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冷战 (1985-1991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5年至1991年是冷战的最后阶段。其特征是苏联内部的系统性改革、苏联领导的东方集团和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之间紧张局势的缓解、东方集团的崩溃以及1991年苏联解体。
这一时期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为开始标志。为了结束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停滞,戈尔巴乔夫发起了1987年苏联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虽然历史学家们对冷战的确切结束日期存在争议,但人们普遍认为,军备控制协议、苏联从阿富汗和东欧的撤军以及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关系解冻
总结
视角
自1982年以来,连续三位苏联领导人去世后,苏联政治局于1985年3月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联总书记,标志着新一代领导层的崛起。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相对年轻的以改革为导向的技术官僚在改革派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鼎盛时期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迅速巩固了权力,为政治和经济自由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并推动了与西方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和贸易。

里根政府对苏联采取了强硬立场,根据里根主义,美国开始向阿富汗、安哥拉、尼加拉瓜等地的反共组织提供支持。
1985年至1987年,随着《中程导弹条约》(INF)的成功谈判,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12月签署了条约并消除所有射程为500-1000公里(短程)和1000-5500公里(中程)的核导弹、常规导弹及其发射器。条约不包括海基导弹。截至1991年5月,经过双方现场调查,已确认销毁2700枚导弹。[1][2]
里根政府还说服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增加石油产量,这导致石油价格下跌了三倍,石油是苏联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继苏联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之后,里根总统下令美国军队在和平时期进行大规模的国防建设;苏联没有通过建立军队来应对这一问题,因为军事开支,再加上苏联农业集体化和低效的计划经济,将给苏联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前,苏联经济已经停滞不前,处于糟糕的状态,尽管他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尝试,但仍无法振兴经济。1985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第一次峰会。[3][4]
第二次峰会于1986年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举行。此次会议旨在继续讨论缩减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弹道导弹。会谈初期在核裁军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但由于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和戈尔巴乔夫拒绝后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双方的合作仍在继续增加,苏联单方面削减了一些战略武器。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基础,在整个东方集团产生了连锁反应,包括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对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控制。
1987年6月12日,里根向戈尔巴乔夫发出挑战,要求拆除柏林墙,进一步推进改革和民主化。里根在柏林墙旁的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讲时表示: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寻求和平,如果你为苏联、中欧和东南欧寻求繁荣,如果你追求自由化,请到这扇门来;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拆掉这堵墙!
当共产主义欧洲领导人让他们的国家处于“正常化”的控制之下时,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改革政策暴露了曾经革命的苏联共产党是如何在体制的中心奄奄一息的。面对油价下跌导致的收入下降以及与军备竞赛和指令性经济相关的支出增加,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被迫从西方银行业承担了大量债务。公众对苏阿战争的日益不满,以及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社会政治影响,增加了公众对自由政策的支持。到1989年春天,苏联不仅经历了激烈的媒体辩论,还第一次举行了1989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近代以来,自由化的力量首次从西方向东方蔓延。[5]
Remove ads
共产主义的崩溃

波兰团结工联等组织迅速获得了强大的民众基础。1989年2月,波兰人民共和国与反对派开始谈判,即波兰圆桌会议,会议允许1989年6月举行有反共政党参加的选举。
1989年8月,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铁幕边境被打开,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解散,东方集团解体。泛欧野餐的想法来自奥托·冯·哈布斯堡,旨在测试苏联在铁幕打开时是否会做出反应。泛欧盟奥地利随后在匈牙利用传单做广告,让东德人意识到逃跑的可能性。自柏林墙修建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外流和东方集团国家的不反应的结果向被压迫的人民表明,他们的政府已经失去了绝对权力。随后,大量东德难民试图通过匈牙利逃离,而微弱的反应表明共产党失去了更多的权力。[6][7][8][9]
1989年,匈牙利共产党政府开始谈判组织1990年举行的竞争性选举。在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大规模抗议活动推翻了共产党政府。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共产主义政权也崩溃了,罗马尼亚共产党被暴力革命推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表示,美国不反对苏联干预罗马尼亚,以防止流血事件。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标志着欧洲共产主义政府的崩溃,这是革命的高潮。[10]
在戈尔巴乔夫的默许下,东欧政府的崩溃无意中鼓励了几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寻求从苏联统治中获得独立。波罗的海国家的独立运动首先导致立陶宛独立,然后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宣布独立。更公开的选举导致了反对共产党统治的候选人的当选。
为了阻止变化,以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为代表的一群苏联强硬派于1991年8月发动政变推翻了戈尔巴乔夫。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召集人民和大部分军队反对政变,但政变失败了。尽管戈尔巴乔夫重新掌权,但他的权力已受到不可挽回的削弱。9月,波罗的海国家独立。12月1日,乌克兰退出苏联。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分裂为15个独立的国家。
Remove ads
冷战结束
1989年革命结束后,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总统在马耳他会面,讨论了今年发生的事件、苏联军队从东欧撤军以及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经过讨论,两位领导人公开宣布,他们将共同致力于德国统一、关系正常化、解决第三世界冲突以及促进和平与民主(布什总统称之为“世界新秩序”)。[11]
在马耳他首脑会议和苏联解体之前,双方就几项军备控制协议开始了谈判,达成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化学武器公约》等协议。此外,美国仍然相信苏联将长期存在,开始采取措施建立积极的长期关系。[12]
美苏联合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证明了这种新的关系。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赞成第678号决议,授权对其前中东盟友使用武力。[13]
第三世界国家(即柬埔寨、安哥拉、尼加拉瓜)与冷战有关的几场冲突将在这个合作时代结束,苏联和美国将共同努力,向各自的代理人施压,要求他们相互和平。总的来说,这种伴随着冷战最后的缓和将有助于实现一个相对和平的世界。[14]
由于1989年的革命和苏联采取的不干涉外交政策,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军队开始撤回苏联,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撤军。[15][16]
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全球秩序,认为需要一些结构来解释指导外交政策的“威胁、利益和优先事项”,但对于如何继续下去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安东尼·莱克表示,这一时期制定教义的尝试有可能引入“新一无所知”的孤立主义或他所谓的“非理性”思想。老布什和克林顿在任期间的目标是制定支持共识的外交政策目标,而不是加速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分裂。[17]
学者们指出了冷战结束的唯物主义和意识形态原因。唯物主义者强调苏联的经济困难(如经济停滞和主权债务),而理想主义者则认为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世界观和角色很重要。意识形态主义者指出,戈尔巴乔夫和里根都渴望废除核武器,以及戈尔巴乔夫对外交政策合法目的和手段的看法。[18][19][20]
遗留问题
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斯洛伐克等国经历了经济重建以及加入欧盟和北约,一些前东方集团成员国则创造了自由市场寡头制度、后共产主义腐败行政和独裁的混合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一些后苏联国家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艰难的过渡。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国内生产总值下降,预期寿命下降。前东方集团成员国的一些地区的生活条件也有所下降。

后冷战时期,西方,尤其是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繁荣时期,整个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中欧、东南欧和东欧都掀起了民主化浪潮。
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表达了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的结束是美利坚治世崩溃的前奏。沃勒斯坦在文章《美利坚治世下的和平已经结束》中指出,“共产主义的崩溃实际上标志着自由主义的崩溃,消除了美国霸权存在的唯一意识形态理由,而这种理由得到了自由主义表面上的意识形态对手的默许”。[21]
在没有太空竞赛压力的情况下,美国和俄罗斯丧失了探索太空的想法。冷战的军事勋章变得越来越普遍,因为它们是在近50年的未宣战的敌对行动中由大国创造和授予的。
Remove ads
相关事件时间表
- 1985年1月20日,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第二任期。
- 1985年3月10日,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康斯坦丁·契尔年科逝世。
- 1985年3月11日,苏联政治局委员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出任共产党总书记。
-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事故。
- 10月11日至12日,雷克雅未克峰会。
- 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行民主政策。
- 1987年1月27日,美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并建立外交关系。
- 1987年3月4日,里根在电视讲话中对伊朗门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 1987年11月15日,罗马尼亚发生布拉索夫叛乱。
- 1988年2月12日,苏联护卫舰Bezzavetny在黑海克里米亚海岸附近与美国导弹巡洋舰USS Yorktown相撞。
- 1988年2月20日,阿塞拜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决定加入亚美尼亚,但被苏联拒绝。随后的第一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
- 1988年8月8日——缅甸发生8888民主运动。
- 1988年8月17日,巴基斯坦总统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去世。
- 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结束。
- 1988年9月17日,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自1976年以来,苏联和美国首次共同参与;这也是苏联及其卫星国参与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发生爆炸。
- 1989年6月3日,伊朗领导人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去世。
- 19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以解放军武力清场结束
- 1989年8月23日,苏联政治局委员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谴责希特勒-斯大林条约的秘密协议。
- 1989年8月24日,塔德乌什·马佐维耶茨基成为波兰总理,组建了共产主义阵营中第一个非共产主义政府。
- 1989年10月23日—匈牙利民主化运动。
-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 1989年12月2日至3日,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峰会上说:“我向美国总统保证,我永远不会对美国发动热战”。
- 1989年12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的辞职标志着捷克斯洛伐克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使齐奥塞斯库的罗马尼亚成为华沙条约组织中唯一剩下的强硬共产主义政权。
- 1989年12月25日——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在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期间被处决,反对共产党统治。
- 1989年12月29日,瓦茨拉夫·哈维尔在天鹅绒革命结束后就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 1989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秘密警察解散。
Remove ads
- 1990年1月13日,东德秘密警察斯塔西解散。
- 1990年1月22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大会期间解散,结束了该国的一党制。
- 1990年2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秘密警察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安全局解散。
- 1990年3月15日,戈尔巴乔夫就任第一任苏联总统。
- 1990年4月12日,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
- 1990年4月22日至23日和5月6日至7日,南斯拉夫境内的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
- 1990年5月22日,也门统一。
- 1990年6月8日,被称为“冷战结束的首次官方承认”的《特恩贝里消息》发布。
- 1990年7月5日至6日,北约在伦敦举行第11次峰会。
- 1990年7月13日,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宣布结束其对权力的垄断。
- 1990年8月2日,海湾战争爆发。
- 1990年9月9日,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赫尔辛基举行峰会。
- 1990年9月12日,《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在莫斯科签署。
-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 1990年11月6日,匈牙利成为第一个加入欧洲委员会的东方集团国家。
- 1990年11月11日,南斯拉夫境内的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
- 1990年11月18日,南斯拉夫境内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
- 1990年11月19日,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 1990年12月9日,南斯拉夫境内的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
- 1990年12月9日至23日,南斯拉夫境内的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
- 1990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亚举行独立公投,大多数斯洛文尼亚人投票赞成斯洛文尼亚从南斯拉夫独立。
- 1991年1月,捷克共和国向斯洛伐克共和国的资金转移被停止,导致天鹅绒分离开始。
- 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结束。
- 1991年3月31日,格鲁吉亚举行独立公投,大多数格鲁吉亚人投票赞成格鲁吉亚脱离苏联独立。
- 1991年5月1日,中华民国废除了国共内战期间制定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 1991年5月19日,1991年克罗埃西亚独立公投,大多数克罗地亚人投票赞成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独立。
- 1991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结束。
- 1991年6月27日,南斯拉夫内战在斯洛文尼亚爆发。
- 1991年6月28日,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散。
-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 1991年7月31日,美国和苏联批准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
- 1991年8月21日,苏联政变结束。
-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一职。
- 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波罗的海国家独立。
- 1991年9月8日,1991年马其顿独立公投,大多数马其顿人投票赞成马其顿从南斯拉夫独立。
- 1991年9月21日,1991年亚美尼亚独立公投,大多数亚美尼亚人投票赞成亚美尼亚脱离苏联独立。
- 1991年10月26日,1991年土库曼斯坦独立公投,以多数票赞成土库曼斯坦脱离苏联独立。
- 1991年11月7日至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第12次峰会。
-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的领导人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标志着苏联的解体和独联体的成立。
- 1991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该职位被废除,苏联国旗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国旗。
- 1991年12月25日,最高苏维埃宣布解散苏联。
参见
- 苏联历史(1982-1991)
- 冷战时间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