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巴勒斯坦关系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与巴勒斯坦国无官方外交关系,目前也没有在对方首都互设具大使馆功能的代表机构。对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及加萨走廊的相关事务由驻台拉维夫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驻约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共同管辖。[1]
政治

1994年5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前往当时的邦交国-南非,参加新任南非总统曼德拉的就职典礼,其间与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不期而遇并且短暂寒暄。[2][3]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玛斯对以色列发动攻击,造成多人伤亡以及被俘,中华民国外交部对此表达严正谴责。[4]
经济
2023年的两国贸易项目如下:
出口至巴勒斯坦的前10大项目为:电话机(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传输或接收声音、图像之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器具;其他家具及其零件;水,包括矿泉水与汽水(碳酸水),含糖或其他甜味料或香料与其他未含酒精饮料;手用扳手与扳钳、有无把手之可互换扳手套筒;手工具、喷灯、老虎钳、夹子、砧、手提锻炉、磨轮;手提工具,气动、液压或装有电力或非电力之原动机者;锉、钳、镊子、剪刀、截管器、螺栓截除器、穿孔冲;由两件或以上配合成套供零售之工具;特殊物品,含出口未超过5万新台币之小额报单与其他零星物品;不论是否动力操作之手工具或机床之可互换工具等。[6]
Remove ads
交流
2023年10月7日,哈玛斯对以色列发动攻击后,虽然中华民国官方与民间对以色列多有支持,但亦有同情巴勒斯坦的团体对以色列表达抗议,并多次举办游行。[8][9][10]中华民国外交部则透过驻约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与美慈组织巴勒斯坦分部合作,对加萨地区提供人道援助物资。美慈组织运用中华民国政府的50万美元捐款,规划运送与发放粮食、饮水、衣物以及帐篷等民生物资给加萨地区民众。[11]
签证


两国国民皆须申请签证方可入境对方国家。中华民国国民可持载有身分证字号的中华民国护照以免签证的方式入境以色列后再前往巴勒斯坦。以色列对于免签证入境的外国国民,自2025年1月起须事前线上填报旅行授权电子系统(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zation, ETA-IL)。对于免签证入境的外国国民另实施“入境卡”制度(entry card),为身分证大小的硬质纸卡,效力与入境章戳相同,于出境时由移民官收回。停留以色列期间若前往巴勒斯坦地区,要再返回以色列时,以国军方检查哨会查验入境卡与护照后才能放行。[12][13]
持有巴勒斯坦护照的巴勒斯坦国民抵台参加由中央政府机关主办、协办或赞助之国际会议、运动赛事、商展或其他活动,则可以电子签证入境中华民国,停留最多30天并不得延期。[14][15]
Remove ads
交通
两国无直航班机,且巴勒斯坦唯一的亚西尔·阿拉法特国际机场也因故关闭,可先从台湾机场→直航第三地→以色列机场、约旦机场、埃及机场等周边国家→巴勒斯坦。
由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的距离最近,可经由(限亚洲航点,不计远近,截至2025年9月1日):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