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制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制宪是一个与台湾独立运动相关的术语,即为制定台湾新宪法[1]。视为台独派正名、制宪、建国”三部曲之一。法律程序上,它与中华民国修宪相关[2],但不相同[3]。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台独制宪[4]制宪谋独[5],视为法理台独[6][5]

政治背景

1946年1月,中华民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增加台湾名额[7],同年10月台湾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临时大会选出18名代表,于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三读通过[8],1947年元旦公布,同年12月25日正式施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两岸分治。此后,中华民国实控区虽然限缩于台澎金马,但至李登辉执政前期,仍长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保留对中华民国固有疆域——中国大陆的主权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法》方面,即是宪法一中

李登辉执政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回应台湾民主化本土化等政治需要,自1991年起,有过六次修宪。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使《中华民国宪法》在台澎金马顺利运行。

历史

早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者张文生、2004年文章提及台湾民间有多个台湾共和国宪法版本。许世楷将台湾制宪运动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启蒙运动时期,细分为宣传期(1950年代起)、公开讨论期(1989年起);第二阶段:运动推进、组织成立、活动时期(1993年起);第三阶段:召开“制宪会议”时期(包括召开国是会议,1996年起);第四阶段:举行公民投票时期(1996年起)[9]:8—12

张文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宪活动分散宣扬阶段(1989年以前);第二阶段:民进党主导推动阶段(1990年至2003年);第三阶段:陈水扁政府公投制宪政策的贯彻实施阶段(2003年以后)[9]:10—12

1988年,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吴淑珍成为第一位在立法院明确提出台湾独立与制宪主张者。她的主张,“预告了台湾宪法时刻的即将到来。”1975年许世楷起草、1988年修改后发表在郑南榕主编的自由时代系列周刊上的“台湾共和国宪法草案”则引爆制宪议题。1989年4月,郑南榕拒捕自焚,震惊全岛。而“整个1989年,台湾可说是沉侵在新宪法运动的热潮里”[10]:155—157

2003年的制宪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前一年的2003年9月28日[11],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民进党主席陈水扁在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上首次提出“制新宪说”[12],当2006年民进党建党20年时,“民进党将与台湾二千三百万人民共同催生台湾新宪法”[1][11]。在场的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对记者表示,前总统李登辉在任内六度修宪,而现在的宪法,在野党也不满意,因此民进党是提出“改革”的方向。他否认民进党此举有台独意味,并表示会寻求在野党共识。中国国民党发言人蔡正元回答媒体时表示,陈水扁此言如同定出台独时间表。他认为,陈水扁是因面对明年大选选情紧急,因而有意借此巩固民进党“基本教义派”,及激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助其选情[11]。9月29日,陈水扁出席“亚太区域政治与经济安全”研讨会时,未回应媒体追问。陈水扁的“制新宪说”[12]成为当时“爆炸性”议题[11]。台湾朝野各方观点不一。中国国民党、亲民党视为陈水扁新的选举策略,表示不愿随之起舞;台联党赞许为明智决定。台湾舆论大多认为,这是陈水扁拉高选举议题、另辟新战场之举[12]

10月1日,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吕秀莲召开记者会,以“由民主大宪章到催生新宪法”为题深入阐述。最后,她感谢陈水扁的“高瞻远瞩,非常负责任要在二○○六年催生新宪法蓝图,从今开始三年,推动宪政改造工程[……]希望全国国民透过此项机制,缔造国家长治久安,打造一个安全,尊严,幸福的新宪法[1]。”14日,陈水扁裁示成立民进党“新宪法小组”,学者李鸿禧担任召集人,其余八人是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张俊雄考试院院长姚嘉文、民进党党部仲裁委员会主委陈继盛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陈隆志、民进党中常委张俊宏行政院政务委员许志雄叶俊荣[13]。19日,李鸿禧提出完整的制宪时间表,明确使用“制宪”二字。他强调由行政机关、总统主导制宪。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结束的2004年3月20日之前,小组主要工作是订定制宪程序,不涉及“新宪法”内容,以免影响选情。总统选举结束后到2006年期间,“制宪小组”将草拟一部“新宪法草案”,决定“国旗”、“国号”、“领土”。2007年5月20日,公布“新宪法”。2008年的5月20日,正式实施。他指,一旦公投决定“新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就自然消失了”[14]。这一系列举措后,制宪活动完成了社会运动向行政当局政策的转化[9]:10

2003年11月,陈水扁接见参加“民族主义、民主发展与东亚安全国际研讨会”的美国学者时,说:“我国宪法本文至少有三分之二需要修改调整,有超过一半的条文需要修改,己非修宪而是制宪。希望在2006年12月10号世界人权日当天以公投来决定台湾新宪法的版本及内容,通过的新宪将等到2008年5月20日第12任总统就职后才正式实施[3]。”实际上,此次陈水扁提出的“台湾制宪”,并未完成。

2007年3月,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其一即是“台湾要新宪”。2008年、陈水扁的总统任期结束前,游锡堃领导民进党通过“正常国家决议论”,批判《中华民国宪法》下的半总统制不合理,并主张“台湾正名,制定新宪法”[10]:158—159

Remove ads

2010年代以来

2018年7月,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辜宽敏创建台湾制宪基金会,以制定“台湾新宪法”,实现“台湾国家正常化”。2020年4月,台湾制宪基金会正式向中华民国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交制宪意向全国性公民投票案,主文分别为“您是否同意要求总统推动制定一部符合台湾现状的新宪法?”与“您是否同意要求总统启动宪法改造工程?”。即“制宪公投”[6]。2021年3月10日,民进党宪改小组会前会上,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表示,民进党不能规避建党精神,建党以来最重要的几项议题包括国家名称、国土变更问题等,这次应该入列讨论,形式则为“制宪”[2]

2022年2月23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问,辜宽敏称“如果‘制宪’无法靠公投解决,也许就只有革命”[……]请问对此有何评论?新闻发言人马晓光视为“岛内一小撮‘台独’顽固分子为谋取一己之私”之举[5]

各版本“台湾新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者张文生、2004年文章提及,1991年民进党召集“人民制宪会议”制定《台湾宪法草案》之前已有8个“台湾新宪法草案”版本[9]:10。在1956年1月,廖文毅在日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时,就曾公布《台湾共和国临时宪法》[15]:96

1999年12月20日,陈水扁发表《宪政白皮书》,作为参选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的重要内容[9]:11

更多信息 序号, 发表年份 ...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