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铁路发展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铁路建设始于晚清时期,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铁路建成之前,中国的交通网络很差,很多道路刚刚开始建设,大运河每年承载着800万吨物资南北流转,驿道上马蹄声不绝于耳。1876年,上海吴淞一条由英国怡和洋行修建的吴淞铁路通车。虽然这条铁路在次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但它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的开端。1881年,唐胥铁路完工,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912年,全长1009公里的津浦铁路全线贯通,这条耗时四年修建的大动脉,将华北平原与长江流域紧紧相连。1936年,KF1型蒸汽机车上线运行,时速可达120公里。然而到了抗日战争,全国半数铁路陷入瘫痪,铁路列车60%都在运输军需物资。
![]() |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8年2月27日) |
![]() |

中国南方地区虽然很早就开始修筑铁路以联系主要市镇和主要海港,但是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整个南方一直缺乏联结成网络的铁路系统。内战及战后初期的另一个铁路修筑里程碑位于川渝地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于1958年竣工,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中西部的开发。随着大三线建设全面展开,铁路成为运送矿物和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到1978年,铁路货运量已达11亿吨,承担着全国一半的货运任务。虽然客车平均时速只有46公里,但有效的便利了部分偏远地区的出行。
改革开放之后,柴油电力机车的使用使得运营更加高效,需要更少的铁路工人和维修工人。随着汽车和航空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铁路业在客货运输中所占的份额逐年减少。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拉开帷幕。京沪线列车时速首次突破140公里。2004年,第五次大提速后开行"Z"字头的直达特快列车。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中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投入运营,这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4.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京沪高铁年运送旅客2.3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高铁线路。在试验线上,"和谐号"曾创下时速487.3公里的纪录。截止2022年,中国大陆拥有世界上第二大铁路系统,铁路里程已逾15万公里。
目前中国铁路网客货运总量仍十分可观。中国铁路联系着全国各城镇乃至国外,大量运送的旅客、货柜、煤炭、行包和石油,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从1978年至2023年,中国铁路运量增长800%,铁路运输占运输市场份额的24.3%,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Remove ads
清朝晚期(1865-1911)
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