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河流互连计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河流互连计画(英语:Indian rivers interlinking project)是一个拟议的大型土木工程计画,目的在利用水库和运河网络,将该国河流连结,而能有效管理全国的水资源,以加强灌溉和地下水补给,并减少某些地区经常发生的洪水(参见印度洪水)和另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1][2]印度人口占全球总数的18%,但仅拥有世界水资源的约4%。解决该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将是其河流和湖泊进行连结。[3]
此河流互连计画分为三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山脉河流互连、半岛南部河流互连,以及从2005年开始探讨的邦内河流互连。[4]此计画由印度国家水资源发展署(National Water Development Agency,简称NWDA,此机构已于2019年并入新成立的印度水资源部)管理。NWDA启动研究,并已编写14个喜马拉雅山脉部分互连项目、16个半岛南部部分互连项目和37个邦内河流互连项目的报告。[4]
印度的年均降水量约为40,000亿立方公尺(即4,000立方公里),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一年的4个月 - 6月到9月 - 之内。 此外是降水量分布不均 - 东部和北部降水量最多,西部和南部降雨量较少。[5][6]印度还会出现季风雨量过多而造成洪水,或是是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是迟来,随之造成干旱。 印度自然水资源供应在地理和时间上发生差异,与全年对灌溉、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之间有差距,这种差距随著印度人口的增长更被扩大。[6]
支持河流互连计画者声称解决印度水资源问题方案是保护丰富的季风降雨,将其储存在水库中,并利用预定兴建的项目将多馀的水输送到长期或是季节性的缺水地区。[5]此计画除提供水安全之外,还被认为可为内河航运和水力发电带来潜在效益,并可经由水产养殖以扩大农村地区的收入。反对者则担心众人皆知的环境、生态和社区被迫迁移的不良影响,以及与改造自然而产生的未知风险。[2]另有人则担心有些项目可能会造成与邻国间的问题。[7]

Remove ads
历史
印度河流互连的概念出现已久。例如在19世纪的英属印度时期,致力在当地建造灌溉和航行运河的工程师亚瑟·科顿曾提出将几条印度主要河流互连的计划,以加速从其位于印度次大陆、南亚的英国殖民地进口及出口货物,并解决印度东南部(今日于安德拉邦和奥迪萨邦所在)的缺水和干旱问题。[8]
水坝设计师和前印度灌溉部长卡努鲁·拉克什曼纳·拉奥博士于1970年代提出"国家水路网络(National Water Grid)"的构想。[9]他对印度南方严重缺水,以及北方每年重复出现洪水的关心(他认为布拉马普特拉河 - 上游为中国的雅鲁藏布江 - 和恒河的盆地是水资源过剩地区,而印度中部和南部是水资源短缺地区),而建议将多馀的水资源转移到缺水地区。当拉奥博士提出此构想时,印度已经成功实施几个流域间的调水项目,他建议将这些项目的规模扩大。[9]
当时的印度水资源部于1980年发布一份题为《国家水资源开发展望(National Perspectives for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的报告,将水利发展计画分为两部分 - 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和半岛部分。国大党执政后,将该计划放弃。该国于1982年由NWDA[1]资助,并设立一个由指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以完成关于水库、运河以及南部半岛河流互连和相关水资源管理各方面可行性的详细研究、调查和勘探。NWDA在1982年到2013年期间提出许多报告。[1]然而这类项目并未受到推动。
在全国民主联盟 (印度)(一右翼政党联盟,由印度人民党领导)执政后,于1999年重新提出河流互连的想法,但这次有重大战略转变 - 提案被修改为流域内开发,而非流域间调水。[10]

由国大党领导的联合进步联盟 (UPA,一中间派和中间偏左政党联盟) 与2004年上台执政,维持其一贯对该计画概念和计划的反对态度。社会活动家大声疾呼,称该计画在成本、潜在环境和生态破坏、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改造自然的风险方面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印度中央政府在2005年到2013年期间设立许多委员会,推翻许多报告,并资助一系列可行性和影响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研究所采的环境法规与标准皆有所不同。[10][11]
印度最高法院于2012年2月在处理一于2002年提出的公共利益诉讼 (PIL) 时,拒绝就实施河流互连计画提供任何指示。最高法院表示这涉及政策决定,属于邦和中央政府的权限。然而最高法院因为没任何一方反对实施此计画,而指示水资源部设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即"河流互连计画专门委员会"(SC ILR)),与各级政府共同进行跟催。[12]
Remove ads
需求

印度每年降雨量约为4,000立方公里,约当人均为100万加仑的雨水。[2]然而印度的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月份之间差异很大。印度的大部分降水(约85%)是在夏季由喜马拉雅山脉集水区 -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 (GBM) 流域 - 的季风雨带来。[13]该国东北部地区的降水量较西北、西部和南部地区的为大。由于季风开始日期有不确定性,该国有时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和季节性及年度降水量的大幅波动,而对该国形成一个严重的问题。[1]这个国家饱受周期性干旱和洪水侵袭,西部和南部地区尤其严重缺水,且变化莫测的天候为当地居民带来巨大苦难,特别是最贫穷的农民和农村人口深受其害。区域性灌溉用水缺乏导致农作物歉收和农民自杀(参见印度农民自杀问题)。虽然印度多数地区通常每年在7月至9月期间有充沛的雨水,而有些地区在其他季节却会出现饮用水短缺。有些年份,可能又出现连续数周降雨过多,继而发生洪水,带来破坏。[14]这种过多 - 稀缺循环、区域差异以及洪水 - 干旱周期,而产生对水资源管理的需求。[15]河流互连是解决这一需求的提案之一。[1][2]由于气候变化,促使人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改而使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 但这些都是间歇性能源,需用到抽水蓄能电站来储存多馀电力,并在有需求时再释放。通过设计多用途淡水海岸水库及河流互连,将可让印度达到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目的。[15]
Remove ads
印度的庞大人口是推动河流互连的另一个因素。虽然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已持续下降,但仍然每年以约1,000万到1,5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由此产生的粮食需求必须以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作物安全来满足,而两者都需要对约1.4亿公顷的农地给予充分灌溉。[16]而目前印度只有一小部分土地能取得灌溉用水,且大部分灌溉都依赖季风带来的降水。支持者称河流互连是为更多农民提供可靠和更好灌溉的手段,能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好的粮食安全。[1]印度属热带国家,自然水分蒸发量很高,粮食安全可通过水安全来实现,而水安全又可导致能源安全 - 将水从水位较低的河流点抽到高处储水设施,在需要时放水来发电(抽水蓄能发电),供抽取地下水作灌溉之用,而实现粮食安全。[17][18]
若流域内试图完全使用河水,而未能将足够盐分(溶移质)排入海中,结果将导致流域封闭。下游近海区域的水质将盐化(碱化),进而让灌溉土地逐渐成为盐碱地。[19][20][21]盐碱地的渗水性很差,导致涝渍问题。盐碱地增加后将迫使农民只能种植水稻或草,其他作物和树木的生产力很低。[22]棉花是盐碱地的首选作物。.[23]将水资源丰富的河流与水资源短缺的河流连接,对长期维持流域可持续生产力,以及让足够的盐分透过环境流量形式带入海洋,可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印度需要更多基础设施来推动物流和货物运输。利用连接的河流进行航运是一种更清洁、低碳足迹的运输模式,特别是在矿石和粮食的运输方面。[1]
印度目前仅能储存30天的降雨量,而已开发国家则在其干旱地区的流域和水库中储存相当于900天的战略用水量。印度的筑坝水库仅储存人均200立方公尺的水。印度还过度依赖抽取地下水,耕地中有50%由地下水灌溉,印度为此挖了2,000万口井。印度约有15%的粮食是依赖地下水而生产,而地下水终会迅速枯竭,当此情况出现,就需要更多地表水供应。河流互连计画的支持者认为印度的水资源状况已十分危急,需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和管理。[24]一些计画支持者认为印度并非缺水,而是未加善用,让它平白流入大海。
计画探索
于2013年完成的河流互连计画可行性报告列出需要的投资,和预定产生的经济影响,如下所示:
#此处的美元是根据印度卢比的历史成本,按英文版列表发表时汇率换算而得。
在2002年至2008年之间有环境运动者和学者质疑印度河流互连计画的可行性,并质疑是否已完成对环境和生态的益处和风险间进行适当的研究。研究人员Bandyopadhyay等人声称印度河流互连计画的预期效益与其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之间存在显著的认知差距。[2]他们还质疑互连项目是否能带来控制洪水的益处。Vaidyanathan在2003年声称关于作业、转移水量多寡以及何时转移水,存在不确定性和未知数,而是否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内出现涝渍、盐碱化,以及进而发生荒漠化。[40]有学者也在探索其他可能减轻干旱和水患的技术,并希望这些技术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会更少。[41]河流可能会每经100年(大约)改变其河道,因此互连可能在100年后就变得无用。互连还可能导致森林砍伐,造成生态失衡及广泛改变鱼类群落。[42][43][44]有项研究的结论是此计画可能会减少降雨量,并改变所在地的降雨模式。[45]
蓄水和兴建分散式水库可能导致人口迁移,安置这些人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和政界的关注。此外,河流互连可能影响水生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依赖特定水生物种以维生者的生计。研究人员Lakra等人在他们于201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声称,[46]大型水坝、流域间调水和从河流取水可能对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和正面影响。对鱼类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有正面和负面的。
印度人口不断增长,且有大量贫困的农村人口依赖季风带来的降水用于灌溉。天气不确定性和气候变化引发的波动令人担忧,因为这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加剧农村贫穷。印度人口预计将以减缓的速度进一步增长,到2050年左右稳定在15亿左右,比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目再增加3亿人口。而增加对可靠食物来源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需求 - 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5]称这两因素均需要印度有显著改善的灌溉网络。
印度的年均降雨量约为4,000立方公里,其中印度每年的地表水流量估计为1,869立方公里。由于该国地形和其他原因,其中只有约690立方公里的地表水可用于灌溉、工业、饮用和地下水补给。换言之印度是平均每年大约有1,1000立方公里的水可用于灌溉。[5]这水量足够灌溉1.4亿公顷(140万平方公里)的农地。至2007年,印度约有60%的灌溉潜力受到利用,灌溉水源包括灌溉网络、天然水体(河流及湖泊)和地下水。
印度夏季(6月至9月)是主要的雨季,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和地表水径流占全年水源的80%。[5][6]天然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与全年对灌溉、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之间存在差异,造成供需缺口,而这种差距只会随著印度人口的增加而恶化。支持河流互连计画者称解决印度水资源问题,得保护丰富的季风雨水,将其储存在水库中,并在偶尔降雨不足、已知容易发生干旱的地区,或在一年中供水稀缺的时期再加以利用。[5][47]
在一篇于2007年发表的文章[7]中,作者们声称从生态、地质、水文和经济角度来看,河流互连最初似乎是一个代价高昂的提案,但站在长远的角度上,由此产生的净效益将远超过其成本或损失。然而作者认为印度提出的计画缺乏国际法律框架。其中至少有些互连的项目,可能会影响邻国(如孟加拉国),印度必须就国际关注点进行谈判,将之解决。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在几年内将低于每千瓦时1.0印度卢比。[48][49]更便宜、清洁和持久/可再生能源将有利于在河流互连计画中建设更多的抽水蓄能/抽水站和隧道设施,而非依赖纯粹的自然重力连接,以节省成本、减少建设时间,并优化现有水库利用/减少储存等,以减少土地淹没。目前也有更为先进的建设隧道技术/方法,使其成为具有最短距离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以替代重力式明渠的连结法。[50]
由印度人民党阿塔尔·比哈里·瓦巴依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政府曾倡议河流互连的想法,以应对该国的干旱问题,同时解决不同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11]
国大党总书记拉胡尔·甘地在2009年表示连接河流的整个想法是危险的,因为这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因而反对。前联合进步联盟(UPA)政府的内阁部长杰伊拉姆·拉梅什表示连接印度河流的想法是一场"灾难",而对此规模恢弘的计画前途提出质疑。[51]
M. 卡鲁纳尼迪领导的达罗毗荼进步联盟(DMK)一直是国大党领导的联合进步联盟的重要盟友,他提出在国家层面,连接河流也许是解决该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唯一及永久的解决方法。卡鲁纳尼迪表示政府应从南部河流开始评估这计画的可行性。DMK在2014年大选中将河流国有化和互连列入其竞选宣言。[52]
坎巴特湾开发计画计划在康贝湾海域建造一座海岸水库,将讷尔默达河原本流入海洋的淡水储存在其中,然后再泵送到干旱的萨乌拉施特拉地区作灌溉用途。
计划
由NWDA提出的国家远景规划( National Perspective Plan)设想在建设河流互连项目的同时,储存约1,850亿立方公尺的水。[53] 这些储存设施和互连工程将为印度增加近2,096立方公里的水源,让可受到灌溉的田地面积增加3,500万公顷,增加40,000百万瓦的水力发电能力,并实现防洪和其他效益。
印度的地表水总量接近1,776立方公里,但在1979年受到使用的仅为271.37立方公里。其馀的既未利用,也未管理,而印度每年都会发生洪水灾害。印度截至1979年已建造600多座水坝,形成的水库总容量为1,710立方公里。这些储水设施仅用到该国可用水量的7分之1。[53]印度整体每年至少可以利用的水量有9,460立方公里。支持河流互连计画者称不但印度各邦,连其邻国也会因增加灌溉、水力发电、航运和防洪而同样受益。[53]该计画还能为印度预期的人口峰值提供粮食安全效益。[53]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梅克纳河流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流域,携带印度17.77立方公里总流量中的12.33立方公里以上的水。水是一种稀缺物品,印度几个流域,如高韦里河、亚穆纳河、萨特莱杰河、拉维河和其他较小的邦际/邦内河流都缺水。印度全国有99个县被划分为干旱易发地,约4,000万公顷的地区容易发生周期性洪水。[53]互连计画有望减轻这种痛苦和相关损失的规模。
在1980年代提出的印度国家远景计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
- 喜马拉雅山脉河流开发
- 南部半岛河流开发
到2005年则加入邦内河流开发的部分。

喜马拉雅山脉河流开发计划设想在印度和尼泊尔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主要支流上兴建蓄水库,以及连接用途的运河系统,除将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与恒河连接外,还将恒河东部支流的剩馀流量输送到西部。[53]除为额外大约2,200万公顷地区提供灌溉用水之外,并增加约3,0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还将在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进行大规模的洪水控制。假设河流流量管理条约能够谈成,不仅将让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各邦受益,且可让尼泊尔和孟加拉国受益。[53]
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将有一系列沿著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兴建的水库,用于储水。并兴建运河,把恒河东部支流的剩馀水量输送到西部。这预计将有助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中的洪水控制。还可为法拉卡堰(拦河堰)提供多馀的水,以将加尔各答港口内淤积的泥沙冲走。 迄2015年,在考虑中的喜马拉雅山脉部分中的14个互连项目如下(标注有可行性研究进度):[54][55]
此计画有4个主要部分:
- 默哈讷迪河-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帕拉尔河-本内尔河-卡韦里河连结
- 孟买以北和达布蒂河以南的往西流向河流连结
- 肯河-昌巴尔河连结
- 将一些往西流向的河流改道
此部分预计可利用地表水灌溉额外2,500万公顷土地,增加地下水灌溉1,000万公顷土地,并用于水力发电,还能改善防洪和区域航运。[53]
此项目的重点是将水从印度东部输送到南部和西部。[53]南部开发项目(第一阶段)将包含4个主要部分。首先是把默哈讷迪河、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和卡韦里河经由运河作连结。将沿著这些河流的河道建造水库和水坝,用于将默哈讷迪河和戈达瓦里河的多馀河水输送到印度南部。在第二阶段,一些从孟买以北和达布蒂河以南往西流向的河流将被连结,所得的水将供应孟买额外的饮用水需求,并为马哈拉什特拉邦沿海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在第三阶段,肯河和昌巴尔河将被连结,以供应中央邦和北方邦的区域用水需求。在第四阶段,西高止山脉的许多往西流向河流被连结,用于灌溉,并输送到卡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等往东流向河流。
长达800公里的默哈讷迪河-戈达瓦里河互连项目将通过提斯塔河-默哈嫩达河-苏伯尔讷雷卡河和默哈讷迪河等河流,把发源于不丹的桑科什河连结到安德拉邦的戈达瓦里河。[56]
考虑中的南部半岛河流开发项目如下(标注有可行性研究进度):[57][58]
- 阿尔玛蒂水库–本内尔河连结(可行性研究完成)(第1部分)
- 戈达瓦里河(Inchampalli)–克里希纳河(Nagarjunasagar)连结(泰伦加纳邦已暂停建设)(第1部分)
- 戈达瓦里河(Inchampalli)–克里希纳河(Pulichintala) 连结(可行性研究完成)(第1部分)已与上述Inchampalli–Nagarjunasagar连结合并
- 默哈讷迪河–戈达瓦里河连结 (可行性研究完成)(第1部分)
- 克里希纳河–索玛希拉水库连结(第1部分)。已改造为通过Veligonda项目隧道(接近完工)从斯里塞拉姆(Srisailam)到索玛希拉水库连结,以降低连结成本[59]
- 潘巴河–阿昌科维尔河–维帕河连结 (可行性研究完成)(第4部分)
- 帕河–达布蒂河-讷尔默达河连结 (可行性研究完成)(第2部分)
- 帕尔瓦蒂河-卡利辛德河-昌巴尔河连结 (可行性研究完成)(第3部分)
- 波拉瓦蓝灌溉渠道-维杰亚瓦达连结(连接运河已建成,部分使用Pattiseema船闸)(第1部分)
- 索玛希拉–卡拉奈水库连接(可行性研究完成)(第1部分)
- 斯里塞拉姆–本内尔河连结连接(运河已建成并使用中)(第1部分)
- 达曼恒河–品扎河连结(可行性研究完成)(第2部分)
- 高韦里河-维斋河-贡达河连结(可行性研究完成)(第4部分)
- 肯河-贝特瓦河连结(可行性研究完成)(第3部分)
- 内特瓦蒂河–赫马瓦蒂河连结(第4部分)
- 别蒂–瓦拉达河连结(第4部分)
印度于2005年6月批准,并责成NWDA进行邦内河流互连可行性研究。[60]纳加兰邦、梅加拉亚邦、喀拉拉邦、旁遮普邦、德里、锡金邦、哈里亚纳邦、朋迪治理(联邦属地)、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和达曼-第乌(联邦属地)以及拉克沙群岛的政府回应说他们没邦内河流连接的提案。朋迪治里政府提出1个连接项目(但并非一境内项目)。比哈尔邦政府提出6个连结项目,马哈拉什特拉邦提出20个,古吉拉特邦提出1个,奥迪萨邦提出3个,拉贾斯坦邦提出2个,贾坎德邦提出3个,坦米尔那都邦提出1个。[60]NWDA从2005开始,在完成的可行性研究中,发现1个项目不可行,20个可行,马哈拉什特拉邦政府撤回1个项目,其他项目仍在研究中。[61]
进度
克里希纳河和戈达瓦里河于2015年9月16日透过一条运河完成连结。[62]
目前进度
NWDA已拟定戈达瓦里河-卡韦里河连接项目的详细专案报告 (DPR),此项目包含三个连接:戈达瓦里河(Inchampalli/Janampet)– 克里希纳河(Nagarjunasagar)、克里希纳河(Nagarjunasagar)– 本内尔河(Somasila)、本内尔河(Somasila)- 卡韦里河(Grand Anicut)连接项目,并于2019年3月分发给相关各邦。相关各邦的关切事项已于2020年9月获得解决。[63]
项目列表
- PFR- 前期可行性报告
- FR- 可行性报告
- DPR- 详细专案报告
国际间比较
印度河流互连计画在规模和技术挑战上,与其他全球主要河流互连的相似,例如:
- 美茵—多瑙河运河(莱茵河-美茵河-多瑙河运河) - 于1992年竣工,又称欧洲运河(Canal Europa),它连接美茵河和多瑙河,而将北海和大西洋与黑海连接。此连结在荷兰鹿特丹的莱茵河三角洲和罗马尼亚东部的多瑙河三角洲之间提供一条可通航的动脉。[64]连结长171公里,最高海拔(在希尔波尔特施泰因和巴赫豪森船闸之间)海拔406公尺,是地球上船舶可从海上到达的最高点。于2010年通过此连结的货物有520万吨(主要是食品、农产品、矿石和肥料),每年可减少25万次卡车运输。[65]此条运河也是灌溉、工业用水和发电厂的水源。[66]
- 伊利诺伊州水道系统共有541公里的互连航道,连接河流、湖泊和运河,提供从五大湖区经由密西西比河到墨西哥湾的航道连接。这条水道上的主要货物是运往发电厂的煤碳、运往上游的化学品和石油,以及运往下游,主要为用于出口的农产品。[67]这条水道是沿途工业和市政服务用水的主要来源,服务对象有石油精炼、纸浆和造纸加工、金属制品、发酵和蒸馏以及农产品等产业。[68]
- 田纳西河–汤比格比河水道是一条377公里长的人工水道,连接美国的田纳西河和汤姆比格比河。[69]此水道连接主要的煤碳产区和煤碳消费区,为煤碳和木材产品提供商业航运,是当地最具成本效益的运输方式。[70]水道中的水是沿途工业用水、公共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71]
- 墨西哥湾内陆水道位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连接8条河流,从佛罗里达州到德克萨斯州,长约约1,700公里,于1949年竣工,可供船舶航行。[72]它是美国第3繁忙的水道,每年有7,000万吨货物经此输送,[73]也是美国工业、化学和石油化学产业进口、出口和运输原材料及产品的重要低成本、生态友好和低碳足迹运输管道。[74]它也成为重要的渔业资源产地,并且是美国沿海地区贝类捕捞和运输的重要基地。
- 中国的滇中引水工程预定于2026年完工,从金沙江引水至云南省的滇池,第一期工程长664公里,其中58座主隧洞全长611.99公里。[75][34]二期工程线路全长1,769公里[76]
- 美利—大令盆地 - 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两条河流和相关水系,自1890年起为发展农业而进行工程改造,许多水流在数十年间都受到人为影响而改变。[77]结果是发生季节性水流变化,产生众多生态问题,包括蓝菌门大量繁殖导致鱼类死亡、高盐度、酸化,以及众多动植物物种衰退。[78]于2017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项于2012年在当地启动的生态修复计画以失败告终。[79]
其他已完成的河流互连工程有位于法国的马恩河-莱茵河运河,[80][81]位于美国的全美运河和加州水资源计画及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等。[82]
参见
注解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