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包括万人坟、千人坟、慰安所、日文摩崖石刻、碉堡等遗址,1983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3]。
万人坟
三灶岛万人坟位于三灶镇圣堂村竹沥的山坡,是1938年侵华日军三灶大屠杀殉难者的墓地。原墓位于三灶镇茅田村,由三灶华侨和港澳同胞在1948年集资修建。原墓由坟墓、牌坊和纪念碑组成,占地约500平米。1969年,当地政府对万人坟进行了重修。1979年,万人坟被迁至竹沥的山坡重建,除了坟墓、纪念碑和牌坊外,还增建了两座凉亭,占地面积扩充到约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6米,为砖石混凝土结构,上书“三灶岛三·一三死难同胞纪念碑”。牌坊为混凝土结构,对联书“日伪凶狂血洒人间千载愤,中华抗暴气贯山河万古存”,横额书“悲恨长天”。[4]:81-82
千人坟

三灶岛千人坟位于三灶镇三灶社区鱼弄三居民小组西公仔山西北脚[5],是1938年侵华日军三灶大屠杀鱼弄村殉难者的墓地。三灶大屠杀期间,日军血洗鱼弄村,将抓来的386名村民用麻绳捆绑,铁丝穿掌,五人一串,十人一排推进大土坑机枪扫射屠杀。[6]:170
千人坟由鱼弄村华侨和港澳同胞1949年集资修建。千人坟由坟墓、纪念碑、祭台、栏杆组成,1982年增建了两座凉亭,占地约900平方米。纪念碑为5米高砖石混凝土方形结构,正面阳文楷书写着“三灶抗敌殉难人民之墓”,两侧写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4]:82
慰安所

三灶慰安所遗址位于三灶镇海澄村上表村民小组上表路五巷12号[5]。日军占领三灶后,在上表村和莲塘村开设日军慰安所。上表村用上电灯后,慰安所被集中在上表村,公开的名称为“军人集会所”。日军借口上表村有人私藏枪支谋反将全村男人杀害,后又捣毁全村房屋,仅留“阅报书社”和几间民房作为慰安所。慰安所由一个为日军供应军需的“福大公司”经营。据为慰安所做防疫工作的钟泉老人讲述有四批慰安妇先后来到三灶。第一批为10名台湾人;第二批为9名广州人;第三批为10名韩国人;第四批是10名香港人。[7]:113-115[8]
兴亚国民学校
兴亚第一国民学校遗址位于三灶镇中心村中兴小学内,现存两根正方形麻石门柱,其中一根上刻有“兴亚第一国民小学”[9]。
兴亚第二国民学校遗址位于海澄村莲塘村民小组海澄小学内[5]。这两所学校1938年4月由侵华日军在三灶岛开办。
“兴亚国民第一学校”用于来自日本冲绳县农业移民的子女教育。“兴亚国民第二学校”用于对三灶当地中国儿童的皇民化教育。“兴亚国民第二学校”首任校长由汉奸汤聘臣担任,第二任校长是日军驻三灶警备司令稻泽纹治。教务主任先后由台湾人利焕吕和罗时雍担任。[7]:105-107[8]。
日文摩崖
碉堡、弹药库
三灶侵华日军碉堡遗址分布在三灶镇海澄村正表村民小组观音山南坡半山腰、鱼月村定家湾村民小组横栏山山顶、中心村委会轿顶山、海澄村委会畔山御海小区。弹药库遗址位于海澄村金海滩路与涌金路交界的涌口山下。[5]
-
轿顶山侵华日军碉堡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背后的解说
-
弹药库正面
-
弹药库一角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背后的解说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