敌机12架,自身损失三架。[14]
  • 1979年3月,乌坦战争中,坦桑尼亚空军使用歼-6轰炸坎帕拉金贾托罗罗等战略城市,推翻了阿明政权。[15]
  • 1987年两伊战争中,歼-6同时现身交战双方的空军,有些是购得,有些是第三国赠与。[16]

变体

生产型号

  • J-6A:基于米格-19PF研发,共生产90架,于1958年12月19日首飞。该机配备RP-5截击雷达和位于机头进气口的测距雷达,是中国第一架配备雷达的战机。机翼根部还装有NR-30型30毫米航炮。生产了28架,其中28架运往阿尔巴尼亚。
  • J-6B:米格-19PM是歼-6A的改良型,共生产了19架。机翼根部装有NR-30型30毫米航炮,武器仅限于空对空导弹或火箭弹。该机于1959年9月18日首飞。其中一架目前在博物馆展出。其余18架在特殊条件下出口到阿尔巴尼亚。
  • J-6C:基于米格-19S研制,共生产了3562架。该机搭载获得许可的图曼斯基RD-9涡旋-6发动机,并在生产过程中加装了阻力伞。该机于1963年9月23日首飞,后续部分飞机以F-6C的型号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和朝鲜等友好国家。
  • J-6D:歼-6D是专为高空作战任务研发的截击战斗机,共生产了12架。该机升级为新研发的排气-6A发动机,并仅配备一挺机枪。该机于1963年9月23日首飞。歼-6D最初被命名为歼-6I,旨在击落美国高空侦察机。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其性能并不令人满意,性能较差。
  • J-6F:歼-6F截击战机型号,共生产85架,于1969年8月5日首飞。最初编号为歼-6III。该机机头安装大型测距雷达,雷达天线整流罩尖端外露。发动机也换成了改良型涡轮扇-6发动机,并在机头左右两侧增加了四个辅助进气口。 85架飞机中,有12架捐赠给了阿尔巴尼亚。最初生产了388架,但剩余的303架被发现有缺陷,不适合全面作战。这些飞机被重新命名为歼-6I(见下文),并改装为地面教练机。
  • J-6G:潘-6III的改良型,共生产了5架,机头加长了37.5厘米,并增加了一个挂架。该机于1975年8月1日首飞。其中一架现藏于中国航空博物馆。
  • J-6H:泛-6III的夜间截击型,共生产了7架,于1976年9月24日首飞,此后没有继续生产。目前有一架飞机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
  • JJ-6:双座教练机。机身加长84公分。 NR-30的机身长度从3公分缩短到1公分。共生产了634架。
  • JZ-6:战术侦察机。机内装有照相机,机身底部设有摄影窗(共生产了49架)。国产飞机。首飞于1967年5月。
  • JZ-6:战术侦察机。共生产了133架。基于歼-6B开发的飞机。首飞于1976年4月2日。
  • 强-5/强-5:设计显著改进的攻击机。
  • 歼-6W:中国现役的一种改进型无人战斗机。一些军事分析家将其称为歼-6W。该型飞机的存在最早于2013年左右得到确认,截至2021年,仍确认部署在中国沿海(台湾对面)。据信,许多作战飞机被用作诱饵战斗机或主要的无人机。
Remove ads

出口型号

  • F-6A:28架歼-6A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当时,它们是少数几种全天候战斗机之一。
  • F-6B:18架歼-6B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它们因其先进的雷达而受到高度赞扬。
  • F-6C:歼-6C的出口型号,出口到阿尔巴尼亚、朝鲜、孟加拉国、索马里、缅甸等国家。
  • F-6F:12架歼-6F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当时,它们是少数几种配备雷达的战斗机之一。
  • F-6P:巴基斯坦的F-6C战斗机。该机配备马丁-贝克弹射座椅,可兼容部分西方系统,包括AIM-9“响尾蛇”导弹。机身下方安装有一体式副油箱。[11]
  • FR-6:JZ-6的出口版本。
  • FT-6:JJ-6的出口版本。

测试飞机

  • J-6E:高空拦截机,生产了两架。发动机进气口增加了四个,机枪数量也改为两挺。该机于1966年9月首飞。原名J-6II。随着美国入侵的结束,该机的武器被拆除,并改装为导弹测试和地面测试飞机。
  • JZ-6A:战术侦察机,生产了一架。基于歼-6II,于1971年4月1日首飞。随后用于测试各种相机。
  • JZ-6B:战术侦察机,共生产三架。基于歼-6C,于1975年1月26日首飞。随后用于测试各种用途的相机。

已停止部署

  • 东风102:米格-19S的仿制机型,最初生产了36架。然而,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该机未遵循正确的制造工艺,导致飞行性能受到不利影响,所有飞机均被改装为陆基教练机。
  • 歼-6I:共生产了303架早期型歼-6F。由于受文革影响,零件老化,事故频发,遂全部返回工厂,改名为歼-6I,用于地面训练和气动测试。

规格

Thumb
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的歼-6
Thumb
中国航空博物馆的歼-6

(性能以较人所知的中前期标准型为主)

  • 机高:3.854
  • 机长:13.025米
  • 展:9.00米
  • 翼面积:25平方米
  • 全重:8644千克
  • 最大速度:1255千米/小时(14000米高度),开加力由5千米爬到1万米需1.85分钟,爬到1万5千米需3.8分钟
  • 实用升限:开加力时17600米,开加力且带两油箱16000米
  • 最大航程:1520千米,2318千米(带两个760副油箱)
  • 动力:WP-6型发动机2部
  •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2小时38分(带副油箱)
  • 限制过载:8G

武器配备:

使用国家

Thumb
2010年歼-6战斗机服役国家(红色为曾经服役国家)
Thumb
埃及歼-6
Thumb
朝鲜空军的歼-6
Thumb
巴基斯坦空军的歼-6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