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水利灌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水利灌溉(英语:Irrigation in India)指的是所有供农业利用 - 包括印度河流的主要和次要人工渠道网络、水井系统(地下水)、储水池和其他雨水收集的项目。其中以抽取地下水的系统规模最大。[1]印度在2013-14财政年度只有约36.7%的农地有可靠的水利灌溉,[2]其馀约三分之二的耕地依赖季风带来的降水(参见雨养农业)。[3]印度65%的灌溉用水源为地下水。约有51%的粮食种植面积得到灌溉,其馀的依赖雨养。[4]而大多数的降水既不可靠且无法预测。

印度政府启动一项为期5年(从2021-22财政年度到2026-27财政年度)的需求面水资源管理计划,预计将耗资600亿印度卢比(8.54亿美元),涵盖古吉拉特邦、哈里亚纳邦、卡纳塔卡邦、中央邦、马哈拉什特拉邦、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这7个邦中78个地区的8,350个缺水村庄,透过村级水管理计画以收集雨水、提高地下水位及提升地下水补给率。[3]大部分的渠道灌溉位于恒河-亚穆纳河盆地的渠道网络中,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北方邦,还有拉贾斯坦邦和比哈尔邦,而在南部的坦米尔那都邦、卡纳塔卡邦、和喀拉拉邦则有小型,地方性的人工灌溉渠道系统。[5]印度最大的人工灌溉渠道是英迪拉甘地渠,长约650公里(400英里)。[2]印度有一深具雄心的提议 - 印度河流互联计画,目的为扩大灌溉覆盖范围,并有降低洪水和水资源短缺的作用。[6][7]
水利灌溉有助于改善印度的粮食安全、减少对季风降水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创造农村就业机会。为灌溉而建设的水坝有助于生产电力和便利交通,并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饮用水、防治洪水及干旱。[6]
Remove ads
历史
印度最早提到灌溉的文字可从成文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的《梨俱吠陀》第 1.55、1.85、1.105、7.9、8.69和10.101章节中找到。 [8]吠陀教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教典《吠陀》只提到利用井水灌溉 - [9]挖掘的kupa和avata井有丰沛的水量,人们利用varatra(绳带)和cakra(轮)拉起kosa(桶),由井中取水。根据吠陀的记载,这些水被引入surmi susira(宽阔的渠道),并从那里进入khanitima(引水分渠),而后流进田地。[8]
而在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梵语文法家波你尼提到利用几条河流的水进行灌溉。[8][10]提到的有印度河、斯瓦特河、Varnu、Sarayu、Vipas和奇纳布河。[8]公元前3世纪的佛教文献也提到为种植农作物而进行灌溉。[9]孔雀王朝时代(公元前3世纪)的文献提到国家向农民收取河川灌溉费用作为国库收入。[11]
古印度哲学家波颠阇利在大约公元4世纪的《瑜伽经》中将瑜珈技术与"农民从渠道引流进行灌溉的方式"进行比较,来解释瑜珈的道理。[12][13]在坦米尔那都邦,横跨高韦里河的大阿尼卡特(Grand Anicut,人工渠道)于公元3世纪建成,其基本设计至今仍受到利用。[11]
Remove ads
印度分布最广的灌溉系统是由苏丹国统治者在中世纪时期所兴建。图格鲁克王朝德里苏丹国统治者费罗兹·沙阿·图格拉克,(生1309年,卒1388年)于14世纪在印度恒河周围和亚穆纳河以西地区建造非常广泛的渠道灌溉系统。这些渠道为印度北部的农地提供大量水源,也为城市和乡村居住区提供重要水源。[14]印度北部后来的统治者,特别是蒙兀儿帝国,继续建设这些灌溉工程直到十八世纪初。英国人在这些中世纪渠道系统基础上建立出殖民时代的灌溉系统网络。[15]

印度于1800年享有灌溉的土地面积约有80万公顷。[11]到1940年,英国人在北方邦、比哈尔邦、[16]旁遮普邦、阿萨姆邦和奥迪萨邦[17]兴建大量渠道和灌溉系统。恒河渠(Ganges Canal)的范围由赫里德瓦尔开始,延伸到到北方邦的坎普尔,全长350英哩。阿萨姆邦在1840年还是一片丛林,到1900年已有162万公顷的农用土地,尤其是茶园。印度受灌溉的土地在当时增加7倍。英国历史学家大卫·吉尔莫指出,英国殖民政府已透过恒河渠建立起灌溉网络,"旁遮普省的新渠道网络到19世纪末"业已建成。[18]
在英属印度时代所增建的灌溉设施大部分为针对印度的专有罂粟农场用于生产鸦片),以出口到中国。[19][20][21]种植罂粟需要可靠、专用的灌溉系统。[22]印度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大部分,即联合邦(United Provinces)、西北邦(Northwestern Provinces)、奥德邦(Oudh)、比哈邦(Behar)、孟加拉邦和雷瓦邦(Rewa)都有灌溉系统,以确保能可靠生产鸦片以供应中国。[23]为满足亚洲鸦片贸易的需求,印度到1850年已有近1,000平方公里的罂粟农场,建立在肥沃的恒河平原。到1900年,种植面积已增加到超过20万公顷(2,000平方公里)。[23]有学者认为该国于1850年至1905年期间发生大规模饥荒,原因为当时将粮食作物用地转为种植经济作物(罂粟)所致 。[24][25]
英属印度于19世纪发生过几次重大饥荒,造成数百万人饿死,而促成几个主要灌溉渠道的兴建。[26]到1900年,英属印度(除今日的印度之外,还包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已约有1,300万公顷的灌溉农地。 1901年,当时担任印度总督的寇松勋爵任命科林·斯科特·蒙克里夫爵士主持一委员会,为印度制定全面性灌溉计划。 委员会于1903年建议增加灌溉260万公顷的土地。[27][28]印度到1947年的灌溉土地面积已增至约2,200万公顷。[11]在殖民政府之下,印度西北部的贫瘠土地到1940年代就有220万公顷取得灌溉用水,其中大部分位于今日巴基斯坦的领土。[29]英国军官阿瑟·科顿负责在德干高原建设几项灌溉渠道项目,安德拉邦和坦米尔那都邦为表达感恩,有数个地标建筑以其名字来命名。在殖民时代增加的灌溉设施(水井及储水池)大部分均依赖手动操作。[30]
Remove ads
1947年之后趋势

印度于1951年的灌溉农作土地约有2,260万公顷,至1995年底,将灌溉渠道及水井供水列入计算,全国灌溉系统可供应9,000万公顷的土地。[32]然而新增的灌溉能力依赖水泵抽水,需要可靠的电力供应和维护,印度难以应对,且可供使用的土地相当短缺。根据该国于2001/2002年所做的农业普查,全国实际上只有5,813万公顷土地有灌溉用水。印度的耕地总面积为1.6亿公顷(3.95亿英亩)。[33]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于2010年只约有35%的农地能取得可靠的灌溉水源。[34]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1991年估计印度最终能享有永续性灌溉的土地面积为1.395亿公顷,其中5,850万公顷由主要和中型灌溉项目提供,1,500万公顷由小型灌溉项目提供。而6,600万公顷的灌溉水源由地下水提供。[32]
印度的灌溉水源主要为地下水,此种农地有3,900万公顷(占总灌溉面积的67%),面积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有1,900万公顷,位居第二,美国有1,700万公顷,位居第三)。[1]
印度在1950年至1985年间,已投入1,659亿印度卢比用于灌溉发展。而在2000-2005年以及2005-2010年期间提出为灌溉和防洪工程的投资分别为103,315亿印度卢比和210,326亿印度卢比。[35]
Remove ads
各邦灌溉数据
下表为印度几个邦的灌溉农地面积、每公顷的农业产量以及所采灌溉方式的占比。
Remove ads
附注: 全印度的农地面积包含联邦属地的农地,而在上表中并未列出。
Remove ads
项目分类
- 主要灌溉项目
- 中型灌溉项目
- 小型灌溉项目
- 微型灌溉项目
印度自1950年起根据灌溉工程的执行、管理和分布所花费的成本进行分类。然而印度规划委员会(功能主要为负责印度5年计画的规划)采用以可耕地供水面积(CCA)为基础的项目分类。
灌溉面积在10,000公顷以上的项目被归类为主要灌溉项目。[39]
灌溉面积在2,000公顷及以下的项目归为小型灌溉项目。[40][41][42]在印度第5次5年计画(1974-1978年)之前,分类标准为根据实施灌溉项目所需的投资金额。 [40]从第5次5年计画开始即采用可接受灌溉的农地面积来作分级。[40]
印度设有500亿印度卢比的微型灌溉项目基金(Micro Irrigation Fund (MIF)),"以将更多的土地纳入微型灌溉,作为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目标的手段之一",印度国家农业及农村发展银行(NABARD)向各邦政府提供低利率贷款"以促进微型灌溉,目前这种灌溉方式仅覆盖1,000万公顷的耕地,预计将来可增加覆盖至7,000万公顷的程度。",推广的重点技术为"滴灌"。[43]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