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
军事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简称海官或海军官校,是一所专门培育中华民国海军军官的军校,位于中华民国高雄市左营区海军左营基地,以“培育第一等人才,建设第一等海军”为宗旨。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10月20日) |
历史可追溯到清朝船政学堂,1947年于山东青岛正式成立,于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高雄市。
校史沿革
- 福州马尾海军学校(原福建船政学堂,1928年烟台海军学校并入,1930年改名为海军学校。1938年迁往贵州梓桐。1945年并入中央海军军官学校,1947年成为中华民国海军官校)
- 黄埔海军学校(1937年停办,并入青岛海军学校)
- 青岛海军学校(1941年停办。1945年重建为中央海军训练团,1947年并入中华民国海军官校)
- 电雷学校(1938年停办,并入青岛海军学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华民国从清朝继承了几所海军训练学校。但是因军阀割据的因素彼此各拥战舰、各自为政,到国民政府统一时派系与省籍问题互相内斗的现象极为严重。不过抗战的爆发某种程度上成为国民政府整肃契机,过去所有派系因主战舰被日军消灭,沿海领土丧失,因此海军通通搬迁到四川,海军训练单位只剩下由闽系控制的福州马尾海军学校。
同时,因租借法案的缘故,国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便已得到美国首肯军援船舰,这些武装与接舰的人事裁定权成为国民政府重建海军的重要筹码。为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创设海军总司令部以直接规避过去闽系把持的海军部,并打算创立一所不属于任何省籍的海军训练学校。
Remove ads
1945年抗战胜利,同年冬季国民政府在青岛创设中央海军训练团。1946年2月25日,国民政府派海军上校杨元忠至上海高昌庙接收汪精卫政权建立的海军军官学校,同时招收第一届(39年班)海军官校学生;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同时下令,将位于重庆的福州马尾海军学校并入海军官校。1947年2月7日下午,海军代总司令桂永清在台北披露:“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决定设于青岛”。2月26日中午,自台湾回到上海的桂永清,在接见中央社记者时说:“青岛为我国理想海军基地,现设有中央海军训练团,最近将上海方面之中央海军军官学校迁往青岛,与训练团合并成立中央海军学校,以训练海军干部为主,此事将迅速使其实现,上海亦将设立一机械学校。”3月17日,桂永清与海军军校副教育长魏济民乘专机抵青,着手中央海军训练团与中央海军军官军校合并事宜。7月21日,“海校迁青大致就绪,现有学员600陆续来青。”中央海军军官学校迁移青岛,校长由蒋介石兼任,陈诚任副校长,海军代总司令桂永清任教育长,副教育长魏济民(海军副参谋长)驻青主持校务,1947年4月15日起正式办公。1947年9月以前海军官校上海部分结束,学员计600名,除一部分已派赴舰上及工厂实习外,余345名陆续来青,训练单位分学生总队、军官训练班、接收舰训练班三部分。学生总队9月1日正式在青开训。海军军官学校设教育、训导、总务三处,原中央海军训练团政治部主任陶涤亚任训导处长,原海军官校教育长杨元忠任教育处长,原中央海军训练团改为接舰训练班,原中央海军训练团美国顾问团改为海军军官学校美国顾问团。学校以莱阳路1号为校本部,登州路原海军学校校址为学生总队校舍。自此,凡属海军军官培训,均集中在青岛的海军军官学校,士兵培训集中在台湾左营的海军士兵学校,其他技术人员培训在上海的海军机械学校。海军军官学校首批面向全国招考216名高中学历新生,学制为四年,兼习航海与轮机两科。1947年10月18日,蒋介石以校长身份视察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向学生训话。
1949年4月,因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败,政府决定将海军官校自青岛南迁至厦门。1949年9月,海军官校南迁至台湾高雄市左营区。

校徽、校旗
海军官校校徽图案中嵌中华民国国徽一枚,象征坚定中心思想。双锚外护,最外层为黄色嘉禾拥绕,象征保卫海疆、卫护永久和平的使命。
历任校长
Remove ads
教学单位
行政单位
中华民国国内学校策略联盟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