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日经贸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日经贸史是历代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的历史。在战国时代,辽东半岛与日本就有通商关系。汉代,山东登州成为东洋贸易通商口岸。
唐朝
根据遣唐使的纪录,日本主要向唐朝输出银矿、纺织布料,而从唐朝进口纺织成品、香料(唐辛子)、中药、佛具、经典书籍[1][2]。
宋朝
宋朝成立后不久为振兴贸易在各地设置市舶司,与日本发展贸易[4]。是日本自从晚唐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以后重新开始的中日交流(西元十至十三世纪)。在同一个时期的发生的贸易活动也包括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贸易活动与日本与高丽(王氏高丽)间的日朝贸易贸易活动等。
宋日贸易主要的发生时间为日本的平安时代中期至镰仓时代中期。越前国的敦贺和拥有众多中国人所居住的博多都是当时重要的贸易据点。[5]
明朝
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68-1394年在位)时期开始,明朝与日本之间贸易往来频繁。这一时期因为需要使用到被称为“勘合符”的许可证,所以明日贸易又被称为“勘合贸易”。在同一个时期的发生的贸易活动也包括中国与中南半岛之间的贸易活动与日本与朝鲜(李氏朝鲜)间的日朝贸易贸易活动等。[6]
公元1523年(明朝嘉靖二年、日本室町时代的大永三年)爆发宁波之乱,导致明朝政府废除福建、浙江市舶司,仅留广东市舶司一处[7],也导致明朝与日本的贸易途径断绝,倭寇滋生,为后来的“东南倭祸”埋下了伏笔[8]。
清朝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后,康熙接受东南沿海的官员请求,停止了清前期的海禁政策。康熙曾口谕大臣们:“除东洋外不许与他国贸易”。而且此时日本的德川幕府为了防止中国产品对日本的冲击,对与清廷的贸易也采取严格的限制。此时的海外贸易与明末相比,已经大为衰落。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