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铜锣湾 (选区)
香港湾仔区区议员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铜锣湾(英语:Causeway Bay,代号B04)曾是香港湾仔区议会下辖的选区,1982年设立,1994年采用现名,议席自2021年起悬空至2023年取消,悬空前的区议员为独立民主派人士邱汶珊。
范围及名称
选区位于铜锣湾东角,现时由告士打道、铜锣湾天桥、告士打道、礼顿道、开平道、希慎道、利园山道、罗素街、波斯富街包围,包括以轩尼诗道和怡和街为中心的香港大厦、京士顿大厦、礼信大厦、乐声大厦、百德大厦等商住大厦和港铁铜锣湾站。选区名称源于原有铜锣湾地名,与其相邻的选区有鹅颈、维园及大坑,基于区内未有合适地点,投票站设于区外摩顿台的湾仔区文娱康乐体育会。
沿革
铜锣湾选区可以追溯至1982年区议会选举的铜锣湾中选区,涵盖现时鹅颈及铜锣湾选区,当时选出一名议员。由于区内人口增加,1984年香港政府定为双议席至1991年选举。(东区在1994年以前亦设有铜锣湾南、铜锣湾北及铜锣湾东选区,为现时维园、城市花园、炮台山、天后及宝马山选区之前身)
1982年区议会选举,由香港公民协会李均以三分二得票胜出。1985年区议会选举,由独立黄孟甫以三成四得票夺得第一席,而香港公民协会何淑云以百馀票之差压过香港革新会李咏娜胜出第二席。1988年区议会选举,身兼公民协会及香港励进会的李流锡以过四成得票得到第一席,而何淑云则以三成得票保住公民协会第二席。1991年区议会选举,本区吸引到五人参选,结果由香港民主同盟白心以1,023票当选,而港人论坛孙启昌则以908票得到第二席。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区议会,取消所有委任议席及双议席选区制度,全面实行单议席单票制,并改由选区分界及选举事务委员会制定,区议会选区数目亦随人口变动而大幅增加,铜锣湾选区由铜锣湾中选区分拆出鹅颈选区后更名而成。 1994年区议会选举,时为港同盟成员的谢永龄接替港同盟原铜锣湾中选区议员白心参选,以1,101票击败另一位候选人廖荣定578票当选。港同盟汇点选后10月合并成立民主党,谢亦有加入,担任过民主党中央委员,更曾在1995年立法局选举循民选区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界别当选立法局议员,但基于中方设立临时立法会取代港英最后一届立法局,谢只保留区议员身份。
1999年区议会选举,议席有三名候选人角逐,谢永龄争取连任,对上民主建港联盟李均颐及自由党李兆富,结果谢以783票当选(李均颐得630票,李兆富289票)。2003年区议会选举,谢永龄角逐连任,继续受到民建联李均颐对垒。今次谢以1,190票击败对手的974票,基于湾仔区民主派占多数,谢永龄于2004至2007年期间获推选为湾仔区议会副主席。
2007年区议会选举建制派改变策略,民建联李均颐转到大佛口选区,本区改由新世纪论坛伍婉婷以独立人士身份挑战已退出民主党的谢永龄,最后伍以834票胜出谢的709票,伍选后积极参与香港岛各界联合会活动。2011年区议会选举,伍婉婷与民主党方奕霖及人民力量邝国柱竞争议席,最后伍以超过四分三票胜出。
2015年区议会选举,因应湾仔区议会加入维园及大坑选区选区代号由B04改为B06,在未有其他参选人之下,伍婉婷自动当选。[4]
2019年区议会选举,基于爱群及鹅颈选区人口过少,需要增加人口,连带本区以至相隔一段距离的大坑选区亦受影响,经谘询后本区部分位于礼顿道的楼宇划入鹅颈选区,同时吸收希云街部分大厦,以减少人口的变动,代号亦回复为B04。选举由湾仔起步邱汶珊以1,918票多于伍婉婷的1,572票当选[5][6],同时为泛民主派收复自2007年失落于建制派的议席。2021年1月6日湾仔起步宣布解散,邱汶珊继续以无党派身份活跃。[7]2021年7月9日,因应政府计划追讨协助民主派初选区议员的酬金津贴传闻所带动的区议员辞职潮中,邱汶珊回应立场新闻查询表示,已于当日向区议会辞职。[8]
Remove ads
历届议员
历届选举结果
Remove ads
资料来源与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