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官方全称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是一项中国全国性高中生数学竞赛,始于1981年。[1]2021年,本竞赛又名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初赛)[2],2022年起,本竞赛改称为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预赛)[3]

历史

1980年,在大连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数学普及工作会议上,举办数学竞赛被确定为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的一项主要工作,其原则为“民办公助”、“精简节约”、“自愿参加”;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发现和培养人材、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准备。[1]1981年5月,北京召开的数学竞赛经验交流会决议举办第一届“省、市、自治区联合高中数学竞赛”。[1]第一届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参加,[4]第二届增至28个,第三届起推展至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1][5][6]

因为新冠疫情防控,2021年9月12日举行的竞赛,疫情严重的省份允许延至9月底前举行[7];2022年9月11日举行的竞赛,分别在10月30日(北京、天津、甘肃、贵州、海南、黑龙江、吉林、江西、辽宁、四川)、11月27日(湖北、山东)、12月11日(内蒙古等)[a]进行不下三次补赛,其中第三次补赛不分一试和加试,设一份150分钟的试卷在线上平台作答[b][14][15][16]

Remove ads

参赛情况

各省数学会或会自行举办非正式预赛,选拔各省参赛学生,不属于联赛的正式程序。[17][18][19][20]每年参加高中数学联赛学生有5万人,若算上各省预赛,则总共约一百万人。[21]

竞赛形式及奖项

竞赛日期通常为每年9月中旬的星期日。竞赛分为一试和二试(又称加试),总分300分。一试试题通常包括8道填空题(每题8分)和3道解答题(分别为16分、20分、20分),总分120分;二试试题通常由2道40分,2道50分的解答题组成,总分180分。[22]一试时间80分钟,为考试当天的8:00到9:20,二试时间为150分钟,为当天的9:40到12:10。[22]2019年起,二试加长至170分钟,从9:40到12:30,形式不变。[23]一试内容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一致(不包括微积分初步,统计与概率部分),但方法上有所提高;二试试题与IMO要求接轨,在高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包含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方面。 [24]

参加联赛的学生,可以选择是否参加二试。若要获得一等奖或获选进省队参加数学冬令营,就必须参加一试和二试。为照顾地区差异,竞赛设有A卷和B卷,B卷较易,小部分赛区考B卷。[25]

评奖时,依据考试结果评选出各省级赛区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二三等奖可由各省市自行评出,一等奖需由各省市选出后将试卷送至主办方复评。

名列省级一等奖前列的学生可以进入各省的省队,全国每年共约300名学生。他们有资格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又称数学冬令营。主办单位决定每省名额。冬令营名额现已扩充,如2023年参赛名额约550人。[26]

注释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