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堡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堡圳map
Remove ads

23°48′00.1″N 120°39′27.1″E

事实速览 八堡圳, 概要 ...
事实速览 八堡圳取水口, 别称 ...
Thumb
林先生庙牌楼。

八堡圳,或称八保圳,位于台湾彰化县,最早建于1709年,1719年完工,是台湾最早开凿的水圳,也是至今台湾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于该圳是由施世榜筹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浊水溪之水灌溉八堡农田,所以也叫做“浊水圳”,但常被称为“八堡圳”。

一般将八堡圳与台南通垺圳和新竹隆恩圳,一起并称为“台湾三大古老埤圳”。

Remove ads

沿革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施世榜于半线地区(今彰化县)引浊水溪之水筑圳,工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完工[2]:18。该水圳从番界浊水庄(今名间乡浊水村)取水,之后在二水鼻仔头截源入圳[2]:18。据说八堡圳开凿初期,引水入圳屡遭失败。相传后来有一位老翁来见施世榜,给予水利图说;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开凿,并以“土工法”施工后,果然成功。圳成之后,老翁拒绝受酬,并不示姓名,只自称“林先生”;后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头建林先生庙以兹纪念。

这条水圳最初名为“施厝圳”,道光年间《彰化县志》以前的文献皆使用此名称[2]:18。水圳落成时该地尚未有“保(堡)”的设置,是日后设立彰化县并在其下设“(堡)”[注 1]后,才因为灌溉八保(堡)[注 2]之故取名八保(堡)圳。

纪念

二水乡每年举办的“跑水节”就是纪念林先生、施世榜、黄仕卿这三位建立八堡圳的有功人士。

引水源头

过去只在浊水溪边的“香圆脚水门”引入水源,经引水道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在集集拦河堰兴建后,改由浊水溪集集拦河堰北端进水口取水,经新的引水道至新的“八堡圳制分水门”再入原水道。[3][4]

今入八堡圳后分八堡一圳干线长33公里,有支线14条、分线24条;八堡二圳干线长29公里,有支线17条、分线19条。[5]

Thumb
八堡一圳支线:石苟埤圳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