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山岳协会
台灣登山運動管理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山岳协会,简称中华山岳、中华山协、山协,是中华民国于登山运动与运动攀登中的国际代表与最高领导单位。其前身为台湾日治时期1926年创立的台湾山岳会,于1973年更为现名。
历史
中华民国山岳协会起源于日治时期成立的台湾山岳会,战后会务停顿,1946年5月,代理会长平泽龟一郎将会务及攀登绳索、冰斧等象征物移交台籍会员,台籍会员蔡礼乐、周百炼、黄春生、谢永河、雷树水等推选台北市参议会议长周延寿为会长,并于8月28日于中山堂举行改组后的成立大会,沿用“台湾山岳会”名称,后暂定更名为“台湾省山岳会”[1]。
1950年5月10日,台湾省山岳会改组为“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简称为“台湾山岳协会”。同年10月4日,改名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山岳委员会”。1969年,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山岳委员会”。1973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更名为“中华民国体育协进会”,为了参加国际活动与赛事,原各竞赛委员会改组为协会,于是更为现名“中华民国山岳协会”,立案成为体育社团并加入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成为台湾山岳运动的最高代表机构[2][3]。
活动
1952年,台湾省教育会理事长游弥坚、观测所所长官有泉、山岳协会会长周延寿、总干事蔡礼乐等20人组织“中央山脉玉山团”攀登玉山,并前往玉山北峰慰问气象测候所人员,距离日治时期日本人的上次登顶已有七年,也是第一次民间岳界组团攀登玉山,标志战后登山活动的重启[4][5]。在戒严时期,进入高山地区从事登山活动,最初必须委由救国团下辖的中国青年登山协会办理,1968年,救国团改组,中国青年登山协会解散,于是登山活动改由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管理,必须透过协会代向省警务处申请办理人山证,并由山岳协会派向导,始可入山,于是登山者与团体都需要加入协会等“特许社团”,且返回后必须依例写一份登山纪录投稿至会刊《中华山岳》[2][6][7]。
1967年10月,时任总干事蔡礼乐倡导成立“五岳俱乐部”,为完成攀登日治时期时所定之“五岳”者颁发证书。1972年12月5日,由沈送来、林文安等人倡议的“百岳俱乐部”在羊头山顶成立,以林文安为部长,使得登山活动风气日盛。[2]
1980年10月30日,中华山岳首支“喜马拉雅山脉勘查队”,领队蔡礼乐、副领队郑明宏等人,成功登顶卡拉帕塔,为台湾第一次组队前往海拔超过5,000公尺的喜玛拉雅山区。1986年2月,于1981年成立的攀岩者俱乐部加入中华山岳,名称改为中华山岳协会攀岩者俱乐部,以高铭和为部长[8]。1991年,领队高铭和,队员王金荣、陈秋霞、黄素纹、余荣钦、李毅然、傅垣皓、陈玉男等8人攀登卓奥友峰未登顶,为台湾首次挑战8,000公尺以上山峰。1993年5月2日,江永达、蔡尚志、梁金梅、刘纪满,首登卓奥友峰,领队谢长显、队长梁明本、队员赖满足末登顶,为台湾首次登顶8,000公尺以上山峰。1995年,队长梁明本、队员涂武成、赖满足、陈国钧、江秀真、麦觉明、郭春霞、林逸民、许祥麟、许志成、游宝环、黄德雄共13人组队挑战珠穆朗玛峰,其中陈国钧与江秀真成功登顶,江秀真成为第一位登顶的台湾女性,此次亦是台湾首次自组队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2]。
Remove ads
历任理事长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