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1 76毫米坦克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1 76毫米炮(英语:76 mm gun M1)是一门由美国军械部于1942年研发、并作为美国二战—韓戰时期的坦克炮,用于补充基本M4“谢尔曼”中型坦克所搭载的75毫米坦克炮。它亦被用以搭载于76毫米口径机动火炮载具M18“地狱猫”(76 mm Gun Motor Carriage M18)坦克歼击车以上。
虽然早在1942年8月初,该炮已经在进行测试,并于1942年8月17日进行了归类,[1]但直到1943年8月,[2]军械部才研发出可让坦克部队接受、适配于M4“谢尔曼”坦克以上的炮架。直到1944年7月以前,它一直不获用于实战的准许。[3]1943年1月,美军决定将76毫米炮搭载于即将成为M18“地狱猫”的载具:T70 GMC以上。[4]到了1944年5月,它就是以T70 GMC的编号参与了实战测试。[5]
Remove ads
设计和研发
在美国与装甲优良的德国坦克交战之前,就已经从经验中预计出需要研发出比75毫米坦克炮更优秀的武器。M4“谢尔曼”坦克在1941年9月11日时的始原军用规格当中可让它搭载众多武器,包括3英寸口径火炮。[6]1942年8月,第一批将成为M1 76毫米炮的武器样本正在接受评估,尽管美国直到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之前都没有参与欧洲/非洲地区的地面作战。
最初的3英寸火炮被认为过重,[6]大约为1,990磅(900千克)。[7]其后采用了一款新型而更高强度的钢材[8]以生产武器以后的重量降至1,200磅(千克)。[9]这是一款新型火炮,其后膛类似于M3 75毫米炮,但采用了新管(炮管和炮弹膛室)设计,以装填新型弹药。它发射的是与搭载于3英寸口径机动火炮载具M10“狼獾”坦克歼击车和牵引式3英寸口径M5反坦克炮以上的3英寸(76毫米)M7火炮相同的弹头,但发射时推动它的却是不同的炮壳。[6]选择“76毫米”的名称是为了防止在两门火炮之间的弹药供应出现混淆。[10]76毫米也有其他不同之处,比如以后的连续型号以上装上了炮口制退器和更快的膛线缠距。
大约在1942年8月1日,阿伯丁试验场开始对这最初命名T1的第一门试作火炮进行评估。[11]第一门试作火炮达到了57倍径,但当搭载在M4“谢尔曼”坦克以上进行测试时,却发现长炮管造成了平衡问题。[6]另一门T1试作火炮是以缩短炮管的前提以下生产的,并且在后膛装上了配重以改善其平衡性。[11]其长度缩减了15英寸(381毫米)而并无降低其性能;贯穿力与3英寸火炮相同。[12]
到8月17日,军械部将装有短炮管的试作火炮分类为76毫米M1火炮,[13]并建立了包括搭载的火炮“(76M1)”在内的M4“谢尔曼”坦克的命名的先例。[1]
正式生产的M1坦克炮的测试显示,当坦克依靠在陡峭的角度以上、并且试图使其炮塔旋转时,装有配重的火炮会出现粘合的问题。其后在炮塔的后部追加了一具重达800磅(千克)的储物箱,以改善其平衡,[1]先在1943年初进行评估,最终于1943年4月提交其报告。[14]这起作用的储物箱却由于炮塔内部空间会变得狭窄而遭到装甲部队所拒绝。
直到1943年8月,终于发现了更令人满意的炮架,就是利用T23中型坦克的炮塔设计装在M4“谢尔曼”的底盘之上以搭载76毫米火炮。[15]其后因而制成了76毫米M1A1版本的火炮,具有较长的缓冲表面,亦可让耳轴靠前以有助于平衡。[15]
Remove ads
获坦克歼击车所采用
生产以后获坦克部队所采用
到1943年8月,在经修改的T23炮塔以上搭载了一门76毫米火炮的军械部M4“谢尔曼”坦克终于准备投入生产。坦克部队提出了一项关于1,000辆该型坦克用于作战和运行试验的提议,而且假如成功的话,那么所有有能力生产M4“谢尔曼”坦克的生产商都将用于搭载76毫米炮,[2]然而其后为了配合速率而改为将提议当中1⁄3的M4“谢尔曼”坦克搭载76毫米炮。[16]
1943年9月,备忘录当中的生产建议的部分指出,该炮的各种缺陷使得它不太适合坦克使用,包括:炮口爆焰、高爆炮弹、弹药处理和弹药储存。总而言之,76毫米炮增加了大约1英寸(25.4毫米)的装甲贯穿力,但也可能会减弱了一些地面攻击火力。[17]在1944年4月的一次会议上,曾召开讨论英国所接收的第一批M4“谢尔曼”(76M1)坦克在部队当的分配,演示文稿当中表示76毫米炮与75毫米炮相比以下已经超过了类似的观点,并补充地指出76毫米炮更为准确,但也没有它所适合的烟雾弹。[18]
76毫米炮所产生的烟雾和灰尘掩盖了目标。这会妨碍炮手看到射弹击中的位置。
军械部通过采用长底火以减少烟雾量,这样可在发射药离开炮管以前使其能够更为完全地燃烧掉。[19]修改以后的弹药于1944年8月开始使用。[20]
其后生产的火炮以螺纹追加了炮口制退器,从左右两边(M1A1C和M1A2)重新定向其爆焰的排放。[19]这制退器在1944年1月进行测试,于1944年2月授权,从1944年6月开始生产。无装上制退器的那些螺纹可借由保护盖覆盖(在许多图片中可见)。[21]
对于那些无炮口制退器的载具,每当装甲部队开始采用M4“谢尔曼”,就建议坦克指挥站在坦克以外并且“找出”炮弹的弹著弹以引导炮手。[18]
高爆弹的情况是,76毫米火炮所发射的3英寸M42高爆弹内部仅填充了约0.9磅(0.41千克)TNT装药,而75毫米火炮的M48高爆弹却填充了1.5磅(0.68千克)的装药。[22]坦克手对于高爆弹药的使用量远远地超过穿甲弹种,其整体比例约为:70%高爆弹药、20%穿甲弹和10%烟雾弹,[23]这个比例可以按部队而有所变化:从1944年8月3日到12月31日,第13坦克营发射了55发M62被帽穿甲曳光弹,与19,634发M42高爆弹。[24]
76毫米炮的M88烟雾弹能够产生“烟幕”。[25]可坦克手发现75毫米炮的M64白磷弹(WP,又称“威利皮特”)弹头不但更有助于产生用以掩护的覆盖烟雾,亦可用以攻击包括敌方坦克在内的目标。[26]一些装备76毫米炮的部队宁可保留一辆搭载75毫米炮的坦克,用以发射M64白磷弹。[27]
据认为,更长更重的76毫米炮弹可能会妨碍坦克的炮塔内部的操纵,导致射速减慢。[17]这有可能比有必要的保证更值得顾虑:1945年4月22日,一辆M4“谢尔曼”76毫米炮坦克突然撞上了一辆奇怪的车辆,而且“……76毫米炮连续而快速地两度咆哮……”;就这样(根据英国炮手的说明)“…我可以将我的手放在扳机以上”之前将一辆友军(正在等待伏击试图通过的敌方)的英国侦察车计算进坦克的击杀计数。[28]
一般认为,较长的76毫米炮弹会减少坦克的携弹量。[17]76毫米炮首先在M4A1系列坦克上进行了测试,该坦克可携带最多90发75毫米弹药,[29]而大多数其他型号还可携带97发75毫米弹药。[30]而76毫米炮弹却导致携弹量减少至83发。[1]到1943年底,陆军采用了湿式存储系统以减少弹药引燃风险,这时装备76毫米炮的坦克可携带71发炮弹,而75毫米炮则是104发。[31]存储系统取决于组织:76毫米口径T72机动火炮载具,设计上是在M10机动火炮载具的底盘上装上T23炮塔以搭载76毫米炮、用以减轻操作负担,可携带99发(但并非湿式存储)。[32]
Remove ads
衍生型
- T1:最初的57倍径长炮管坦克炮,[6]在测试以后缩短至52倍径以努力改善载具平衡。[11]
- M1:军方采用的52倍径炮管版本。[1]
- M1A1:M1的延长缓冲表面版本,可让其与炮架相连的耳轴靠前12英寸。[15]
- M1A1C:在M1A1的炮口追加螺纹,用以装上炮口制退器。[19]
- M1A2:将M1A1C的膛线缠距从1:40倍径改为1:32倍径。[33]
1944年1月,一款炮口制退器获准测试,1944年2月获得采用,1944年6月开始生产。但并非所有火炮都装上了它。在许多图片中可见,并无装上制退器的那些螺纹可借由保护盖覆盖。[21]
弹药
虽然76毫米炮的高爆弹(HE)和烟雾弹性能反而比75毫米炮差劣,但76毫米炮的高初速提供了更优良的反坦克性能,其火力类似于它所面对的众多装甲战斗车辆,特别是四号坦克和StuG突击炮车。发射M62被帽穿甲曳光弹时,76毫米炮在0°倾角和1,000米(1,093.61码,3,280.84英尺,0.62英里)的距离贯穿109毫米(4.3英寸)的装甲,炮口初速为792米/秒(2,600英尺/秒)。而高速穿甲弹更可同样在1,000米(3,280.84英尺)的距离贯穿178毫米(7.0英寸)的装甲,炮口初速为1,036米/秒(3,400英尺/秒)。[34]
M42A1高爆炮弹分为内装0.86磅(0.39千克)全TNT组成的炸药填充物或是0.08磅(0.036千克)铸造TNT加上0.77磅(0.35千克)50/50阿马托的0.85磅(0.39千克)混合物两种。[35]由于后者所填充的炸药酬载量减少,初速为1,550英尺/秒(470米/秒),而射程为8,805码(8,051米)。[36]
标准M62A1被帽穿甲弹事实上属于风帽被帽穿甲弹的设计。[35]
替代的标准M79穿甲弹实心整体式弹头并无填充物、风帽或穿甲帽。[35]
M88 H.C.B.I.烟雾弹内装六氯乙烷(H.C.)的填充物。[35]基于英国设计的它旨在提供一种缓释的“烟幕”,而与75毫米炮和其他同口径火炮所发射、最初设计用于炮兵定位,但著弹以后会爆炸、也可能造成破坏性灼伤的白磷弹。[25]
M26黄铜弹壳可用以装上以上所有弹头酬载,重量为5.28磅(2.39千克),长度为21.3英寸(540毫米)。[37]这与M3 3英寸高射炮所使用的3英寸MkⅡM2弹壳以及牵引式3英寸口径反坦克炮、M6重型坦克和M10“狼獾”机动火炮载具上使用的3英寸M5、M6和M7等火炮的弹壳都完全不同。[38]76毫米炮的膛室容量因弹头而异(也可以通过相似的3英寸炮弹来说明尺寸的差异):
3英寸的弹药并无被所用的发射药所完全填满;一段距离用于保持发射药压在底火端。[38]作为比较,75毫米M3坦克炮的M61穿甲弹射弹的膛室容量约为88立方英尺(1,440毫升),M48高爆弹的膛室容量约为80立方英尺(1,300毫升),[40]而英国QF 17磅坦克炮则是300立方英尺(4,900立方厘米)。[41]
替代M1 76毫米坦克炮的方案
M1 76毫米炮是由军械部所发起的一个项目。[2]其他部门等都曾提出过各种实体的其他武器选择,但不获采用。
- 1942年10月,位于阿伯丁的弹道学研究实验室曾建议从两种选项开始研究:
- M4“谢尔曼”中型坦克以上搭载90毫米口径炮(如有需要,还可借由更换弹壳与火炮达成);和
- 设计一门3英寸火炮,以915米/秒(3,000英尺/秒)的初速发射重达15磅(6.8千克)的炮弹。[42]
- 装甲委员会(位于诺克斯堡的装甲部队评估中心)[17]曾建议在1943年秋季生产1,000辆配备90毫米口径炮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42]
- 英军表示,他俩有兴趣在1943年8月在M4“谢尔曼”以上搭载他俩本土生产的QF 17磅炮,每月分配200门武器和弹药,可在获得采用以后三个月开始。[43]当在1944年,美国才采用这种做法时,英国人早已忙于自己的转换,而成果就是谢尔曼萤火虫坦克。[3]1945年,一部分坦克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转换,但并无投入战争当中。[44]
Remove ads
美军服役
1944年5月,这款76毫米火炮首度配备在当时研发编号T70[45]的首批试作量产型M18“地狱猫”机动火炮载具上并投入意大利战区进行实战试验,在二战期间M18“地狱猫”仅有美国陆军采用。根据1944年标准,76毫米火炮的性能不尽理想,也是导致M18从最初量产规划的8,986辆急降至2,507辆的三项原因之一,而且实际产量中又有650辆被改造为无武装装甲多用途支援载具。[46]曾经有一度尝试在M18上搭载配备90毫米炮的M36炮塔,以提供更强大的火力,但随着欧战结束与M26坦克服役而取消计划。[47]
1944年1月,美国生产了首批配备76毫米M1火炮作为主炮的M4“谢尔曼”坦克。[48]自1944年4月起有该型坦克运抵英国。[18]但炮口闪焰造成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因此导致若干美军高阶指挥官(例如巴顿)对其价值与重要性表示怀疑,并(基于炮弹不通用与后勤因素考量)而反对投入装备新型主炮的谢尔曼坦克。[18]这是因为美军在1944年初期的地面作战经验中显示,原本装备M3 75毫米炮的M4“谢尔曼”已能对付在1942年和1943年间遇到的大部分德国战斗车辆(主要是四号坦克与三号突击炮),它已证明拥有适用的高爆弹和较少的炮口闪焰问题。但随着诺曼地登陆作战开始,1944年7月时,美国坦克部队在北法战场中遭遇大量德国装甲部队以及拥有强力主炮与厚实正面装甲的新锐豹式坦克,并导致严重的作战损失。因此法国前线也向后方提出要求提升或改良M4“谢尔曼”主炮穿甲性能的要求,而搭载76毫米炮谢尔曼的需求快速增加。[3]
然而,前述1944年初期的错误经验与生产政策,导致装备76毫米M1火炮谢尔曼坦克的生产数量始终供不应求,直到1945年1月,它们仍只占欧洲战区美军坦克总数的25%。前线部队透过在炮塔后部焊接配重物,以应急战地改装方式换装76毫米M1火炮的同时维持配重平衡。虽然有若干原型车完成,但随着标准型式的坦克供应量增加,该种该装方式最后并未普遍施行。[49]
自1944年至终战期间,搭载75毫米炮的M4“谢尔曼”坦克从未被完全取代,欧洲战区的多数美军装甲部队仍以约一比一比例同时装备两种主炮的谢尔曼坦克。[50]在意大利战区的部队也曾经获得拨补装备76毫米M1的新型M4“谢尔曼”坦克,[51]但由于西欧战线的大量损失与迫切优先需求,而始终未能按照原计划获得更多新车(不过在意大利战区遭遇德军装甲部队的次数也远为较少)。[44]另一方面,太平洋战区的美军部队由于所遭遇日军装甲部队的性能滞后与数量稀少,在主要从事步兵火力支援任务的任务环境下,考虑到高爆弹威力与炮弹装载数量,维持装备75毫米炮型谢尔曼成为相对合理的选项。[52]仅有极少量搭载76毫米炮的M18“地狱猫”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的菲律宾战役与冲绳战役中曾经登场。[53]
Remove ads
英军服役
在76毫米炮获广泛采用以前,英国已经研发出更有效的反坦克炮。虽然只了稍长一些的55倍径,它们的76.2毫米口径QF 17磅坦克炮发射一枚弹壳更长更大、使用了大约5.5磅(2.5千克)以上的推进药的76.2×583毫米R炮弹。76毫米炮的反坦克性能不如英国的17磅炮,更何况,当后者发射脱壳穿甲弹(APDS)的时候,尽管发射该款弹药时,17磅炮不如76毫米炮般准确。可另一方面,17磅炮的重量也比76毫米炮大得多,缓冲距离亦比76毫米炮要长,这导致炮塔需要重新设计,但尽管如此,炮塔仍然非常狭窄。17磅炮的高爆弹的成效也没那么强大。
提供给英国而且搭载76毫米炮的M4“谢尔曼”只用于意大利或在西北欧部署的波兰第1装甲师。欧洲西北部的英国和英联邦部队们的偏好是搭载75毫米炮的M4“谢尔曼”与搭载17磅炮的谢尔曼萤火虫坦克。
俄罗斯服役
1944年夏末,第一批搭载76毫米M1火炮的M4“谢尔曼”开始作为援助装备提供给红军装甲部队。1945年时有若干部队经过改编,将原本装备的T-34中型坦克移交其他部队,并完全装备该款坦克作为主力。波兰第一集团军的部分单位也因在攻占但泽自由市期间蒙受重大损失,因此获得红军提供配备76毫米M1火炮的M4A2坦克作为补充装备。
战后服役
截至1950年底,韩国获得美军援助,装备了超过500辆搭载着76毫米M1火炮的M4A3E8“谢尔曼”坦克。在朝鲜战争当中,这些后期型的76毫米炮的M4A3E8“谢尔曼”坦克表现良好,由于拥有训练有素的车组人员和较优秀的光学瞄准具;在配备并获得新型高速穿甲弹的充分供应后,已可有效对抗朝鲜装备的后期型T34/85坦克。[54]当时,一部分搭载着76毫米炮的M4“谢尔曼”[55]和M18“地狱猫”在二战以后的作为剩余出口装备与援助物资,而广泛地提供给世界各地其他国家所使用。[56]有时,76毫米炮会被更具威力的武器所取代。[6][54][56]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双方都采用了一些搭载着76毫米炮的M4“谢尔曼”坦克。
1990年代前南斯拉夫冲突期间,一些改装有M1A1 76毫米炮的M4A3E4被用以参战。
1950年代,巴基斯坦购入了547辆M4A1E4(76),并在以后的1965年和1971年战争中运用它俩。
乌干达购入了一部分前以色列M4A1(76)W,并在伊迪·阿敏政权期间操作它俩。
所搭载的载具

括号中为英联邦的命名:
- 76毫米口径M18“地狱猫”机动火炮载具
- M4A1(76)W“谢尔曼”中型坦克(谢尔曼ⅡA)
- M4A1(76)W HVSS“谢尔曼”中型坦克(谢尔曼ⅡAY)
- M4A2(76)W“谢尔曼”中型坦克(谢尔曼ⅢA)
- M4A2(76)W HVSS“谢尔曼”中型坦克(谢尔曼ⅢA)
- M4A3(76)W“谢尔曼”中型坦克(谢尔曼ⅣA)
- T23中型坦克
- T72实验型机动火炮载具[32]
牵引式衍生型
从1943年开始,在装甲部队将领雅各布·L·德弗斯上将的唆使以下,美国军械研发了一款基于M1坦克炮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并且命名为“T3托架以上的T2 76毫米火炮”。但后来由于对该项目的兴趣下降,该计划于1945年正式取消。[57]
性能
参见
- M32型76毫米坦克炮:M1 76毫米坦克炮的衍生型
- QF 17磅坦克炮:当代英国坦克炮
- 7.5厘米KwK 40坦克炮:当代德国坦克炮之一
- 7.5厘米KwK 42坦克炮:当代德国坦克炮之二
- 85毫米D-5T坦克炮:当代苏联坦克炮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