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先生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传说由来
彰化农田水利会人员指出彰化平原有二大灌溉水系,北彰化的东西二、三圳进水口有汪先生庙,南彰化的八堡圳水源地有林先生庙[1]。

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彰化县志》〈水利篇〉记载:“康熙五十八年,庄民施长龄筑时,圳道难通,有自称林先生者,绘图教以疏凿之方,于是通流灌溉五十馀里之田。迨圳成欲谢之,查寻并无其人。今圳寮奉祀神位,不忘功也。”;〈人物志行谊篇〉则载:“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衣冠古朴,谈吐风雅。……问以名字,笑而不答,固请,乃曰:但呼林先生可矣!……水圳成时,世榜将以千金为谢,先生辞弗受,亡何竟去,亦不知其所终,今圳寮祀以为神……”。此译为施世榜开凿八堡圳时,无法成功,有一位自称姓林的老人,出面教导引水法才获得成功,事成之后就神秘消失,后人就建庙祭拜。〈隐逸篇〉则还有歌颂的诗:“第一峰头第一家,鹑衣百结视如花。闲时嚼雪消烟火,醉后餐霞补岁华。欲说王侯为怎样,奚须富贵作婆娑。看来名利终何益,笑起蛟龙背上跨。”[2]
到了光绪年间,吴德功撰〈林先生传〉,否定林先生为神仙,揣测为明朝遗老或之子孙,于此遁世隐居者。后来八堡圳在1897年被日本政府收归国有后,伊能嘉矩的《台湾文化志》第二章〈埤圳の施设〉也记载此事,并有施家的筑圳秘诀诗:“施家凿圳灌田畦,浊水潆洄导以西;草彻由来多愿水,源深惟有木为堤;随山导势南流北,就水看形上衔低;十五葫芦他同样,尽归虎鹿两螺溪。”[2]
该诗也传说是林先生所留下[2][3]。退休官员陈水源则认为可能林先生是施世榜所虚构,林姓是暗示筑圳秘诀的“有木为堤”,借此将引水施工秘诀推给神秘人士,以避免制造对手竞争水租收入,也让农民以为有神仙保祐,方能使得筑圳工程如期竣工[2]。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庙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毁于火灾,遂迁址,至咸丰六年(1856年)为洪水所坏,再迁于现址[6]。附近有八堡一圳、八堡二圳的分水门[2][7]。后来地方士绅认为应建造祠堂,由董树来、郑佳房、郑传准、陈天德(陈水源父亲)等四位发起筹资,于1919年重建,并再配上台中厅长加福丰次所勒的碑石[2]。

战后时期,日本政府的碑石遭毁[2]。1975年,由当时的省主席谢东闵再拨款重修,并由彰化农田水利会管理,成为官设公庙[4]。1977年6月竣工,殿宇属重檐歇式建筑,并特颁“德泽流芳”匾[2]。1994年此庙被选入二水乡的一乡镇一特色一特产[8]。2002年10月3日,请来嘉义县彩绘师傅郭田主持重新彩绘[9]。

庙内除有主供林先生禄位,左右配祀有开圳有功的施世榜与黄仕卿[2][6][7][4]。谢东闵每次返回家乡二水,也会来此庙凭吊[4]。农历七月十五日公祭[2],而之前1956年报导时说是以七月廿日为祭典[6]。公历6月6日水利节,彰化农田水利会也祭拜[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